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币升值效应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探讨

人民币升值效应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探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人民币升值是否会降低贸易顺差,或者说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把效应传递到出口价格上去,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汇率、出口价格、贸易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呈现较强的系统性,而VAR模型是处理系统性问题的重要方法,所以国内不少学者采用该方法来检验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人民币升值效应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且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也招致美日发达国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诟病,施加强压迫使人民币升值。针对人民币升值是否会降低贸易顺差,或者说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把效应传递到出口价格上去,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钟慧中和Zhong(2013)从理论层面讨论了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之间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并延伸至汇率不完全传递对出口规模、出口结构的影响,认为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弱化了汇率变动对本国贸易的影响,而这是因为出口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会根据国内外宏微观环境和企业竞争战略对汇率变动做出理性的定价反应和定价策略。项后军和许磊(2013)应用多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发现人民币汇率下降产生的传递效应转对出口价格具有长期影响,而且出口厂商会通过调整成本加成的形式来将人民币升值的效应转嫁到自身利润上来,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下降产生的传递效应变为不完全传递。Han和Shen(2016)将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研究延伸至微观层面,基于微观企业数据来检验传递效应,亦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不完全。

就出口厂商价格调整而言,何大安(2012)、陈斌开(2010)等学者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验证了这一点,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作用于出口厂商的定价策略,从而转嫁一部分人民币升值的价格传递效应,而且这一路径还深刻影响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曾利飞(2008)延续李嘉图的理论框架,从两国企业最优定价出发构建模型,探讨汇率变动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认为两国市场需求、贸易摩擦与两国企业边际成本等因素皆影响着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这也印证了Baldwin和Krugman(1986)、Hegji(2003)等学者对国外现实的研究结论。王宇哲和张明(2014)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及自回归模型估计了汇率传递效应,认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仍然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证明了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施建淮等(2008)、毕玉江和朱钟棣(2007)等学者使用宏观整合数据的研究说明了汇率对进出口价格、消费者价格存在不完全传递效应。与此同时,既有研究还证明了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即人民币汇率下降和上升对价格的传递程度并不一致,呈现出非对称的特征(曹伟、倪克勤,2010)。而从学者的分析中亦可知,价格传递机制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渠道(杨凯文,2015)。(www.xing528.com)

汇率、出口价格、贸易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呈现较强的系统性,而VAR模型是处理系统性问题的重要方法,所以国内不少学者采用该方法来检验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陈六傅和刘厚俊(2007)、贺晓波和贾雪(2013)、文争为(2012)、荣岩(2011)等学者都通过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具有长期的传递效应,但是传递是不完全的,在影响出口价格的因素中,生产成本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些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多基于实证层面的探索,缺乏相应的机理分析及理论研究,从而没有真正从“表层现象”向“里层机理”深挖。在此基础上,Feinberg(1989)、Vigfusson等(2009)及国内学者陈学彬等(2007)、胡冬梅等(2010)均研究发现汇率传递具有异质性,即汇率传递率因国家、行业和商品类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异质性的解释聚集于汇率的需求弹性,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汇率需求弹性,为应对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维持既有的市场份额,厂商可以调整成本加成率来改变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率,由此引起了汇率传递的异质性,而这也间接反映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