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hman & O'Reilly(1996)将探索和利用之间合适的均衡定义为组织的二元性。二元化企业就是可以同时以探索和利用的方式运作,可能比只强调一种方式而损失另一种更能够取得好的企业绩效。
(1)二元性研究视角
管理学研究视角下,二元性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刘洋,魏江,应瑛,2011)二元性的研究视角认为,企业经常需要在两种相互竞争的战略行为之间进行抉择,虽然不同的战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冲突的,但是一些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和这种冲突,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力(Raisch& Birkinshaw,2008)。表现出二元性特征的创新型企业能在开发现有能力的同时探索新的发展机会,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和企业竞争力。(Jansen,Volberda &Van,2005)
然而,对于探索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仍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替代观点和互补观点。早期的研究多强调开发和探索创新活动之间的替代关系。(Adler & Borys,1996)替代观点认为,探索与应用会由于资源竞争、组织惯性和认知需求的差异而相互替代,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只能在从应用到探索的线性变量上寻找一个最优点来平衡资源。March(1991,1996)认为,探索和开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性,探索和开发都会争夺公司的稀缺资源;在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这两类行为会进行反复的自我强化;探索和开发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进行这两种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李剑力(2009)也认为,探索性和应用性创新之间存在内部冲突。Uotila et al.(2009)通过实证研究也认为,应用和探索是同一个连续变量的两端。在此观点下,研究探索性创新、应用性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时,主要使用探索或应用的相对值,即采用探索或应用值除以探索和应用的和来进行测量。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March等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探索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样的,即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可能是对立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则又是能够共存的,即表现出互补性。近年来的研究更是强调要“同时对开发性和探索性活动进行追求”(Sebastian & Birkinshaw,2008;Gupta,Smith & Shalley,2006)。持有互补观点的学者认为,应用能够加深对原有技术的认识,而探索能够使应用更有效率,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互补作用。因此,探索和利用不是一元变量的两端,而是两个不同的变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分离、时间协调和协同文化的培养,同时开展高水平的探索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活动。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两者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如He & Wong(2004)发现,二元性与较高的销售增长有关系。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探索和开发活动的组合能够让组织的生存能力更强(Cottrell & Nault,2004),财务绩效更好,并能够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Cao,Gedajlovic & Zhang,2009)。Colbert(2004)认为,探索和开发活动的相互作用反映了一种复杂的能力,并提供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另外一种来源,这种优势超越了单纯进行探索或者开发活动而取得的竞争优势。伍勇,梁巧转,魏泽龙(2013)研究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组合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应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取决于企业市场导向与之的匹配情况。
二元性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处理开发和探索之间的矛盾。(Raisch &Birkinshaw,2008)开发与探索是两种截然不同又相互竞争的战略导向,可以衍生出多种战略行为,包括开发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延续和变革、搜索和稳定,以及效率和柔性等(刘洋,魏江,应瑛,2011)。企业必须均衡开发和探索这两种战略,仅仅依赖开发式的战略能够提升企业的短期效益,但是可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企业陷入能力困境;相反,探索式的战略可以通过更新企业的知识基础提升能力,但是可能使企业陷入成本困境(March,1991)。从组织层面来看,实证研究已经显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二元性(Gibson &Birkinshaw,2004),即:结构二元性和情景二元性(Cao,Gedajlovic & Zhang,2009)。在个人层面上,已经有学者研究领导二元性(O'Reilly & Tushman,2004;Smith & Tushman,2005)及个人所具备的二元性问题(Beckman,2006)了。
陈钰芬,陈劲(2008)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研究创新绩效,指出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以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来弥补内部资源尤其是创新知识的不足。许晖,李文(2013)提出,探索式学习聚焦于获取新知识,通过从企业外部搜索新知识获得企业创新的来源和基础;利用式学习强调对现有知识的利用和整合,通过对现有知识和流程的调整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两种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探索新的知识和利用现有的知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匹配,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李桦,储小平,郑馨(2011)指出,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在创新和学习以外的其他领域内开展对二元性的研究和探讨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中,也表现出了二元性的特性,这里借鉴众多学者(March,1991,1996;Cottrell & Nault,2004;He & Wong,2004;Raisch & Birkinshaw,2008;Cao,Gedajlovic & Zhang,2009;李桦,储小平,郑馨,2011;许晖,李文,2013)关于二元性的研究,将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知识活动定义为知识的二元性。
探索是对事物的获取,需通过搜索、改变、冒险、实验、处理、适应、发现、创新等手段来完成;利用则需通过提炼、选择、生产、效率、挑选、执行、实施等手段来完成。(March,1991)探索学习指的是获取外部知识,与潜在的吸收能力的概念相呼应,利用学习主要是对外部知识的利用,反映吸收能力的实现的概念。(Zahra &George,2002)基于此,本书对知识二元性的定义如下:
知识二元性是指企业对创新所需知识进行的探索和利用,包括知识探索和知识利用。其中,知识探索是指企业为了创造多样性和扩大企业边界而进行的新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利用是指企业为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及引进新流程而进行的知识的整合与利用。
(2)知识探索与知识利用(www.xing528.com)
①知识探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如今,企业的创新活动不能单独依靠内部资源,他们也需要获取组织外部知识。(Rigby & Zook,2002)企业能力被其知识资产所支撑着。知识被认为是主要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尤其是物流服务企业。对其他物流服务企业来说,客户是培育物流创新的主要知识来源。物流创新产生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需通过跨组织间的信息分享和传播过程解释。(Flint et al.,2008)创新不仅要依靠企业占有的稀缺性知识资源,还要依靠积极从外部获取的新的关键知识。(Yli-Renko,Autio & Sapienza,2001)知识在创新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规模企业正面临着知识匮乏的问题。(Lai et al.,2014)由于资源的缺乏,很多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外部获取资源或知识,通过跨组织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Casanueva,Castro & Galán,2013;Yli-Renko,Autio & Sapienza,2001)
②知识利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知识利用是企业知识向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知识利用能力指企业通过将获取、消化和转换的新知识纳入企业实际运营中,从而对现有能力进行提炼、扩展、平衡或创造新能力的一种组织能力。(Zahra & George,2002)Zahra & George(2002)认为,利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将企业所消化、转换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创新。Majchrzak,Cooper & Neece(2004)研究发现,知识利用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行为,因而需要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利用。Cheung et al.(2008)认为,知识利用能够提高个人创造绩效。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如何将外部获取的知识应用于产品创新。(林向红等,2008)
③知识探索和知识利用的平衡
企业需要有效地将从外部获取到的知识与组织内部的知识相结合,并将整体知识用于服务流程中,即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的能力。组织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利用能力对于服务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知识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企业关注诸如控制(使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最低)、标准化、重复与渐进性创新等管理技能,而知识的探索则需要企业具备相反的能力,如柔性(高复杂性与高不确定性)、创造力、多样性与激进式创新(Levinthal & March,1993)。由于组织资源的有限性,知识探索与知识利用是一对矛盾,企业必须在开发利用现有知识和能力与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的活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知识建构的两个极端,即完全知识探索和完全知识利用对组织是不利的,只关注知识的利用,组织将丧失突发性知识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同样,只关注知识的探索,组织将不能从提高知识利用的利润中获益。因此,组织需要在知识探索和知识利用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互动,通过知识探索提高知识利用的能力,通过知识利用激发知识探索的水平。
知识探索是知识利用的重要基础,企业通过所处网络从外部不同伙伴处获取大量新知识,这是企业能够将其利用的必要前提。企业获取的新知识越多,其关于服务产品的技术选择和服务创意也就越多,也就能够更好地将新知识用于服务设计与生产。过度的内部探索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有限,外部知识的探索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的创新。(Siggelkow & Rivkin,2006;Zahra & George,2002)企业在从外部伙伴处获得大量异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将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利用,并根据自身条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以改进自身不足,最终用于服务的交付与创新过程。(王家宝,陈继祥,2011)
新获取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结合改善了企业的知识结构,抵消了内部学习和研发的风险,两者结合较单一方式能产生更优的结果。一方面,内部知识积累过程能够消化、吸收和转化外部获取的知识,使外部获取的知识成为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源,将之应用于企业的创新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外部获取的新知识可以被企业用于经营过程,并通过与内部知识的结合,为企业构建新的知识平台,也可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Siggelkow &Rivkin,2006)知识获取并不能确保知识利用的成功(McGrath,2001),外部知识的使用减少了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短缺带来的限制(Gupta,Smith & Shalley,2006;Katila & Ahuja,2002)。探索性知识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变化的环境条件,满足新出现的市场需求。(Jansen,Van Den Bosch & Volberda,2006;Levinthal & March,1993)成功的企业通常在进行内部创新的同时追求探索和利用学习。(Tushman &O'Reilly,1996)同时发展探索和利用过程,意味着企业意识到了追求提高整体吸收能力的互补作用。(Song et al.,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