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及挑战调研报告

都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及挑战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2013年5月13日《人民日报》中有关全国妇联所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每10个儿童中,北京、浙江有3个流动儿童,上海市有4个流动儿童。近年来,教育部及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虽然各自陆续出台了扶持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但大量研究表明,我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都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及挑战调研报告

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社会公平的一个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话题。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的研究,是服务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增进都市文明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校都市文化学科内涵的需求。

服务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大地上催生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民工潮”,使得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猛增。据2013年5月13日《人民日报》中有关全国妇联所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每10个儿童中,北京、浙江有3个流动儿童,上海市有4个流动儿童。近10年,外来务工人员“举家迁移”大都市的趋势越发明显,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比例也由此逐年大幅攀升,如上海,从2001年的28.6万人增至2012年的53.8万人,其中约40万人(74%)在公办学校就读,13万余人在157所政府购买服务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26%),小学一至四年级非本市户籍的学生数均已超过50%;而且外来务工人员中15—49岁流动育龄妇女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2011年其生育子女中有58.8%出生在上海。

毋庸置疑,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绕不过的一个坎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海外教育界同行、相关国际组织以及海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如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中山徹和刘蓬等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状况做过专题研究。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中四分之一的孩子是流动儿童。201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一,流动儿童总数达到3580万。美国“石英”财经网2015年8月5日刊登题为《中国出现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构成的“失落的一代”》一文,文章称,几十年来,数亿农民工离开农村家乡,涌到大城市,通常他们能在工厂里找到一份比种地收入更高的工作。这种迁徙对中国的经济繁荣至关重要——10年来,中国经济在以10%或更快的速度增长,制造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却过着艰难的生活。一些孩子有可能成为中国“失落的一代”,变成经济快速增长的牺牲品。文章指出,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老家,由家人照顾。2015年6月,贵州农村4名儿童服毒身亡后,大约6000万“留守”儿童的困境引发了全国关注。官员们表示要改变现状。李克强总理承诺,“悲剧不能一再发生”,并责令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儿童的监管。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他们经常不符合公立学校的入学条件,这种家庭登记制度决定了公民享受的福利种类。流动儿童跟父母一样是“农村户口”,因此无法享有跟城市同龄人一样的权利。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联合国《国际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四大权利,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受教育权,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可见,关注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是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增进都市文明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及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虽然各自陆续出台了扶持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但大量研究表明,我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2012年本研究团队在对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显紧缺;纳民学校师资良莠不齐,表现出缺编严重、工作量重、流动性大、前途渺茫、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特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家庭处于社会弱势;城市容纳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纳民学校(尤其是学前教育机构)师资、家校协同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流动儿童社会犯罪等诸多问题,仍是困扰上海等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是关系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以及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今日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都市居民素质、都市社会和谐程度及都市发展魅力。由此,关注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就是关爱中国都市发展的未来。

发展我校都市文化学科内涵的内在需求。上海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拥有教师教育和城市发展两个学科群,城市文化与精神、教师教育、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生活与安全等是建设和发展这两个学科群的重要支柱。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状况研究,也是教师教育、城市文化与精神、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完全契合我校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的要求,是促进教师教育和城市发展两个学科群建设、丰富都市文化内涵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