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面轮廓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优化

平面轮廓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优化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6走刀路线示意图视频8-1-2:主程序与子程序表8-1例8-1铣削参考主程序续表表8-2例8-1零件加工参考子程序续表视频8-1-3:平面内轮廓加工案例1.图样分析如图8-1所示,该工件由一个腔槽组成,内轮廓线由直线和R10 mm、R6 mm的凹弧和一个R20的凸弧构成,腔槽深3 mm,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加工中需要安排粗铣加工和精铣加工。

平面轮廓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优化

如图8-1所示,分析该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程序并在数控铣床上加工。

图8-1 内轮廓零件图

二维码 立体图视频

1.技术要求分析

该零件图有哪些技术要求?

2.加工方案

1)装夹方案

加工该零件应采用何种装夹方案?以什么位置为定位基准?

2)位置点选择

(1)工件坐标系设置在什么位置最好?

(2)下刀点应定在什么位置?该如何下刀?在哪些点之间建立或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3.确定工艺路线

如何规划走刀路线,使路线达到最优化

1.型腔类零件的下刀方法

加工型腔类零件在垂直进给时切削条件差,轴向抗力大,切削较为困难。一般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加工:

视频8-1-1:型腔加工工艺

(1)用钻头在铣刀下刀位置预钻一个孔,铣刀在预钻孔位置下刀进行型腔的铣削。此方法对铣刀种类没有要求,下刀速度不用降低,但需增加一把钻头,也增加了换刀和钻孔时间。

(2)Z向垂直下刀,如图8-2(a)所示,用键槽铣刀(或有端面刃的立铣刀)直接垂直下刀进给,再进行型腔铣削,此方法下刀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产生振动,损坏切削刃。

(3)斜插式下刀,如图8-2(b)所示,使用X、Y和Z方向的线性斜坡切削下刀,达到轴向深度后再进行型腔铣削,此方法适宜加工宽度较窄的型腔。

(4)螺旋下刀,如图8-2(c)所示,铣刀在下刀过程中沿螺旋线路径下刀。它产生的轴向力小,工件加工质量高,对铣刀种类也没有什么要求,是最佳的下刀方式。

图8-2 内轮廓下刀示意图

2.内轮廓编程的三要素

内轮廓编程加工的三要素为:刀具直径、精加工余量、半精加工余量。具体如图8-3所示。

图8-3 内轮廓编程要素图

X1—刀具起点的X坐标;Y1—刀具起点的Y坐标;L—型腔长度;D—实际切削长度;W—型腔宽度;S—精加工余量;TLR—刀具半径;Q—切削间距;C—半精加工余量

3.内轮廓加工工艺方案

1)切入、切出方式选择

刀具的进退刀路线要尽量避免在轮廓处停刀或垂直切入、切出工件,以免留下刀痕。最终轮廓应一次走刀完成,以使轮廓表面光整。

铣削封闭内轮廓表面时,刀具无法沿轮廓线的延长线方向切入、切出,只有沿法向切入、切出,或沿圆弧切入、切出。

2)铣削方向的确定

一般尽可能采用顺铣,即在铣内轮廓时采用沿内轮廓逆时针铣削方向为好。

3)进给路线

内轮廓的进给路线有行切、环切和综合切削三种切削方法,如图8-4所示,在这三种方案中,图8-4(a)的方案最差,图8-4(c)的方案最佳。

图8-4 内轮廓切削路线

在轮廓加工过程中,工件、刀具、夹具、机床系统等处在弹性变形平衡的状态下,在进给停顿时,切削力减小,会改变系统的平衡状态,刀具会在进给停顿处的零件表面留下刀痕,因此在轮廓加工中应避免进给停顿。

练一练

【例8-1】 如图8-5所示零件,毛坯材料为铝合金,六面已经加工过,尺寸为100 mm×100 mm×20 mm,编写该矩形腔的加工程序。1)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工件由一个腔槽组成,轮廓线由直线和R8的圆弧构成,腔槽深3 mm,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加工中需要安排粗铣加工和精铣加工。

2)确定装夹方式和加工方案

(1)装夹方式:采用机用平口钳装夹,底部用等高垫块垫起,使工件高于钳口5 mm,以便于对刀操作。

(2)加工方案:由于内腔槽不与外界连接,本着先粗后精的原则,首先使用φ14 mm键槽铣刀T01采用行切法粗铣内腔槽,再使用φ14 mm立铣刀T02精铣圆角矩形内轮廓。

3)确定加工顺序和走刀路线

(1)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工件上表面几何对称中心上。

(2)确定起刀点:设在工件坐标系原点的上方100 mm处。

图8-5 内腔加工示例零件

(3)确定下刀点:行切内腔槽时设在点a(X-31,Y-21,Z100)上方100 mm处,环铣内腔槽时设在点g(X0,Y0,Z100)上方100 mm处。

(4)确定走刀路线:首先使用φ14 mm的键槽铣刀T01在a点下刀到铣削深度,采用行切法粗铣内腔槽,走刀路线如图8-6(a)所示;然后换φ14 mm的立铣刀T02采用环切法精铣矩形腔槽,走刀路线图如图8-6(b)所示,即g→h→i→j→k→l→m→n→o→p→q→i→r→g。在精铣中走刀路线采用圆弧切入、圆弧切出的进退刀方式,gh段引入刀具半径补偿,rg段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本例中零件的走刀路线示意图如图8-6所示,根据此走刀路线所编制的矩形腔槽零件的铣削参考主程序如表8-1所示,子程序如表8-2所示。

图8-6 走刀路线示意图

(www.xing528.com)

视频8-1-2:主程序与子程序

表8-1 例8-1铣削参考主程序

续表

表8-2 例8-1零件加工参考子程序

续表

视频8-1-3:平面内轮廓加工案例

1.图样分析

如图8-1所示,该工件由一个腔槽组成,内轮廓线由直线和R10 mm、R6 mm的凹弧和一个R20的凸弧构成,腔槽深3 mm,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加工中需要安排粗铣加工和精铣加工。

2.加工方案

1)装夹方案

先把平口钳装夹在铣床工作台上,用百分表校正平口钳,使钳口与铣床X方向平行。工件装夹在平口钳上,下用垫铁支撑,使工件放平并伸出钳口5~10 mm,夹紧工件。

2)工件坐标系建立

根据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原则,该零件的工件坐标系建立在工件几何中心上较为合适,Z轴零点设在工件上表面。

3)基点坐标计算

本任务中的零件不仅要计算基点7、8、9、10、11、12、13、14等坐标,还要计算环切余量时1、2、3、4、5、6点的坐标。其中,点1、2、3、4、5、6、9、10、11、12坐标不易计算,可以采用CAD软件查找点的坐标的方法,具体做法:在二维CAD软件中画出内轮廓图形(注意工件坐标系与CAD软件坐标系一致,坐标原点重合),然后用软件查询工具查询各点坐标。从而得到各点坐标值,如表8-3所示。

表8-3 基点坐标

续表

3.工艺路线确定

由于该零件内轮廓加工余量不多,选择环切法并由里向外加工,加工中行距取刀具直径的50%~90%,加工路线图如图8-7所示。

由图8-7可知:刀具由1→2→3→4→5→6→3→7→8→9→10→11→12→13→14→7→1的顺序按环切方式进行加工,刀具从点3运行至点7时建立刀具半径补偿,加工结束时刀具从点7运行至点1过程中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4.制定工艺卡片

刀具的选择见表8-4刀具卡。

图8-7 内轮廓零件加工路线图

表8-4 刀具卡

切削用量的选择见表8-5工序卡。

表8-5 工序卡

续表

5.编制程序

内轮廓零件加工参考主程序如表8-6所示,参考子程序如表8-7所示。

表8-6 内轮廓零件加工参考主程序

续表

表8-7 内轮廓零件加工参考子程序

6.零件加工

按表8-6、表8-7程序加工零件。

7.加工操作注意事项

(1)铣刀半径必须小于或等于工件内轮廓凹圆弧最小半径大小,否则无法加工出内轮廓圆弧。机床中半径参数设置也不能大于内轮廓半径,否则会发生报警。

(2)加工内轮廓尽可能采用顺铣以提高表面质量。

(3)平面内轮廓加工尽可能采用行切、环切相结合的路线,并从里往外加工,这样既可缩短切削时间,又可保证加工表面质量。

(4)内轮廓无法加工预制孔,精加工时用立铣刀螺旋方式下刀或采用键槽铣刀代替。

(5)机床中半径参数值设置越大,内轮廓尺寸越小,与外轮廓刚好相反。

(6)工件装夹在平口钳上应校平上表面,否则深度尺寸不易控制;也可在对刀前用面铣刀铣平上表面。

教师与学生评价表参见附表,包括程序与工艺评分表、安全文明生产评分表、工件质量评分表和教师与学生评价表。表8-8所示为本工件的质量评分表。

表8-8 工件质量评分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