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社会化的产物。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条件、家庭影响、生长环境、教育状况、成长阅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通过价值观的分类可以区分各种价值观的差异,从而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不同个体的行为差异。
一、个体价值观分类
有许多学者对个体价值观进行了分类,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性格类型说的基础上,奥尔波特对个体的价值观也进行了六项归类,具体内容如表2-18所示。
表2-18 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
续表
奥尔波特指出,并不是真有这六种价值类型的人存在,而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六种价值倾向。实际上,没有哪一个人是绝对属于某一种类型,但常以其中某一种类型特点为主。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具有这六种价值倾向,但对不同的人而言,六种价值倾向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奥尔波特在美国组织的调查发现,这六种价值观对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重要性。例如,神父和牧师认为宗教型价值观最重要,采购代理商认为经济型价值观最重要,工业工程师则认为理性的价值观最重要。
奥尔波特认为价值观类型相似的人容易亲近,而类型不同的人就难以相处。但是,人的价值观不同并不代表他们就永远无法达成共识,彼此尊重、理解对方是很重要的。
二、经营管理价值观分类(www.xing528.com)
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总看法和总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观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就形成了经营管理价值观。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历史看,经营管理价值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和利益统筹价值观。
(1)最大利润价值观。西方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与这个价值观相对应。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投资者往往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既是股东又是总经理,企业的全部管理决策和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观在20世纪初及之前的工业发达国家普遍盛行。
(2)委托管理价值观。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企业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运行复杂、投资巨额增长的同时,导致投资者的分散,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们)委托总经理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管理者既受雇于投资方又相对独立地经营管理,只要完成既定的利润指标就可以让投资方满意,而不是必须获取最大利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营管理者就要兼顾投资方、内部员工以及市场客户等多方面的利益,让几方面都能得到满意。因此,第二阶段的经营管理价值观也称为满意价值观。
(3)利益统筹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经营管理倾向于在确定企业的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所有者(股东们)和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而且要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考虑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甚至还有人认为,股东们的利益并不比其他方面的利益更突出、更重要。从实践上看,由于企业的利益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成功的企业是那些具有利益统筹价值观的企业。
表2-19是对以上三种经营管理价值观的比较。
表2-19 三种经营管理价值观的比较
资料来源:胡宇辰,叶清,庄凯,等.组织行为学[M].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三次重大改变,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改变也经历了相应的三个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是“生产型”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单纯地完成计划的生产任务;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时期,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是“生产经营型”的,企业既要完成计划的生产任务,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灵活调整;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是“经营型”的,这时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