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标准》所呈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的《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目标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较大突破:
一是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
二是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三是在知识传授中,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目标。《标准》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内容目标要求。内容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
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
上述三种层次的规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
《标准》对课程目标规定的突破,实际上体现了新课程功能的变化,强调了新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革新了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www.xing528.com)
新《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革新。其变化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解除了传统历史学科对中学教学的束缚,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二是基本消除了现行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繁杂的知识点,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降低了课程难度。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了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此,《标准》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
4.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
《标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倡导新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5.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对历史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教科书的编写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6.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
《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增加了教学评价部分。《标准》要求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评价历史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并且强调在历史教学评价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考察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还要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强调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避免将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标准》力图改变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实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