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在史前曾经是一片泽国,名字叫“潴野泽”。当时潴野泽的范围很大,东西游移于长沙岭和半个山之间,长达120公里,南北介于独青山、北山、红崖山、苏武山之间,宽约50公里,湖水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仅次于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早在原始社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尚书·夏书·禹贡》说:“原隰底绩,至于猪野。”《水经注》说,大禹治水,到了潴野泽才大功告成。这里曾经一度繁荣,湖河鱼虾繁多,滩涂草木丰茂,被称为“塞上奥区”,可耕可渔。在潴野泽南岸滨湖地带,谷水冲积出的三角洲,水草丰美,森林葱郁,捕鱼狩猎和环湖放牧十分方便,是一个宽广的灌草丛生的草原。先辈们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沙文明。由于古谷水的冲积淤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水草丰美的湖滨绿洲。当时,先民们的活动,仅限于对天然资源的利用。水泊、森林、草原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战国时期,潴野泽湖面开始缩小。至隋代,因水量减少,石羊河在县内沙山嘴分支,其东支即东大河,为石羊河主流,北流经南河口(今红崖山水库处),再北经苏武山西、抹山流入白亭海(现称马王庙湖、梭梭门子)。西支即大西河,由红崖山至黑山头之间的谷口流入青土湖。
随着汉朝、唐朝,特别是明朝、清朝的移民大开发,上游人口激增,开发水平逐渐提高,致使下游来水量逐年减少。清雍正十二年(1734),柳林湖(今湖区)正式屯垦。青土湖属柳林湖的一部分,1924年以来,再无较大洪水汇入。至20世纪40年代,民勤这块水域湖泊仅剩下青土湖。此时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据健在的老人们回忆,他们小时候湖水还很深,大人小孩从来不敢到湖里去,四周的芦苇比人高。大大小小的湖泊,零零星星点缀在青土湖的周围,偶有鸭群雁阵从湖滨拍翅而起,三匹五匹驮马在小湖边悠然饮水,完全成了一处理想的农耕游牧之地,河水泠泠,柳丝依依,莺歌燕舞,诗意盎然。
青土湖位于民勤县湖区西渠镇北部,北至白土井,东西介于东平湖井及西河井之间,为古谷水支流及井泉河的终端湖。水域面积民国时达400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湖面面积仍有120平方公里。青土湖是世代民勤人游牧耕种的乐园。青土湖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风清月白之际,湖中笙歌管弦,悠扬悦耳,数里可闻。20世纪50年代末,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最后消失。20世纪70年代,新干的河床和湖滩上,仍然茂密地生长着红柳、白茨、芦苇……就连生于斯长于斯的牧童柴夫也往往会“转脖子”迷路。每年农历三月,地下水还能泛渗而出,形成满天泛星一般的海子,成群结队的大雁、野鸭、天鹅等湿地候鸟,流连其间,传达着春天的信息。白天,农夫吆喝着耕牛播种于希望的田野;夜晚,青蛙对唱着情歌表达着彼此的爱慕,仍然是一幅《春光灿烂青土湖》的美丽画卷。随着上游来水的减少和绿色屏障的消失,青土湖不仅没有了那秀丽的芳容,她的脾气也不再温柔。 曾经是林草丰茂,牛羊盈野,鸟飞鱼翔,红稻飘香,如今是衣衫褴褛,风大沙多,碱大水苦,敏感贫弱,易悲易怒,干旱缺水堪称世界之最。再无上游来水汇入的青土湖,湖内湿地中生长的植物逐渐死亡,100多平方公里的青土湖在短短几十年内全部沙化。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出版的1∶50000地形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湖泊干涸成为沙滩碱地,河床裸露成为新的沙源。水干沙起,草死风生,风挟沙走,沙逼人退。黄沙蔽日,黑尘遮天,屡见不鲜。这个吸纳百川的汪洋大泽,在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在失去了湖水和湖滨草木的管束之后,开始肆虐,在农区边缘形成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以每年8~10米的速度,穿越干涸的湖床向绿洲逼近。成片成片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失去土地的人们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生态难民逃荒到西口(新疆)、北套(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
现今的青土湖滩,已由白沙窝的灰白流沙全部覆盖,沙层厚达1~3米,与其东侧较老的棕色沙窝,有灰、棕两色的明显区别。地下水在3米以下,含水层经分析为中细沙,矿化度5~10克/升,pH值7.8左右。水质咸苦,人畜不能饮用,亦不能提取浇灌庄稼。地表所生植被纯系荒漠化盐化草甸型,早年密集丛生的芦苇,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含盐量增高,水质太差,大量退化枯死。风沙肆虐,哀鸿遍野,6000多个庄园,变成了惨不忍睹的废墟,2000公顷的良田,变成了滚滚黄沙。
水呢?水去哪儿了?(www.xing528.com)
水文资料表明:20世纪50年代上游来水5.43亿立方米,60年代减到4.43亿立方米,70年再则减少到3.22亿立方米,80年代成了2.28亿立方米,到90年代不足1.5亿立方米,2004年仅有6500万立方米。50年间,人口增加了,牲畜的数量翻了几番,水却“与日俱减”。要水,只有打井,打深井。截至2005年,全县共有取水井11779眼,其中深井8000多眼。民勤地下水位从20世纪60年代的1~2米,已经降到了21世纪初的20~30米,甚至更深。
统计资料表明:自1960年以来,民勤已有13.5万亩人工沙枣林枯梢或死亡,50万亩林地沙化,近400万亩天然草场退化,已有10万亩耕地沙化。每年有成百上千的民勤人在“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园夕沙压,流离失所走天涯”的悲吟哀唱中,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北走内蒙,西出新疆。青土湖边缘的煌辉村和字云村等5个社整体弃耕,大片耕地已被风沙吞噬,近些年已有3万多人移向其他地方。煌辉村有8个社,200多户,从1986年开始,向外移民,2000年达到最高峰。至今,仅剩下了91户。其中三、六社只剩下两三户人。
现在的青土湖只能在黄沙之下寻觅古老的裂缝,那裂缝弯曲而深邃,时逝时续;现在的青土湖,只能在流沙里寻觅鱼儿的骸骨和螺贝的残壳,每一块骸骨和残壳里,都包裹着一个死不瞑目的灵魂。潴野泽死了,白亭海死了,柳林湖死了,青土湖也死了,罗布泊现象已经出现。
民勤生态的恶化,备受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关注,2005年7月12日,甘肃省首家省级环境警示教育基地在民勤建成挂牌。以青土湖严酷的生态现实警示人们认识生态恶化和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教育引导公众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基地分别建在绿洲生态退化及荒漠化严重的地带、生态建设成绩突出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重点地带,具体为:民勤县城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厅、甘肃民勤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西渠镇青土湖生态警示教育墙、红崖山水库环境污染警示教育展览厅、民勤治沙研究所生态教育展览厅等,以直观、真实、形象、生动的现场、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生态恶化及破坏生态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