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城书院私塾:历史久远的儒学教育传承

石城书院私塾:历史久远的儒学教育传承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创建学宫,兴办书院,开设师塾的历史还要更早。如县学宫,又名文庙、孔庙、圣学,创建于后唐长兴年间,最早建在城北太极观左侧。明清儒学教育,书院创办者,受业者称之为山长,县城琴江书院首席山长须有举人以上资格,其余亦须庠生以上者担任。私塾授业按学童年龄及文化程度分经馆和蒙馆两种,大部分为蒙馆。高田新坪村翠柳园私塾 自宋以后,石城私塾久盛不衰。

石城书院私塾:历史久远的儒学教育传承

石城自古以来,兴学风气浓厚。据石城旧志记载,自元代始,县署设教谕、训导各一名,掌管教化百姓、管束生员、劝导办学等事务。而创建学宫,兴办书院,开设师塾的历史还要更早。如县学宫,又名文庙、孔庙、圣学,创建于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最早建在城北太极观左侧(即今石城中学院内)。它是祭祀孔子的礼堂,又是教谕、训导的公廨(xiè,古代官吏办事地方),也是儒生读书的地方。县学宫塌圮后搬迁城内,历经焚毁多次修缮,至乾嘉年间修建后,学宫为一规模宏伟的建筑群,矗立县城中心,楼台错落,巍峨雄伟,是儒家神圣之地,为官绅士庶所崇敬。明清儒学教育,书院创办者,受业者称之为山长,县城琴江书院首席山长须有举人以上资格,其余亦须庠生以上者担任。民间私塾教师俗称先生,塾师须具有庠生资格。清末小学堂教师称教习,民国教师称教员,俗称老师。

唐长兴年间所设县学,受县署督办与资助,为全县学校之中心。北宋温革建柏林讲学堂后,民间办学渐成风气。其书院辑录如下:

石城学宫图

柏林讲学堂:北宋宝元(1038—1040年)年间,石城学子温革于汴京购得大批国子监出版的图书还乡,于柏林(今高田岩岭堂下)创建学馆。学馆藏书楼经始之日,于地下掘得五铢钱五万文,故学馆又名“青钱馆”。江西南城人宋太学李觏还为之作《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其学堂除招生乡里子弟外,闽粤诸州府学子亦来就读,一时名闻遐迩。

通政书院:宋绍兴四年(1134年),县令李杞创建,院址在县城北太极观侧。

琴江书院:始建于宋,旧址在城内西北城隍庙左,后毁。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杨柏年倡导全县乡绅捐银数千,于城北忠节坊原学宫旧址(今琴江小学)重建书院。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扩建,其规模宏大,讲堂、书舍、考棚、厨房、浴室一应俱全。这里还成为当时县试之地,今“考棚路”因此留名。光绪年间革新教育,改为琴江高等小学堂,民国时在此设琴江小学、琴水中学。

龙门书院: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县尹思敬在县城西门外骑马岭下创建。三十五年,知县黄廷凤于院侧建读书亭一座。清顺治六年(1649年)遇兵乱,院亭俱毁。

琴江书院

屏山书院:清咸丰六年(1856年),乡绅陈勉昭、赖旦才等在屏山上街江家屋右(今屏山镇中心小学)倡建。同治六年(1867年)扩建。清末改办初等小学堂,民国时改为中心小学。

横江书院:清咸丰九年(1859年),由乡绅赖举扬、刘子恭、刘荣东等集资兴建,院址在横江塅上(今横江中心小学)。清末改办初等小学堂,民国时改为中心小学。

长松书院: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小松乡绅集资建造,院址在小松上街右侧牛皮岭下(今镇政府所在地)。院内有讲堂、宿舍、魁星阁等36间,有膏火田千余石。光绪年间改办初等小学堂,民国六年(1917年)改中心小学校。

鳌峰书院: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湖坑乡绅温和羹等集资建造,院址在高田坝上(田心里)。至今校门上犹存“鳌峰书院”镏金题额。

大由书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大由乡绅曾海鲲、曾绍溪、曾普怀等集资所建,院址在大由黄泥塘江子口山上(今大由乡中心小学)。院内有魁星阁及校舍等26间,有义学田数千担。民国时改办中心小学。

私塾是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所办的民间教育学校,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后,随着义学的兴起,私塾办学遍及各地乡村。石城私塾有三种办学形式:一是富裕之家雇聘塾师(先生)教育本家子弟;二是合村共请塾师至村坐馆;三是文人自行开馆,吸收就近子弟入学。塾师束脩(薪金)根据学童大小、学业程度与学生家长商定。私塾授业按学童年龄及文化程度分经馆和蒙馆两种,大部分为蒙馆。经馆教授《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练习八股文。蒙馆只教识字、写字、点读《三字经》《四言杂字》之类初级读物,是谓启蒙。对年龄稍大、识字略多的,教读《幼学琼林》之类书籍,但只教句读(dòu),不讲经义。私塾为启蒙学校,文人士子无不经此阶段。私塾教规极严,家长对先生也极为尊敬,逢年过节都要赠送礼品。

高田新坪村翠柳园私塾
(刘敏 摄)

自宋以后,石城私塾久盛不衰。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统计,全县有私塾60所,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发展到165所。民国期间,政府曾多次下令取缔,直到1949年新中国以后才完全废止。

说说我县在古代主要有哪些书院?(www.xing528.com)

【附录】

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

[宋]李觏

温革办学遗址

南州自豫章右上,其大州曰吉,又其大曰虔。二州之赋贡与其治讼,世以为剧,则其民氓众伙可识已。虽然,吉多君子,执瑞玉登降帝所者接迹,虔无有也,疑其偩南越,袭瘴蛊馀气,去京师愈远,风化之及者愈疏,乘其丰富以放于逸欲宜矣。

故人许褒,其家石城,虔属邑也。比年夏,踵余门,道其乡进士温革之为人,曰温君少时,求禄而莫之得,慨然自谓不得诸外,盖求诸内,不在吾身,宜在吾子孙。乃图山泉美好处,奠居柏林堂下。因作讲学堂房数十楹,经始之日,获五铢钱五万于地,士友珍之,或以青钱名其馆。凡书在国子监者皆市取,且为楼以藏之。性宽静,用地利自足,不与俗人争讼买直。孳孳以教子弟。礼宾客为己任,琴歌酒赋,夜以继日。

许君不妄人也。今其所称与响之疑者不类,是虔之福欤!自古圣人之德业,举在于书。圣人者,非其智造而巧为之也。天之常道,地之常理,万物之常情也。天地万物之常,而圣人顺之,发乎言,见乎行事,君得之以为君,臣得之以为臣,父得之以为父,子得之以为子,兄得之以为兄,弟得之以为弟,夫得之以为夫,妇得之以为妇,长得之以为长,幼得之以为幼。反是,则争夺相杀,未有能已也。今温君聚书勤勤,是有意于圣人。有意于圣人则岂一家,而里邻乡党庶乎偃伏之矣。然则虔人之成大名至大官,盖未易知,尚何吉之愧哉!柳子厚于楚越间山水,如小邱、小石、石渠、石涧犹有记,以启好游者,今有人为藏书之楼,非特山水之胜,记之以启好书者,不亦可乎!

余欲一至栏边,四顾天外,江山进前,文史相对。“清风兮我扇,白云兮我盖。”召屈原于湘鱼之口,呼李白于海鲸之背,漱宝玉于余润,拭明珠使去颣,酒酣兴尽,交揖而退,其乐可言耶!而未之得也!

皇祐五年秋七月庚子记。

【作者简介】

李觏(gòu)(1009—1059年),字泰伯,宋代江西南城人,南城在盱江边,人称盱江先生。宋仁宗时,以范仲淹荐,任太学助教,后升任直讲,是北宋前期著名思想家,著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注解】

①虔州柏林:虔州即赣州,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虔州易名赣州;柏林,即今石城县高田镇岩岭堂下村。

②许褒:见下文“科举进士名录”。皇祐五年:即1053年,“皇祐”为北宋皇帝赵祯的年号。

③颣(lèi):本指玉上面的瑕疵,喻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