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大利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趋势

意大利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欧元区内,意大利当属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一方面,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一直呈现动力不足、支撑不够的状态。意大利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长。意大利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工商业发达,南方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在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该国制造业的核心。另外,意大利是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因此,其汽车制造业在其国内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

意大利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趋势

一、宏观经济

图9-1 1995—2018年间意大利政府总债务率和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 Wind数据库

欧元区内,意大利当属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然而,由于深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意大利也沦落为欧债危机的重灾区,经济增长更是一落千丈。一方面,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一直呈现动力不足、支撑不够的状态。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见图9-1),1994年开始,意大利经济增长率为2.89%,1994年至2007年间的增长率均值为1.6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意大利经济增长率巨幅降低。2008—2013年,意大利经济经历了四次严重的衰退,其中欧债危机期间(即2009年)增长率竟然降低至-5.48%。2014年意大利经济才稍显好转,但经济增速仍低于1%的水平,且低于同期欧盟的平均值(即2.1%左右)。截至2018年,其增长率也仅为0.86%。2008—2018年的增长率均值仅为-0.37%。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财政扩张政策,这也导致意大利政府债务不断攀升。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一般政府债务率(即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为60%左右,但在1994年之后,债务率就攀升至121.5%,2014年之后持续高居于131%以上。截至2018年,意大利一般政府债务率已经攀升至134.8%的高水平(见图9-1),是欧盟所设标准的两倍多[5],一般政府债务率远高于欧盟、欧元区以及核心成员国(见图9-2)。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意大利一般政府债务率长期处于高水平,数据显示,2008—2018年,意大利一般政府债务率的均值高达125.45%。相较而言,欧盟27国、欧元区均值仅为80.49%和86.44%,核心国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仅为72.85%、89.38%和81.75%。与此同时,意大利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微弱,尤其是政府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是收效有限。从宏观整体看,近几年意大利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行通道,经济增长率通常处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13%)。

图9-2 意大利与欧盟、欧元区及其核心国的一般政府债务率
资料来源: Wind数据库,经作者计算整理。

意大利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长。意大利央行的研究数据表明,自加入欧元区以来,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口增长,而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有时甚至为负数[6]。尤其是意大利的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更低,创新能力不高,在全球化竞争中经常遭受冲击。

二、特色产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6年全球各经济体GDP总量的排名可知,意大利属于欧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以制造业和中小企业闻名,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5%以上,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工商业发达,南方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意大利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些极具优势的产业,在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中均有体现[7]

首先,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较为传统的产业。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核心国一直占据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的高端,尤其是在高档时装的品牌、设计和前沿领先技术等方面,不仅在引领全球时尚方面具有独有优势,而且在全球纺织服装消费行业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中心。在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该国制造业的核心。目前,意大利拥有9.3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产业工人接近80万人,实现年销售额度高达约430亿欧元。在服装行业中,意大利以其卓越的设计、高品质的材料和精巧的制作等领先全球,不仅拥有全球众多顶级奢侈品牌,如Armani、Zegna、Prada、Gucci、Versace等,还拥有全球各类二、三线品牌。其纺织服装行业是多个工业区的重点产业,例如比耶拉(Biella)、卡尔皮(Carpi)、卡斯泰贡非多(Castel Gpffredo)、科莫(Como)等,且生产商的规模都维持在小中型状态。另外,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链也很完善,上下游配合默契,包揽了各个产业链环节,如原材料加工、纺纱、织布、染色、后期整理、家纺和成衣等。

由于意大利纺织业企业规模以小中型为主,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占主导。这些小企业仅致力于在一种或几种产品上进行深挖,力图达到成品的“专、精、特、新”。不同于大企业注重研发能力的提升和新科技的运用,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企业更注重高档面料、精致加工和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产品主要以成衣、面料、纱线和针织品为主,致力服务于国际高端市场。从出口国家或地区看,意大利的纺织品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和瑞士等)、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金融危机过后,全球消费市场深受打击,消费低迷冲击了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逐渐成为其纺织服装业的新增长点。

其次,意大利的自动化机械产业发达,是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意大利的自动化机械产业主要集中于其北部地区,主要得益于其物流高效、人才集中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等。其中意大利的液体包装机械的出口规模占全球第二,该包装机械的主要特点是客户的定制化和产品的专业化。意大利食品与饮料产业的需求占据液体包装机械总需求的40%,尤其饮料产业是主要服务对象。其优势在于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与生产,确保设计质量与生产质量[8]。另外,意大利是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因此,其汽车制造业在其国内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以菲亚特集团为主的多家汽车企业制造商,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在整车设计、制造、发动机设计和研发等方面具有世界级领先优势。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是意大利第一大汽车制造企业,是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商,生产链条囊括金融、保险、航空能源等诸多领域。其使用的“多点喷射柴油发动机”(Multijet),是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产品之一。

最后,食品工业也是意大利的传统优势产业。例如,意大利的葡萄酒行业是其标志性产品,葡萄酒出口量占据国内食品出口的20%,是仅次于法国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生产国,葡萄酒生产商高达65万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欧元。2015年,意大利葡萄酒出口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葡萄酒出口国,出口的国家主要是欧盟(如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奥地利)。据统计,全球出口的葡萄酒中每5瓶就有一瓶产自意大利。意大利葡萄酒生产中,55%为红葡萄酒,45%为白葡萄酒。另外,意大利的特色食品还有意大利面、蔬菜罐头橄榄油大米甜食糕点、肉食制品(尤其是猪肉制品)和奶制品等。这些带动了意大利的食品加工及包装行业的发展,该产业是排名仅次于机械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食品加工涉及肉类及海鲜加工、果蔬加工、烘焙食品加工、食品包装机械、食品检测和安全、工厂设备及技术等领域。据统计,2017年意大利国内食品加工包装行业的就业人数高达40万人左右,实现营业总额1 270亿欧元。

三、经贸关系

(一) 总体经贸概况

意大利对全球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三大类产品。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意大利对外贸易中这三类商品的出口规模分别为1 403.0亿美元、579.5亿美元和565.7亿美元,占其对外出口份额的25.7%、10.6%和10.4%。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意大利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 121.3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2 685.1亿美元,进口金额2 436.2亿美元,呈现贸易顺差,顺差额为248.8亿美元。前三位贸易顺差来源地分别是美国、英国和瑞士,顺差额分别为154.3亿美元、80.1亿美元和79.9亿美元。逆差来源地是中国、德国和荷兰,逆差额分别为103.7亿美元、65.3亿美元和62.1亿美元。具体看,从出口国别(或地区)看,欧洲国家和美国是意大利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目的地,2019年1—6月,意大利出口前四名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美国和瑞士,出口额分别为338.4亿美元、288.0亿美元、251.7亿美元和143.9亿美元。从进口国别(或地区)看,德国、法国、中国和荷兰是前四大进口国,进口额分别为403.7亿美元、213.8亿美元、177.0亿美元和130.2亿美元,分别占意大利进口总额的16.6%、8.8%、7.3%和5.3%。

表9-2 2019年1—6月意大利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额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表9-3 2019年1—6月意大利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额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从商品类别看,意大利前四大类出口商品分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1—6月,这四大类商品出口金额分别是668.4亿美元、313.6亿美元、270.9亿美元和261.8亿美元,分别占意大利总出口额的24.9%、11.7%、10.1%和9.8%。其中,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机械设备电机电气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09.8亿美元、219.5亿美元。在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是主要的进口品,1—6月进口金额分别为414.8亿美元、318.0亿美元、317.2亿美元和278.5亿美元,分别占意大利进口总额的17.0%、13.1%、13.0%和11.4%。

(二) 对中国经贸关系

历史上,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得益于意大利的地理优势。意大利地处欧洲东南角,背靠欧洲大陆,国土深入地中海区域,具有承担西方与东方间贸易中转站的作用。在古丝绸之路上,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如丝绸、茶叶和香料等都要经过意大利,进入欧洲市场,这有利地促进了意大利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发展。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文明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是意大利重要的、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规模增长势头显著,意大利对中国始终处于逆差状态。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和意大利双边贸易总额高达500多亿美元。从近几年贸易趋势看,2013—2018年,中国和意大利的贸易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2018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高达518.7亿美元,意大利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高达207.9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意大利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50.3亿美元,中国呈现贸易顺差,顺差额为103.7亿美元。

在出口方面,2018年意大利对中国出口额为155.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是意大利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额为54.5亿美元,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5.1%。具体看,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47.2亿美元,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7.3亿美元。纺织品、原材料和化工产品等是意大利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重要商品,2018年出口规模为46.5亿美元,约占对中国出口的30%。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意大利对中国出口额已达73.3亿美元,占其对外出口总额的2.7%。1—6月出口额为25.6亿美元,占意大利对中国出口额的35.0%,其中机械设备、电机和电气产品对中国出口额分别为22.5亿美元、3.2亿美元。另外,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运输设备等也是意大利出口中国的重要商品,出口总额为22.7亿美元,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1.0%。

表9-4 2019年1—6月意大利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在进口方面,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2018年,意大利从中国进口机电规模为140.3亿美元,占从中国进口的38.6%。进口的机电产品主要包括电机和电气产品、机械设备等,2018年两者进口规模分别为76.3亿美元和64亿美元。另外,意大利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纺织原材料产品,2018年进口额为52.6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意大利对中国进口金额为177.0亿美元,占其进口规模的7.3%。其中,机电产品进口67.8亿美元,包括电机和电气产品(34.7亿美元)和机械设备(33.1亿美元)。在机电产品方面,中国是意大利第二大进口国,占据市场份额的16.3%;相较而言,第一位的德国占据21.7%。2014年1—6月,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纺织产品等23.9亿美元,包括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6.3亿美元)和针织或钩编的服装(4.6亿美元)。

表9-5 2019年1—6月意大利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四、金融市场

2009年,意大利与希腊等五个欧元区国家陷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风险急剧攀升,金融风险传导至经济领域,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呈现衰退现象。虽然欧元区积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辅之以紧缩的财政政策,但是意大利债台高筑的现状并未好转。政府主权债务风险导致银行信用受到冲击,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国内银行储蓄大量转移至瑞士银行,例如,2010年意大利家庭私人财富净值为25.8万欧元,但是2016年已经降低为20.6万欧元。同时,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意大利银行已经增持了1 300多亿欧元的本国政府债券,这些高风险的政府债券,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

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意大利经历了多次大规模资金外逃,主要是通过大量抛售政府和银行债券等证券的形式流出。2011年7月—2012年6月,意大利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资本流出,流出规模高达1 600多亿欧元。2016年意大利宪法公投失败之后,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资本流出,投资者大量抛售意大利证券,于2016年12月创下了单月流出量历史高值。最后一次发生于2018年5月,意大利国内民粹主义政党联盟上台之后,接连两个月(即5月和6月)发生了资本流出,流出金额分别为345亿欧元和429亿欧元。

从债务分布结构看,意大利的高债务主要来源于政府债务的高企。对比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远高于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见图9-3),2018年意大利政府部门杠杆率高达134.9%,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分别为69.7%和40.8%。政府部门杠杆率自2009年欧债危机之后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其他两部门的杠杆率处于下降趋势。(www.xing528.com)

图9-3 意大利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
资料来源: 国际清算银行(BIS)。

究其原因,第一,意大利政府通过发债带动经济增长。尽管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失业率攀升,但是欧元区的统一货币政策,使得意大利丧失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只有借助于财政政策。第二,意大利政府频繁更迭,导致财政政策的连续性难以保证,只能通过不断扩大发债规模,增加增幅赤字等短期手段推动经济增长。第三,意大利银行大量持有政府债务,导致银行业本身的脆弱性大幅上升。一方面,长期累积下来的银行业坏账率不断攀升。IMF数据显示,2017年意大利坏账率高达14.38%,同期欧元区平均水平为6%左右。另一方面,意大利银行的盈利水平长期处于低位,且银行从业人员过多,运营效率较低。同时,银行业务主要依靠传统的常规贷款,在欧洲央行长期维持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能力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意大利政府高企的债务,若发生违约,首当其冲的是其银行业。

五、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经济软实力,反映该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营商环境直接影响企业设立、运营、发展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对地区发展、外来投资、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意大利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在全球第58位,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72.9。意大利作为经合组织(OECD)的一员,人口约6 000多万,人均收入约3.4万美元,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较为靠前。从营商环境具体包含的项目看,按照排名先后顺序分别为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登记财产、获得电力、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施工许可证、开办企业、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纳税。相较2019年,2020年意大利营商环境便利程度降低0.1个百分点,其中纳税便利度降幅最大,降了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办理破产、获得电力和办理施工许可证程度的便利度都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2、0.1和0.1个百分点。

表9-6 意大利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和便利度得分情况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开办企业方面,在意大利注册资本为1欧元的标准化公司,需要7个人(OECD高收入经济体为4.9个),耗时11天(OECD高收入经济体为9.2天),所花费成本占人均收入的13.8%(OECD高收入经济体为3.0%)。从得分情况来看,在意大利开办企业较为便利,各指标得分都很高,其中最低实缴注册资本要求最低,便利度得分最高(为100)。其次是所花费成本和时间(分别为93.1和89.4)。

表9-7 在意大利开办企业的便利度

注: 经济体开办企业便利度的排名取决于其在开办企业方面的分数的排序。这些分数为各个分指标的分数的简单平均值。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图9-4 意大利营商环境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得分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方面,在意大利为一个估值为146.8万欧元的仓库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走完14个流程,耗时189.5天,花费成本相当于人均收入的3.4%。对比OECD高收入经济体而言,便利性稍差。

表9-8 意大利办理施工许可证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图9-5 意大利营商环境中办理施工许可证便利度得分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获得电力方面(见表9-9),在意大利获得16.8美分每千瓦时电力,相较OECD高收入经济体而言,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占人均收入的138.9%;OECD仅为人均收入的61.0%。其他指标(如程序、时间、供电可靠性电费指数透明度等)与OECD相差较小。

表9-9 在意大利获得电力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登记财产方面(见表9-10),在意大利所花费时间相较OECD高收入经济体少,仅需要16天,OECD需要23.6天。在获得信贷方面(见表9-11),相较OECD高收入经济体而言,意大利具有相对优势的是信贷登记机构覆盖率(成年人百分比)和信用局覆盖率(成年人百分比),分别达到31.1%和100%;OECD分别为24.4%和66.7%。但是相对总体表现最佳者,意大利还具有较大的差距,这可能与意大利银行收紧了信贷审批权限有关,加大了对信贷的条件要求,甚至导致很多本地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同时,意大利银行对外国投资者的要求更是苛刻,因此较不利于企业在意大利本地获得贷款进行投融资活动。

表9-10 在意大利登记财产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

表9-11 在意大利获得信贷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保护少数投资者方面,在意大利,上市公司在公司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股东权利等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指数高于OECD高收入经济体。例如意大利的公司透明度指数高达7,是总体表现最佳者的得分,而OECD高收入经济体仅为5.7。

表9-12 在意大利保护少数投资者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而得。

在纳税方面(见表9-13),在意大利,一家中型企业在一年中需要纳税14次,需要花费238个小时;相较而言,OECD仅需要花费158.8个小时,表现最佳者仅需要49个小时。在意大利缴纳税费占利润百分比为59.1%,OECD为39.9%,表现最佳者仅为26.1%。由此可见,在企业支付税费及其在缴付税款过程中行政负担方面,意大利与OECD其他高收入国家仍旧有差距。

表9-13 在意大利纳税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在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较高(得分100),各项指标也远高于OECD的其他经济体。

表9-14 在意大利跨境贸易的便利度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经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