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织服装零件工艺计算公式

毛织服装零件工艺计算公式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织服装编织工艺计算是每一个衣片分开计算,通常是先计算后幅衣片,然后是前幅衣片、袖片,再到零部件。

毛织服装零件工艺计算公式

毛织服装编织工艺计算是每一个衣片分开计算,通常是先计算后幅衣片,然后是前幅衣片、袖片,再到零部件。计算时要考虑缝耗,还要根据织物的成品密度、产品款式、规格尺寸和额定的缝耗量等因素来综合计算原料的用量。

一、后幅衣片的计算

(一)后幅胸阔针数的计算

1.后幅胸阔针数计算公式

后幅胸阔针数=(胸阔尺寸-1cm)×身横密(针)+缝耗针数

(2-4)

式中:1cm是两边摆缝折向后幅的密度,毛织服装的摆缝总是前身折向后身的,宽度一般为1~1.5cm,我们为了方便记忆常取1cm计算,而缝耗针数是根据产品所用的针型和缝盘型号规定,在工艺设计中耗针数一般为:

针——缝耗针数为0支

5针——缝耗针数为1支

7针——缝耗针数为2支

9针——缝耗针数为2支

12针——缝耗针数为4支

14针——缝耗针数为4支

2.后幅胸阔针数计算实例

某款衫其胸阔为48cm,用12针织横向密度为5.8支/cm,求该款衫的后幅胸阔针数?

计算:将已知数代入公式

后幅胸阔针数=(48-1)×5.8+4≈276.6支(取276支)

注意:为了操作和计算方便,针数一般取偶数。

(二)后幅的其他计算公式

1.后幅肩(膊)阔针数计算

肩阔针数=肩阔尺寸×身横密(针)×肩斜修正值+缝耗针数

(2-5)

肩斜修正值主要因衣片成形后,大身肩阔部分受到袖子牵拉而易变阔,故在工艺计算时对肩阔尺寸进行修正。一般单边、柳条、珠地织物肩斜修正值为0.95;四平、罗纹等横向延伸性较小的织物,肩斜修正值为0.97。

2.挂肩收针计算

(1)挂肩收针次数计算公式

挂肩收针次数=(后幅胸阔针数-后幅肩阔针数)÷每次两边收去的针

(2)挂肩收针转数计算公式

(2-6)

挂肩收针转数=挂肩收针长度×身直密(转)

(2-7)

挂肩收针长度按款式而定,入夹衫、弯夹衫类一般为7~8cm左右。每次每边收去的针数:细针品种一般为2~3针,粗针品针为1~2针。计算时,收针次数不一定是整数,必须采用分段收针的方法,每次收针的针数或转数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数值,使收针次数凑成整数。

(3)挂肩计算例子:已知某款衫挂肩收针转数为17转,挂肩每边要收去的针数为19针,要求写出其收花型式?

计算:根据所知,其收花型式可写成如下二种:

在毛织服装款式设计中,遵守其“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的原则,可以得出挂肩收针后的各种形状。

3.后领阔针数

(1)后领口外度针数计算公式:

后领口针数=[后领阔(外度)尺寸-扩张尺寸]×身横密(针)

(2-8)

领口的扩张尺寸按款式和领贴罗纹组织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衫型扩张尺寸常取2cm或0.75英寸。除尖膊、马鞍膊衫外,对于这两种的扩张尺寸,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2)后领口内度针数计算公式:后领口内度计算时要加上两边领贴阔的尺寸,其公式为:

后领口针数=[后领阔(内度)尺寸+两边领贴阔尺寸-扩张尺寸]×身横密(针)

因此,在计算领口时必须明确领口尺寸是内度数据还是外度数据。

(2-9)

4.后膊收针

(1)后膊收针次数=(后幅肩阔针数-后领口针数)÷每次两边收去针数

(2-10)

(2)后膊收针转数=单肩阔尺寸×身直密(转)×0.727

(2-11)

式中:0.727为膊斜修正值,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小平膊后收花款式,而单肩阔尺寸一般为男装8~10cm,女装7~9cm,童装5~7cm。每次每边收针:粗厚织物为1~2支针,细薄织物为2~3支针。

二、前幅衣片的计算

(一)前幅胸阔针数计算公式

1.前幅胸阔针数计算公式

前幅胸阔针数=(胸阔尺寸+1cm)×身横密(针)+缝耗针数

(2-12)

2.前幅胸阔针数计算实例

某款衫其胸阔为48cm,用12针织其横密(针)为5.8支/cm,求该款衫的前幅胸阔针数?

计算:把已知数代入公式:前幅胸阔针数=(48+1)×5.8+4≈288.2支(取288支)

3.衣幅装门襟开衫其前幅胸阔针数计算公式

前幅胸阔针数=(胸阔尺寸+1cm-门襟阔尺寸)×身横密(针)+缝耗针数

(2-13)

4.连门襟开衫其前幅胸阔针数计算公式

前幅胸阔针数=(胸阔尺寸+1cm+门襟阔尺寸)×身横密(针)+缝耗针数

(2-14)

在毛织服装工艺设计中,装门襟开衫与连门襟开衫不同,装门襟开衫(图2-3)是指门襟在产品中有明显效果,占一定的尺寸;而连门襟开衫(图2-4)在产品中无明显效果,起到托底作用,亦称门襟托底。

图2-3 装门襟开衫

图2-4 连门襟开衫

(二)前幅的其他计算公式

1.挂肩收针次数,即收夹次数,前幅一般比后幅多收1~2次,因此前身挂肩收针针数相应比后幅多一些,但前幅收夹转数要与后幅收夹一样,否则缝合时夹位不能夹花对夹花。一般型式如:

只有按照这种计算方式,缝出来的产品圆顺、对色、对花,也符合毛织服装工艺设计要求。

2.前幅肩阔针数计算公式

前幅肩阔针数=前幅胸阔针数-前幅挂肩夹位收去的针数

(2-15)

三、身长转数计算

(一)身长转数公式

身长转数=(身长尺寸-衫脚高度尺寸)×身直密(转)+缝耗转数

(2-16)

但在前后身的转数有一定的分配,一般直夹直膊衫、入夹衫、弯夹衫品种,前后有转数相等或前身略多后身1~2转,除肩线走前外;而平膊平袖和收针裁剪品种,前身比后身长1~1.5cm转数;另外尖膊衫等斜袖品种后身比前身长1.5~2cm转数,具体情况要按袖尾阔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二)膊斜做锁边缝合的前后幅挂肩转数计算公式

一般情况下,挂肩转数计算公式为:

挂肩转数=夹上转数-膊(肩)斜转数

(2-17)

1.后幅挂肩转数

后膊挂肩转数=[夹阔(直度)尺寸-2cm]×身直密(转)

(2-18)

2.前幅挂肩转数

在毛织服装编织工艺中,前幅挂肩转数一般以比后幅挂肩转数多2转进行计算。

3.后幅挂肩平摇转数

后幅挂肩平摇转数=挂肩转数-收夹转数

(2-19)

4.前后幅夹上转数计算公式

后幅夹上转数=后幅挂肩转数+膊斜转数

(2-20)

前幅夹上转数=前幅挂肩转数+膊斜转数

(2-21)

(三)后膊做收花的小平膊产品的夹上转数计算

1.后膊收花夹上转数计算公式

2.后幅夹上转数计算公式

3.前幅夹上转数计算公式

(四)衣身其他部位计算

1.领深计算公式

领深转数=(领深尺寸±测量因素)×身直密(转)

(2-25)

2.衫脚计算公式

(1)衫脚罗纹转数计算:

衫脚罗纹转数=(衫脚高尺寸-上疏空转长度)×罗纹直密(转)

(2-26)

注意:上疏空转长度一般定为0.2cm,织脚罗纹时,圆筒先行面,这样使上疏边缘正面光洁。

(2)衫脚阔开针工艺计算:衫脚阔开针工艺计算在毛织服装设计中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其开针针数要按罗纹组织(1×1罗纹、2×1罗纹、3×2罗纹、3×3罗纹、圆筒脚等)、衫脚阔尺寸来确定计算的。所以说前、后幅开针针数与胸阔针数不一定是相等的,以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谨慎计算。

四、袖子的计算

(一)袖阔最大针数(www.xing528.com)

1.袖阔最大针数的定义

袖阔最大针数即是袖加完针时的所有针数通常也叫作袖夹阔。

2.袖阔计算公式

袖阔最大针数=袖阔尺寸×2×袖横密(针)+缝耗针数

(2-27)

3.袖阔尺寸计算方法

在毛织服装产品中,已知挂肩尺寸(即夹阔尺寸)后,取袖山高(男装袖山高9~11cm,女装10~12cm,童衫7~8cm),然后可计算袖阔尺寸;但一般生产设计中,其袖山高尺寸一般由客人决定。

4.袖阔尺寸计算公式(根据实践经验)

袖阔尺寸=夹阔(挂肩)尺寸-测量因素

(2-28)

在毛织服装款式设计工艺中,测量因素是男女装2~3cm,童装1~1.5cm,但最终由款式来决定。

(二)直夹直膊衫型中袖阔与夹阔之间的关系

(1)袖阔尺寸=夹阔尺寸(即挂肩尺寸)。

(2)例如,某款直夹直膊衫的夹阔寸,其袖阔尺寸亦为寸。

(三)弯夹衫型中袖阔与夹阔的关系

(1)夹阔与袖阔尺寸相差至少4~5cm以上。

(2)例如,某款弯夹衫的夹阔尺寸为21cm,其袖阔尺寸在工艺计算中做16cm即可。

其关系为:袖阔尺寸=夹阔尺寸-(4~5cm)

(四)夹膊衫型中,袖阔与夹阔之间的关系

(1)夹阔与袖阔尺寸相差6cm左右。

(2)例如,某款尖膊衫的袖阔为18cm(一般设计工艺中只知袖夹尺寸),其夹阔尺寸在工艺计算中做24cm即可。

其关系式:

夹阔尺寸=袖阔尺寸+6cm

(2-29)

(五)马鞍膊衫型中袖阔与夹阔之间的关系

马鞍膊衫型中夹阔比袖阔小2.5cm左右,例如某款马鞍膊衫的袖阔为22cm,其夹阔尺寸在工艺计算中做19.5cm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夹阔尺寸=袖阔尺寸-2.5cm

(2-30)

在马鞍膊款式计算中,常常在工艺生产单上不直接给出夹阔尺寸和膊阔尺寸,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下计算方法:

1.男马鞍膊计算

男装膊阔=胸阔尺寸×0.75

(2-31)

男装夹阔尺寸=胸阔尺寸×0.55

(2-32)

2.女马鞍膊计算

女装膊阔=胸阔尺寸×0.75

(2-33)

女装夹阔尺寸=胸阔尺寸×0.5

(2-34)

(六)插肩袖的夹阔与胸阔的关系

1.男装夹阔尺寸=胸阔尺寸×0.55

(2-35)

2.女装夹阔尺寸=胸阔尺寸×0.5

(2-36)

(七)袖山头针数的计算

袖山头针数即是袖子收完夹时所剩的针数,但对直夹直膊衫来说,袖山头针即是袖加完针的最阔针数,而对弯夹衫来说其袖山头针数一般规定为10~12cm阔的尺寸的针数,当然这一点对毛织服装设计来说,不是固定的,也可以做14cm或更大些,所以说袖山头针数依据不同款式和不同的要求而不同。

1.袖山收针次数计算公式

袖山收针次数=(袖阔最大针数-袖山头针数)÷每次两边收去针数

(2-37)

2.袖口罗纹开针针数计算公式

袖口针数=袖口阔尺寸×2×袖口罗纹横密(针)+缝耗针数

(2-38)

根据实践经验,袖口尺寸男衫为11~13cm阔,女衫为10~12cm阔,童装衫为8~9cm阔,具体工艺尺寸按规格要求、罗纹弹性坯布组织而定。

3.袖长转数的计算公式

(1)袖长转=(净袖长尺寸-袖口高尺寸)×袖直密(转)+缝耗针数×0.95(2-39)式中,0.95是袖山的修正值,因为毛织服装产品中,袖山的实际尺寸往往受到袖子牵拉而变长(除短袖及弹性较好的织物外)。所以,我们在编织工艺中结合实际情况乘以其修正值。

(2)如果已知全袖长,则要依据其款式及量法来求取其净袖长才能计算。

4.直夹、弯夹、入夹衫的计算

对于直夹、弯夹、入夹衫来说,若知全袖长(后中度)尺寸,则必须减去尺寸才能计算。

5.尖膊、马鞍膊衫的计算

对于尖膊、马鞍膊衫来说,若知全袖长(后中度)尺寸,则必须减去尺寸才能计算。

6.袖口罗纹转数计算公式

袖口罗纹转数=(袖口高尺寸-上梳空转长度)×袖罗纹直密(转)

(2-40)

7.袖山加针次数和转数的计算公式

(1)袖山加针次数=(袖阔最大针数-数袖口针数)÷袖每次两边加针针数

(2-41)

(2)袖山加针转数=袖长转数-袖子收针转数-袖加完针时平摇转数

(2-42)

袖山加针每次每边一般加1支针,袖加完针时平摇转尺寸一般为3~5cm,如计算加针次数不为整数,则采用分段加针。

8.袖山收针转数的计算和确定

(1)在毛织服装中,袖收针转数因其款式不同而不同,一般对于入夹衫来说,袖山收夹转数比前后夹转相同或接近,但要加2转缝耗。而对于弯夹衫来说其收夹转数计算公式如下:

袖山收针转数=(前后幅挂肩总转数-袖山阔尺寸转数)×身直密(转)÷2×0.95

(2-43)

(2)对于尖膊衫来说,袖收夹转与后幅收夹转相同或相近,对于马鞍膊衫来说,袖收夹转数计算公式如下:

袖收夹转数=(夹阔尺寸-修正尺寸)×袖身直密(转)

(2-44)

公式中,修正尺寸一般取2cm(即0.75英寸)计算,而马鞍膊衫的夹阔尺寸往往不知道,只知道其袖阔尺寸,我们可采取如下公式计算:

9.马鞍膊衫夹阔计算公式

夹阔尺寸=[袖阔尺寸-(2~2.5cm)-修正尺寸]×袖身直密(转)

(2-45)

(八)毛织服装缝耗设定

毛织服装的缝耗一般为1~1.5cm。因此,毛织织片的缝合是以所留织针支数为缝耗量,在工艺中通常缝耗针数为:

1.5 、3.5针缝合针数为1针,由于粗针织片线卷也大,在缝耗计算中可不计。

5针,缝合针数1针,缝耗计1支。

7针,缝合针数2针,缝耗计2支。

9针,缝合针数2针,缝耗计2支。

12针,缝合针数4针,缝耗计4支。

14针,缝合针数4针,缝耗计4支。

16针,缝合针数4针,缝耗计4支。

五、毛织裙的计算

(1)裙阔要加大3cm计。

(2)裙头尺寸要比实际尺寸加大7~8cm计。

(3)裙长转数=(裙长尺寸-裙脚)×身直密(转)+2转缝耗

(2-46)

(4)裙脚罗纹字码不宜过结。

(5)注意裙身在编织接近裙头位置时有3cm的直位不用收针。

六、毛织裤的计算

(1)裤脚宽针数=裤脚宽×2×横密×1.3(罗纹弹力因素)

(2-47)

(2)裤宽针数=裤宽×横密×1.05(适当放宽因素)

(2-48)

(3)裤头宽针数=裤头宽×横密×1.2(略为放大的因素)

(2-49)

(4)裤长转数=(裤长-裤脚高-裤头高)×直密

(2-50)

(5)裤裆高转数=(裤裆高-裤头高)×直密

(2-51)

(6)通常做5cm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