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态势语为你的演讲加分。

让态势语为你的演讲加分。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众演讲时如果能有得体的态势语辅助演讲,你的演讲将会更加精彩。头为六阳之首,首语的地位同样也不容忽视。有以下几种手势在当众讲话时经常被应用:精准抓握手法。这意味着演讲者强调精辟的意图胜似事实上精确的本身。这种敬礼方式正是第三帝国作为世界独裁者拥有无上权力的象征。

让态势语为你的演讲加分。

13.让态势语为你的当众演讲添彩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体姿势。当众演讲时如果能有得体的态势语辅助演讲,你的演讲将会更加精彩。

人们通过身体的坐卧立行等姿势表现出的情感、意向、态度等各种信息的综合就是姿势语言。潇洒、自然、大方、得体的身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矫揉造作、忸怩作态的身姿最让人厌烦。人们在当众讲话时可以根据对方的动作和利用动作交流来传递多种信息,形体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首语。首语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头部活动来传递信息。主要包括点头语和摇头语。头为六阳之首,首语的地位同样也不容忽视。

在表现形式上,有点头、摇头、偏头、回头、仰头、低头、垂头7种,所含的意思各不相同。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点头表示赞同、肯定、鼓励;摇头表示反对、否定、怀疑;偏头表示诧异、犹豫、不解;回头表示欣赏、拒绝、回避;仰头表示景仰、傲慢、坚强;低头表示娇羞、顺从、沉思;垂头表示无奈、沮丧。

头部动作中,以点头和摇头最常见,含义也最丰富。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很宽泛。尤其是点头,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赞同、肯定、鼓励外,还可表示问候、致意、感谢、满意、理解、舒畅、表扬、拥护、放心、尊敬、佩服等等。

摇头所指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双方交际中,一方被另一方问及某人、某事、某问题时,他要表示反对、否定、拒绝,可以摇头;而他要表示不知道、回答不了,或者表示此时此地不宜回答、不宜谈此事,也可以摇头。这就需要交流双方根据现场的情况及自己的经验去加以判断了。

头部是人身体上最具区别性的部位,具有丰富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如何动,对说话者来说,是情感的表达;对接受者来说,则可由此获得信息。唐代诗人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奇特想象,没有华丽辞藻,一个“举头”,一个“低头”,就把诗人旅途中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举头”,触发了思念;“低头”陷入了沉思。一“举”一“低”,动作简单,却含义深刻。

2.手动。手动就是用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臂)的活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亦即所谓的手势

当众讲话的手势不但能强调和解释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而且往往能使讲话的内容更丰富、形象、生动,让听众可听、可看、可悟。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和类型有:第一是用来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所谓“情意手势”;第二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即“指示手势”;第三是用来模拟状物的,比划大小的,即“象形手势”。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类手势,都应视演讲内容而定。因此在手势运用上必须注意:一要简洁易懂;二要协调合拍;三要富于变化;四不要无节制地频繁使用。

有以下几种手势在当众讲话时经常被应用:

精准抓握手法。在这种节拍信号中,手的动作好像有意识地概括想象中很小的话题,但手的动作不能延续到大拇指尖与其他指尖真正地触及到一块。这意味着演讲者强调精辟的意图胜似事实上精确的本身。

挥动的手好像在寻找所探讨的答案,但演讲者未能真正阐明这个答案。在演讲中,演讲者碰到具有探讨性和不肯定无把握的问题时,常用这种手势,手部动作表现为食指弯曲与微曲的拇指间有些许距离,其余三指紧握。

强力抓握手法。演讲者在演讲时总想控制大厅的气氛,如果听众并不是聚精会神地随从演讲者的意愿,那么演讲者可采用意图式强力手势吸引听众。手指呈僵硬,五指分开,稍微弯曲,自然向前展开,随即僵硬的五指自然松开。

手掌向外式。这是谈判者惯用的手势。双手微颤动地向外开展,其本身暗示了说话人愿意放弃某些条件,主动接触受话者。这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愿望的方式,它希望说者和听者之间早已形成的鸿沟能搭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听者尽可能地进入演讲者的“思想意境”,理解其暗示的道理。

食指拍手法。一般在打拍子时,原则上运用五个手指的动作,但是有一种特殊的节拍手势仅用一个手指,即伸直的食指。它表达了支配占有的欲望。此外对这种手势有两种表达方式:食指向前指和食指向上有节奏地挥动。在第一种情况里,食指若涉及到某个话题和物件,那么演讲者就是强调这个题目和东西有待于讨论。若指向听众里某个人,那么演讲者是有意图地针对那个人耍威风。这往往会给听众留下一种白热化敌视态度和令人嫌恶的权势欲印象。在第二种情况里,食指向上有节奏地挥动,这意味着演讲者在威胁、要挟和力图征服某人或者某事的愿望。

你手掌的动作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那么,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手心向上(www.xing528.com)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手心向上这一手势衍生出了不少变体,举起一只手并以手掌示人,以及将手掌按压于心口之上等等就都是这一手势的衍生产品。

不过,一旦你将手掌反过来,摆出手心朝下的手势,你在对方眼中的权威性就会立刻大增。就拿上面那个要求对方搬东西的例子来说吧。当你在说话时使用了手心朝下的手势,对方不仅会马上感觉到你是在命令他将这件东西搬走,而且很有可能会萌生出一种抗拒心理。不过,这种抗拒心理的产生最终还是由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或是你与他在工作中的职位级别来决定的。

翻转手掌,使原本向上的手心朝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手势的变化却能够彻底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

假如你和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平等,当你对他提出这个要求并做出了手心朝下的动作,那么,他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假如你和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平等,当你对他提出这个要求并做出了手心朝下的动作,那么,他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但是,同样的要求,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心向上的手势,他就很有可能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过,如果你是他的上司,那么,手心朝下的手势似乎并不会对你的要求产生任何消极的作用,因为你本来就有凌驾于他之上的权力。

(2)手心朝下

纳粹在敬礼的时候,手臂伸直,而手掌则处于水平的位置,手心完全朝下。这种敬礼方式正是第三帝国作为世界独裁者拥有无上权力的象征。如果阿道夫·希特勒在向下属敬礼时,使用的是手心向上的姿势,那么,估计谁都不会把这个小个子放在眼里。他们很可能只会一笑置之。

当一对夫妻手牵手散步的时候,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通常为男性一方会稍稍走在另一方的前面一点,而他的手也就自然而然地压在了跟在他后面的妻子的手的上方,其手心也就很自然地面朝后方。至于他的妻子,由于位置稍稍靠后,其手心也就会很自然地向前迎合丈夫朝后展开的手掌了。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对于一名肢体语言观察者而言,它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足以让他判断出谁是这家的一家之主了。

(3) 伸出的手指

当你将手握成一个拳头,只留出一个手指时,这惟一的一个突出于拳头之外的手指就仿佛凝聚了整个手掌的全部力量,一触即发。当你在说话的同时将这根手指指向他人的时候,对方马上就会感觉到隐藏在手指背后的那种迫使人妥协的力量。这样的手势会给对方制造出一种负面的影响,因为该手势之后必然会伴随有举臂,挥拳等动作,而对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而言,这通常是攻击对方的前奏曲。

这种合拳伸指最容易引发听话人的反感,尤其是当这根手指随着说话人的话语节奏而抖动的时候,这种反感之意就会变得更加强烈。然而,一不留神,我们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就会摆出这样的手势。在某些国家,例如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用单独的手指指向他人就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因为在当地,这样的手势只会被应用于动物身上。马来西亚人习惯使用拇指来为他人指路,或指明对象。

科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中,要求参与实验的八名演讲者在一段长约十分钟的演讲过程中分别使用这三种手势。与此同时,科学家记录下观众们在每一位演讲者讲演期间的动作和表情,并由此统计出他们对演讲者的支持率。实验结束后发现,演讲时使用手心向上这一手势频率较高的演讲者获得了观众84%的支持率;但是,演讲的内容不变,仅仅让演讲者在演讲时刻意地多用手心朝下的手势,结果,其获得的支持率就立刻下降到了52%。至于使用第三种握拳手势的演讲者所获得的支持率就更低了,仅有28%,而且在他演讲的过程中,甚至有观众提前退场。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观众面前,伸出的手指往往会引发负面效应。使用最后一种手势的演讲者不仅获得的观众支持率最低,而且其演讲内容的后期影响力也是最低的,观众们大都没能记住他演讲的主要内容。

其实,当你习惯了这种手势后,你还可以用另外两种手势来代替它。当你改变这一习惯之后,很快,你就会发现,在换用了其他两种手势之后,原来那种紧张的人际交往氛围立刻就得到了缓解,而且他人对你的态度也马上有了较大的改观。不过,假如你实在无法适应使用其他手势,你还可以尝试着对这一手势进行良性的改进:握拳后,将原本伸直且突出的手指弯曲,顶住大拇指指尖,做出一个“OK”状的手势。如此一来,你会发现,这种改良后的手势并不会影响你原有的权威性,但是却让你看起来显得更加温和而亲切。我们将这一方法告诉了许多演讲者、政治家以及商业主管,并且对他们的下属和听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当他们在讲话时使用了这种改良后的握拳手势之后,那些下属和观众们纷纷表示该说话者显得“思想深邃”、“目标明确”且“精神集中”。

3.体姿。站姿,能显示当众讲话者的风度。一般说来,发言者要“站如松,坐如钟”,挺胸抬头,端正庄重,给人一种游刃有余,成竹在胸的伟岸之感。发言者在台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并且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可以前后左右地进行一些小范围的移动。一般地说,向前移动表示积极性的含义,如号召、赞同、进取等;向后移动表示消极性的含义,如歉意、否定、退让等;向左右移动则表示对某一侧听众特别关注等。但千万不能在使用默语时移动身体,因为这时候的移动只是游离性的多余动作,影响听众的视觉接收效果,破坏演讲的和谐统一。高尔基赞扬列宁的演讲时说:“他的演说的和谐、完整、明快和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像一件古典艺术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即使有的话,也看不出来,正如脸上的两只眼睛,手上的五个指头那样天生不可缺少似的。”

不同坐姿含意也不尽相同。如:坐姿端正,两手平放膝上,身子稍向前倾,是尊重、崇敬的表现;坐在沙发或椅子的前沿,身子前倾,头微微倾斜,是对话题特别感兴趣的表现;坐在沙发或椅子上,整个身子倒转于一方,是嫌弃、轻蔑的表现;而采用背朝谈话对象的坐姿,是不屑理睬的表现。性别不同,坐姿含义也不同,如:男生微微张开双腿而坐,是稳重、豁达的表现;将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是轻松、自如的表现;女性拢膝而坐,是庄重、矜持的表现;双脚交叉而又配合交臂的坐姿,是一种戒心很重的表现。

坐姿可分为严肃坐姿、随意坐姿和半随意坐姿三种。身体挺直、双腿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性常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即正襟危坐,为严肃坐姿;背靠沙发或座椅,两手置于沙发座椅扶手上,或双手交叉靠在头后,两腿自然落地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俗称二郎腿),为随意坐姿。介于二者之间,身体斜靠沙发或头部微微后仰,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为半随意坐姿。在当众讲话中,到底选用什么样的坐姿,主要应考虑环境的因素。如在谈判、重要会议上讲话的隆重场合,一般宜采用严肃坐姿,以示庄重和对公众的尊重;在交谈、接待、庆典、联谊会等场合,一般宜采用半随意坐姿,这有益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缩短交际双方和多方的心理距离;随意坐姿只宜于非正式场合,交际各方十分熟悉和了解,或是亲友之间,才可采用。

对体姿语言总的应用原则是:根据不同场合、对象和谈话目的、方式,选用不同的站姿、坐姿和步姿,以优美、高雅、自然、协调取胜,配合自然的有声语言,以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对肢体语言要有选择性和节制性的应用,应准确、适度的配合讲话的目的,以达到最佳效果。各种体姿语言还要相互配合,整体协调、连贯,从而表现出优美自然的风度美、气质美和韵致美。为听众塑造良好的说话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