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及优化方案

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高始终发生变化,而传感器的扫描视场角不变,从而导致图像扫描行对应的地面长度发生变化。这就是说,航天遥感像片比航空遥感像片的位移量要小很多,几何畸变小。

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及优化方案

引起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遥感平台的飞行状态对影像变形影响很大,其次地形起伏对影像的几何畸变影响也很大,而其他的因素影响不大。现在逐一说明。

6.2.1.1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无论是卫星还是低空飞机,尤其是低空飞机,在运动过程中都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飞行姿势的变化,从而引起影像变形。

航高:平台运动过程中受到力学因素影响,会产生相对于原标准航高的偏离,或者说卫星运行的轨道本身就是椭圆。航高始终发生变化,而传感器的扫描视场角不变,从而导致图像扫描行对应的地面长度发生变化。航高越高,图像对应的地面越宽,如图6-5(a),此时像片比例尺发生了变形。

航速:卫星在椭圆轨道上飞行速度不均匀,飞机由于气流的原因飞行速度不均匀,这些都会导致图像畸变。航速快时,扫描带超前;航速慢时,扫描带滞后。由此可导致图像在卫星前进方向上(图像上下方向)的位置错动,如图6-5(b)。

俯仰:遥感平台的俯仰变化能引起图像上下方向的变化,即星下点俯时后移,仰时前移,发生行间位置错动,如图6-5(c)。

翻滚:遥感平台姿态翻滚是指以前进方向为轴旋转一个角度。翻滚可导致星下点的扫描线方向偏移,使整个图像的行向翻滚角向偏离的方向错动,如图6-5(d)。

偏航:遥感平台在前进过程中,相对于原前进航向偏转了一个小角度,从而引起扫描行方向的变化,导致图像的倾斜畸变,如图6-5(e)。

图6-5 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

6.2.1.2 地形起伏的影响

当地形存在起伏时,会产生局部像点的位移,使原来本应是地面点的信号被同一位置上某高点的信号代替。例如,如图6-6,如果地形没有起伏,那么P1点对应到像片中P′处,但是由于高差的原因,P点对应到了P′处。这就是说,实际像点P距像幅中心的距离OP′相对于理想像点到像幅中心的距离向外移动了Δr。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这个误差Δr容易导出。

图6-6 高差引起的像点位移(www.xing528.com)

如图6-6,因为

在上式中:f为焦距,f=OF;h为高程差,h=PP0;H为摄影高度,即遥感平台离地面的高度,H=FN;r为像点到像主点O的距离,r=OP′;Δr为像点的位移量,Δr=OP′-

这个公式说明下面三个性质:

(1)位移量Δr与地形高差h成正比,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当地面高差为正时(地形凸起),位移量为正值,像点位移是向远离像主点方向动;高差为负值时(地形低洼),位移量为负值,像点向像主点方向移动。

(2)位移量Δr与像主点的距离r成正比,即距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在像主点处,r=0,无位移。即在像主点,无论高程多高,都不会发生位移。

(3)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引起的位移量越小。这就是说,航天遥感像片比航空遥感像片的位移量要小很多,几何畸变小。例如,地球卫星轨道高度H=700 km,当像片大小为18 cm×18 cm时,处于像片边缘的像点的地面高程差为1 000 m,其位移量只有0.13 mm。

6.2.1.3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因此地球表面是曲面。这一曲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的不等。像点位移如图6-7(a)所示,这个类似于地面的起伏。而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的不等,见图6-7(b)。距星下点越远,对应地面的长度越大,几何畸变也越大。

图6-7 地球表面曲率对遥感影像成像的影响

6.2.1.4 地球自转的影响

卫星前进过程中,传感器对地面扫描获得图像时,地球自转也会产生影响,会产生影像偏离。因为多数卫星在轨道运行的下降阶段扫描成像,即卫星自北向南运动,这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运动的结果,使卫星的星下位置逐渐产生偏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