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需要有规范基础上的创新。
虽说教无定法,但是首先得教学有法。习作支援需要也应该有相对通用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原则与路径。在支援型习作教学中,“盲写、支援、再写”是一个基本的支援模式。写作活动发生后,才知困难在哪里,这种规范化的教学程式使支援成为“雪中送炭”,成为学生的必需与企盼,充分保证援在困难时,援在障碍处。这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特定路径。但是,就教师层面来看,这样的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一层次的支援过程中又是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教学风格进行调整。支援中的创新还是对学情的把握与应变,不同的学情便会有不同的教学,并随着教学的推进进行微调。从学生层面来看,外援基础上的自援与互援就是对支援方式的开拓与创新。比如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拿学生的现场习作当示例材料是需要变通方式的。因为高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而在盲写基础上的交流评议往往以发现问题为导向,这会使中下水平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习作曝光。这时候,教师可以变通为以其他班学生的匿名习作展开错例支援。
支援中的创新与规范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支援的初衷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障碍,建立一种习作图示,进而让学生自主形成习作图示、发展习作思维。这由始到末是一个经验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有创新与规范的不断互化。有规范,才有巩固;有创新,才有突破。在支援型习作教学中,规范化支援方式的长期实施,使学生的习作思维进入一个缓慢发展或停滞状态,形成相对固定的习作思维。这就需要以新的支援方式、支援内容突破思维定式,以新的推动力与引领力促进习作思维发展,形成新的图示。如从“习作例文”中获得启发的“示例支援”就是最基本的支援方式,长期规范化的支援使学生掌握了这一方式,能形成自觉的自援行为,但同时固化了学生思维,他们一有困难就想找例文帮助,导致习作的模仿痕迹太浓。教学中,要创新地运用错例支援、多种例文拓展支援,推进学生的习作思维发展。而创新与规范也是相对的。创新的方式经过几次实践又会变成一种规范的定式,反复实践既能巩固图示与思维,又会形成新的思维定式。正是创新与规范的不断转化,使习作思维在固守与突破中不断发展。(www.xing528.com)
支援中的规范与创新并存,是多样化选择空间创建的路径保证。
规范化能使学生习得基础性的能力、方法。创新不是丢弃规范,而是对规范的变化与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创设出多样化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如四年级《写清事情的经过》习作教学中,教师以错例支援呈现三段式习作,这是基于学生习作情况的准确分析,因为四年级学生往往延续习作初始阶段的定式,就是常用“开头、经过、结果”来写事情。教学中,错例支援让学生突破习作定势,尝试给两篇例文分段,把“事情即经过”的一段体分成几个自然段,在实践中区别自然段与意义段。在本次习作中,教学的规范要求就是让学生写清前几天组织的放风筝这件事的经过,教师创新地开展图示支援,用形象化的方式提示可以用两段式、三段式、四段式等结构写清经过。越广泛,越有启发性,有框架无内容的支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他们不用囿于程式化结构中的准备、放飞、收线三个过程来写,可以按第一次、第二次的不同经过写,也可以写分工、合作、欣赏三方面内容。创新与规范并举,使学生习作在获得帮助的同时又富有个性。
支援型习作教学是努力保证个性化启发的共性化学习指导,必然需要遵循其规范性。然而规范化的模式运作并非程式化的机械训练,只有在习作支援的过程中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问题,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