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1977 年中国从头开始构建高等教育体系时,智力天生的历史模型就已经存在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皇室教育体制不仅是建立在以考试为基础的成功之上,还依存于一种惯例的假设,即基因(皇室家族部分)才是至关重要的。智力领导者严格意义上是“生出来”的。
40 年后的今天,处在领袖位置的第一代大学生(1977 届)每一年都在重构着高等教育体系。教育改变的速度巨大又让人印象深刻,这很容易使人急不可耐。
中国教育体系目前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即大学之前的教育呈现出与当下有关智力的观点完全孤立的现象。今天,中国的智力模型依然是基于一种认识,即举办一个比赛,选出获胜者,这样就能鉴别出下一代精英。
好听点说,这个观点是幼稚和过时的。难听点说,它会阻碍中国智力能力和贡献的实质性增长和发展。
中国大部分大学目前正在尝试的变化恰恰是正确的事情,尤其是各种荣誉项目给学生提供选择和机遇。但仍然有一些主要的障碍:①选拔和排名体系依然体现了人们相信智力的绝对先天性;②大学前的教育甚至更糟了,教师培训以及教学体系依然建立在之前陈旧的观念之上;③几乎每个高等教育中的教授和管理者都是以往系统培养出来的,因此他们会抗拒选拔体系的变化。
很幸运的是在过去 20 年里,笔者在中美之间参与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毋庸置疑,中国的本科生比美国本科生更加做好了上大学的准备。尤其是在学科内容的更好准备,和适用于一种特定学习方式的极为优秀的技能。
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整体来看非常糟糕,教师培训质量不高,教师的职业生涯也明显要短。这些情况正在变得更糟,并无好转。
相比中国学生,美国学生进入大学的方式非常不同。总的来说,中国学生进入大学时就选择了一个专业,并且通常通过考试实现。虽然有时他们可以改变主意,但这并不常见。在美国,学生在头两年并不确定专业,我们也不关注这点。我们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开放而自由的探索。美国学生可以周一决定学化学,周二就改变主意去学历史,这都没问题。在周三,他们可能又会改变主意,又会想学化学,也可能会想设计一个他们自己的环境化学专业。没问题!我们关注的唯一事情是最后毕业时是什么专业:不是你想成为什么,而是你最终成为什么。专业实际上在毕业时才确定。(www.xing528.com)
美国学生的与课程相适配的活动非常多[10]。学生会承担起组织和领导的位置。不仅在俱乐部,更多在大学社区和本地社区大量活动里,很多时候甚至是面向全球的活动。在笔者所在的大学,会有学生提议并教授有学分的课程,在教职工的监督(未必需要是指导)下完成。学术成功仍然很重要,但几乎所有学生都关注他们作为学习者在 GPA 之外的经历,他们在一个集体文化中的体验,他们创造新事物的体验,以及他们在发展和领导某种独特活动中的体验。
此前,笔者公开指出过针对中国大学教育系统的三点批评意见[11],似乎得到了很多人赞同:①中国大学没有发挥学生在学科知识储备方面的优势。中国学生有很好的先修知识准备,而大学里很多的导论课只是在重复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是在教授新知识。②中国的大学生应该被鞭策到更高的位置上,他们有能力处理更多,尤其是在科学领域,在2019年实际科研活动完全可以被引入实验课堂的今天。③中国大学生的课程太多了。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他们需要时间思考,需要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请记住一个事实:美国学生在申请美国研究生项目时和中国学生竞争激烈,但美国学生可能只有上了中国学生三分之一的课程,课堂时间远远少于中国学生。你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是:美国学生上了这么少的课程是如何具备竞争力的呢?有一点可以确定,上这么多的课其实并不是非常必要,学生不需要每周这么多时间坐在教室里。
在美国,我们强烈鼓励本科生从一入学就开始接触科研。在密西根大学,25% 的新生分布各个学科领域,他们都受到支持参与教师的科研——可以是化学或是历史,这并不重要。学生还将获得酬劳。教务长每年拨款 500 万美元用以支持至少25% 的新生进入科研,所以学生不用去麦当劳打零工挣钱。
对学生而言,美国的荣誉项目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选择。荣誉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学习者、个体、创造者以及领导者的经历,让学生发展那些至关重要的行为能力。新生们并不是完全根据他们高中的成绩被挑选进荣誉项目,因为高分并不被认为会在大学环境里必然创造出成功。
荣誉项目的选择有所不同。在密西根大学,化学系设立于文理学院之下,只是文理学院75个组成单位之一。我们的文理学院每年录取4500个学生,排名前15%的学生会被邀请参加学院的荣誉项目。作为学生,你可以决定你是否要参与这个项目,要求是修一些特别的课程,并保持你的GPA在3.4 以上。系里也有自己的荣誉项目。我们提供荣誉课程,或者同样课程的荣誉标准。我们还会提供荣誉学位。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什么成就,而且由他们自己做决定。他们之所以展示出他们的天赋,是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他们得以选择和获得灵活性[1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