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文技巧及其重要性

作文技巧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品质的好坏对写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丰富知识的写作者,一般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较高,写作素材积累量也较多,其越能成为成功的写作者。(二)写作过程1.审题拟题审题就是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范围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内部结构即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一般称为“线索”或“脉络”。议论文一般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的顺序安排层次。

作文技巧及其重要性

(一)日常积累

1.提高思维品质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劳动。思维品质的好坏对写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提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1)观察

写作中的观察,是写作者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感知活动。观察对于写作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诱发写作动机和灵感的动因。

观察可采用总分观察、比较观察、表里观察几种方法。总分观察是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比较观察是指比较事物差异变化来把握事物特点的观察。表里观察是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观察时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五官,全身心投入;善于捕捉特征,注意事物间的差别;观察要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相结合,做到开动脑筋,激活情感,乐于思考。

(2)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在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写作构思、拓宽思路、塑造人物形象等。

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平时要敢于突破惯常心理,冲破已有经验的束缚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想象,也可以以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节为原型出发加以想象。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提供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写作就是创造,写作的过程就是写作者创造性思维极其活跃的过程。

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细心观察并感悟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诱导、激活、调整、思维,使之保持在活跃的状态;第二,要敢于质疑,大胆突破前人作品的内容、模式的影响,提出新观点,运用新的表现方式;第三,要排除杂念、理清思路,创造平和宁静、轻松自由的写作心境。

2.储备知识学问

知识和学问与写作密不可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等古语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的写作者,一般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较高,写作素材积累量也较多,其越能成为成功的写作者。

如何才能储备较多的知识呢?第一,平日要多阅读,拓宽知识视野,吸收精华知识和前人经验;第二,要多向生活学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社会见闻、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学习和储备活生生的知识;第三,不管是汲取直接知识还是间接知识,要多思考、多感悟,将外界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3.扎实语言功底

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语言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是文章的基础。学好语言是学好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

在写作中,学习和提高语言的方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四个词:多听、多读、多记、多写。

多听是指要随时运用听觉器官捕捉语言信息,积累词汇;多读是指多阅读经典和名著,从中汲取优秀的词汇、句式、修辞和用语艺术,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多记是指遇到好的词句要及时摘录,遇到好的诗句和文章要多背诵,之后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语言;多写是指通过写作实践来运用、积累词汇,加深理解,摸索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能力。

(二)写作过程

1.审题拟题

审题就是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范围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审题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审题能力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反映。拿到作文题干,首先要判断这个题目要求写作的文章属于什么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其次,再根据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和内容要点。

审题过后,开始拟定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直接反映着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质量,表现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思想的深度。拟题要根据现有材料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做到准确、鲜明、简洁和有表现力。

2.立意选材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纲。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主题的确立必须要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思想要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社会实践的考验;鲜明是指主题要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态度明朗;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全文围绕该中心把它说深、说透;深刻是指主题要能展现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意蕴。

主题确定之后,要用材料来论述主题、充实文章。选材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且新颖生动的材料。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要合理有序、详略得当,注意变换材料的角度,拓展层次,增强说服力。

3.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文章的篇章结构。好的篇章结构,会使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层次清楚,前后照应得当,整篇文章集中、完整、统一、和谐。安排文章结构时要符合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还要符合不同文体的特点要求。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即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一般称为“线索”或“脉络”。外部结构即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层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顺序、空间和场景位置的变换、材料性质的类别、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来安排层次。议论文一般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的顺序安排层次。另外,议论文各部分也可并列或者层层推进。

过渡可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过渡段三种方式。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标题和行文照应、前后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如开头直接写明写作对象,直接照应标题或直接交代写作缘由。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开头:“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果园,实际就是地坛。”

(2)由描写景物引发下文。如张晓风《画晴》的开头:“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蛊稀薄的葡萄汁。”

(3)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如余杰的《等你敲门》的开头:“等你敲门,心酸的心情春蚕在红地毯上蠕动。在这间没有窗户的屋子里,我在等你敲门,不管你是否知道。”

(4)用奇句夺人眼球,激发读者兴趣。如黄宏的《从头说起》的开头:“出生的时候我笑了。”

常见的结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照应式,使文章尾呼应首,前后贯通;

(2)幽默式,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独特感受和思考;

(3)哲理式,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引发关注和沉思;

(4)抒情式,直接抒发感情;

(5)呼吁式,向人们发出呼吁,引发关注和重视;

(6)追问式,以追问的方式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

4.语言运用

不同的文章体裁,语言运用有不同的特点。记叙文语言要求形象生动、凝练含蓄、丰富新颖;议论文语言要准确、富有逻辑性和鼓动性;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般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总体要求是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落实到细节上,就是要做到正字、选词和炼句三方面的要求。

(1)正字

正字要做到:①写字正确,不写错别字;②书写清楚,不混乱模糊;③力求好看,让人看得舒服。这三点中,正确是关键

(2)选词

一要准确贴切。首先词物要相符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可以称之为“古语”,称为“谚语”则不合适。其次要辨析清楚近义词,选择词义大小、轻重以及感情色彩适宜的词语。如“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组织并成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这里“庞大”含有“过大”“大而无当”的贬义色彩,应改为“宏大”表示“规模宏伟”。

二要鲜明简练。词的含义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如在“由于年龄关系,他没有得到盼望已久的工作”这句话中,“年龄关系”没有指出到底年龄大还是小,意思不明确;通俗易懂,少用生僻、晦涩之词,如“马克思主义之箭,必须用去射中国之的”,这句话中“箭”“射”“的”三个词把抽象的道理通俗化了;词要言简意赅,如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中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改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使表意既鲜明又精练。

三要生动形象。写文章可以使用拟声、绘色、描形的词,使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活用名词、形容词,如“老熊真窝囊,这回分房子,老熊算熊透了。”前一个“熊”是名词,后一个活用为动词,非常幽默生动;另外可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3)炼句

炼句要注意:①根据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多变能给人以生动的感觉,情感的表达和变化也容易凸显。②长句短句交错使用。长句内涵丰富、表意严密,短句结构简单、表意干脆,长短句交替使用,使句式错落有致,行文更加流畅。③肯定句和否定句并用,肯定、否定相互衬托,这样可以使表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强烈。

5.修改成文

在文章初稿完成之后就需要修改,修改是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修改文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思想内容方面

思想内容主要是看文章的主题是否正确、合理、深刻;看文章的材料是否典型、新颖,能否为主题或中心观点服务。下面列举一些该方面常见且需要修改的地方:①文章主题不集中,多中心,观点模糊、浅薄;②材料缺乏真实性,不典型且冗赘;③引用不当,举例不妥,不能表现主题或说明观点;④概念模糊,判断不清,推理、论证不合逻辑。

(2)表现形式方面

文章表现形式方面的修改主要是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手法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下面列举一些该方面常见且需要修改的地方:①结构不严谨、不完整,缺乏条理性;②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安排不恰当;③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手法的运用不合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要求;④字、词、句选用不恰当,不合语言规范;⑤书写格式不合要求,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三)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可在写作实践中运用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段和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四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1.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个有明显差异和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在写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形象更加鲜明深刻。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问年轻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粉红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家是甜蜜的吻,热烈的拥抱,柔情似水的情话和思念时的邮票。问中年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能停泊万吨巨轮,也能栖息独木小舟。家是无私的付出和接纳,家是脱去疲劳的热水澡。家是一个苹果你一大口我一小口。家是一副重担,我愿这边的力臂短,你那边的力臂长。问老年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家是虽非一见钟情却望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家是墓前的一支黄菊。

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从“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几个角度来揭示了各个人生时期的特点和“家”所具有的多面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家有了辩证的认识。

2.象征

象征就是借助于某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或形象来对应人的心灵世界,暗示某种与之类似的思想情感。象征可以是整体象征,也可以是局部象征,可以是事件象征,也可以是细节象征。在文章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要注意选用的象征物与象征形象之间要极不相似,又要有某种相似点,符合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内在联系,不能牵强附会。

高尔基的《海燕》,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汹涌的大海时的壮丽图画。文中的各种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如:海燕象征英勇善战、不畏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怯弱自私的害怕革命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暴风雨象征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大海象征革命群众的力量;乌云、闪电、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阳光象征革命的胜利。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行动起来,积极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3.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陪衬”,是使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使之更加清楚、鲜明、突出的一种写作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形式。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美的”衬托“更美的”,用“低的”衬托“更低的”。具体的例子如《青春之歌》中的描写:“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是可怕的,但是在林道静的眼里,这黑暗的社会更可怕。”在这里,描写墨黑的海水翻卷是为了衬托林道静憎恶黑暗社会而又无法抵抗的惧怕心理。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美的”衬托“丑的”,用“低的”衬托“高的”。具体的例子如高尔基的《海燕》:“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海鸭在呻吟着……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在悬崖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里,作者用海鸥的恐惧、海鸭的懦弱以及企鹅的胆怯,把海燕的勇敢衬托得更加鲜明。

4.通感

通感也叫“移觉”,指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感官之间形成感受的借位与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通感其实很常见,如平常口头语中“热闹”“冷静”“暖色”等词语都与通感有关。在文章中运用通感的手法,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来清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而这里作者将嗅觉和听觉两种感觉互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别样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