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震击紧实与附加压实技术优化

震击紧实与附加压实技术优化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充满型砂的砂箱随工作台 (震实台)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与机座发生撞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获得所需要的砂型紧实度为止。这是震击紧实在工艺性方面的主要缺陷之一。震击后,再自上面附加压实。图1-12震击紧实的紧度特性曲线1—砂箱高度为400mm;2—砂箱高度为300mm;3—砂箱高度为200mm图1-13震击附加压紧实的砂型硬度沿高度分布曲线震击紧实后再附加压实所得到的砂型紧实度分布情况见图1-13。

震击紧实与附加压实技术优化

图1-9是一种简单的震击紧实机构示意图。充满型砂的砂箱随工作台 (震实台)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与机座发生撞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获得所需要的砂型紧实度为止。

图1-10是通过如下的方法获得的:在砂箱中按水平方向分层填砂,各层中间撒以不同颜色的界砂,然后震击,得到水平层流动的图形;再在砂箱中按垂直方向分层填砂,同样用界砂把各层分开,控制震击条件使之与第一次的相同,即得到垂直砂层流动的图形;将此两次得到的结果叠加,画出图1-10。应该指出,这样叠加得到的图形和实际情况相比,显然是有误差的,因为两次型砂流动的各方面条件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此图上量测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研究或生产的精确的根据。但是由于此图显示的流向还是基本可靠的,在分析型砂流动趋势时,有其参考价值。

由于基本上没有侧向流动,侧压很小,所以仅仅是贴近砂箱壁的型砂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摩擦力。总的看来,这种外摩擦力的影响范围较小,因此为保证紧实度均匀所需的砂型在水平方向的最小截面尺寸 (亦即水平方向的吃砂量),远较压实时小。这就使砂箱面积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震击时各层型砂之间产生的瞬时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愈位于下面的砂层,震击时受到的惯性力愈大,愈易被紧实;而上面的砂层一般达不到所要求的紧实度。图1-11为用震击方法所获砂型断面的硬度分布图。震击使得靠近模板的砂型下部有较高而且分布均匀的硬度,但在砂型背面(即上部)硬度则显著降低。图1-12为在不同砂箱高度时震击的紧实度特性曲线。因此,在砂箱高度小于200mm时,不宜采用单纯震击来紧型砂。

图1-9 震击机构示意图

(a)起始位置;(b)升起位置
1—工作台;2—震击活塞;3—震击缸;4—进气孔;5—排气孔

图1-10 震击时,型砂在砂箱中流动和被紧实的情况

(a)紧实前;(b)紧实后

除此以外,在模型转角处的立面上,由于上面和侧面的流动不均而产生局部疏松现象(见图1-10中5—5、6—6、7—7各层型砂的流线),使得模型顶面和侧面紧实度差别较大,而在转角处尤其严重。这是震击紧实在工艺性方面的主要缺陷之一。另外,震击紧实也令模型侧壁的磨损较大。

图1-11 震击时砂型纵切面硬度分布图(www.xing528.com)

为了减小震击紧砂时紧实度分布不均的缺陷,必须进行补充紧实,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震击紧实后,再用手工 (或风动舂砂器)补充紧实上层型砂。此法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而且容易撞坏高模型的顶部。

(2)当砂箱中填满型砂后,在砂型上表面附加重物(压铁),再进行震击。此法可减少工人体力劳动强度,但装卸压铁需要辅助机械,紧砂时间也较长。

(3)震击后,再自上面附加压实(机器带有压实机构)。这是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方法。当砂箱大时,将使机器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加大。因此,此法一般只用于内尺寸为800mm×600mm以下的砂箱。当砂型内有显著局部疏松现象时,最好采用成型压头。

图1-12 震击紧实的紧度特性曲线

1—砂箱高度为400mm;2—砂箱高度为300mm;3—砂箱高度为200mm

图1-13 震击附加压紧实的砂型硬度沿高度分布曲线

(注:HB25系一种钢珠直径为25mm的砂型用布氏硬度计

震击紧实后再附加压实所得到的砂型紧实度分布情况见图1-13。可以看出,附加压实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对提高砂型背面的硬度有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