首页 百科知识 重庆城市梦想: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重庆城市梦想: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沱江、松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重庆城市梦想: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得到高度重视

近30年来,我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竞争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大量资本,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稀缺性资源、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和核心性资源被耗费殆尽。很多被发达国家设置了较高门槛的污染产业转移到了中国,中国已经成为污染物排放大国。推行绿色型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国情进行深刻反思后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资源环境压力问题突出

我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产生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黑色能源,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局。而西方国家的生态与能源危机转嫁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生态与能源问题。

一是资源消耗巨大,对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部分城乡生活用品都来自矿产资源。由于近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矿产资源消耗大幅度增加,石油、铁、铜、铝等重要矿产出现了资源消耗量增长速度大于地质勘查储量增长速度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预测,今后20年,对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我国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衡,污染严重。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预测,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6]

我国的增长方式极为粗放。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3.7和5.4倍,是印度和巴西的1.4和3.3倍。

二是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全国已有1/3的国土面积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有限的耕地资源受到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的双重威胁,宝贵的生物资源正在锐减。我国每年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在全国所有的耕地上剥去1厘米厚的沃土。在人们印象中,内蒙古一直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凭借着具有地域特色的羊绒、煤炭、稀土和天然气,内蒙古演绎出“扬眉吐气”的发展传奇。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粗放式经济发展,内蒙古的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巴丹吉林等四大沙漠和毛乌素等五大沙地构成了我国大西北4000千米风沙线。目前草地可利用面积仍在不断缩小,在6359万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中,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以往沙尘暴基本上是从阿拉善盟的沙漠地带发起,近几年却东移到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北京多次成为沙尘暴南下的通道,这一变化再一次拉响了令人担忧的生态警钟。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总能源的92%,其中煤炭占6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40个百分点,加之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世界银行环境战略报告称,乡村工业污染、城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中国三大严重的污染。据估算,由此造成的损失已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8%。2006年,在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虽有所好转,但仍有37.6%的城市没有达标。2006年,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只占40%,其中,在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的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也没有达到一半,仅为46%,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沱江、松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增加,如何加强环境治理,保持环境优势,提高环境质量,将是面临的突出问题。(www.xing528.com)

二、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国国家战略

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列入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大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实践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重庆市(三峡库区)、宁波市等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和城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观念在全国牢固树立”的理念,并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发展手段提出来,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成为社会主义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我党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更是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和任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手段,通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的自然生态代价。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立足于中国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城市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地。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那么,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就是关键。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等,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复合系统。

党的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正从理念变成行动,北京、天津长沙深圳、珠海、南宁等城市都在因地制宜,齐抓共管,采取综合对策,开展生态文明城市的探索和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