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的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来说,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即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各种不思维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进行语文知识思考,从而完成语文知识及意义的建构,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跨时空的交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强调“师生平等”的原则,换言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展互动,在教与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的实施方案

(一)语文课堂师生对话

1.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含义

语文课堂师生对话,首先指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与文本与自身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实行课堂师生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这种对话是一种教学精神、一种教学理念。

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教学内容的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契合,它包括语文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性格品质的形成。因此,这里所讲的语文课堂对话不仅仅指课堂上言语的交流,还可以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每个动作和神情都代表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它们是师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融合,是在交流过程中达成的共识,而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讲好的。这种对话也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倾听,是双方共同生长的过程,它不仅发挥着知识传递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并生成一定的知识。

简单来说,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即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各种不思维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进行语文知识思考,从而完成语文知识及意义的建构,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跨时空的交流。

2.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类型

(1)师生间的对话

师生对话的实现得益于良好的对话情境的营造。对话情境的创造取决于以下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与对话教育的意义和性质密切相关。

首先,对话情境的创造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格和地位之间的平等关系。通过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教师,构建以“教与学”“共生”“共存”为特征的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话语的前提和根本基础是,对话只有在对话的主体平等的情况下才能开始,否则就不能被视为一种对话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强调“师生平等”的原则,换言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展互动,在教与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其次,对话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知识建构”的原则。习得即知识习得,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活动获得新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师生对话是教学活动中重要交流,有效的师生对话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的质量,这决定了在创造师生对话的情境中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构建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互动积累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最后,对话情境的创造必须遵循“非压制性填鸭式”的原则。在传统教育中,教育活动是压迫性教育,更多地采用“填鸭式”教育法,整个课堂师生对话不仅处于不平等压迫的状态,而且在课堂上形成了机械的状态。对话式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否定。创造基于对话教育的对话情境,是为了改变传统压迫性的对话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搭建和推动师生对话的平台,在话题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和互动。

(2)生生间的对话

新型的师生对话式课堂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倡导建立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环境。它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共享知识、经验和智慧。通过对话,学生之间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形成一个活泼开放的课堂环境。

(3)学生自我对话

这里的自我对话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自我审视;另一方面则指教师所引导的学生的自我对话,也就是学生自我审视能力的培养。后者需要教师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省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培养其语文学习能力。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传统课堂上,教材就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文本,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越雷池半步。事实上,课本只是教学的凭借和媒介,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学习和处理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他们可以通过与教材对话而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是教师凭借完全照搬教材的教很难培养出来的。

(二)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1.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含义(www.xing528.com)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之下,其核心理念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给予合理性的评价,正确地使用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导向和调节作用,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

2.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分类

(1)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从评价的形式上分,可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是最常用的评价形式之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或反思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书面评价是具有诊断性的、结论性的评价,教师应慎之又慎,对于可塑性很大的学生而言,应以鼓励 为主。

(2)语言评价和体态语评价

从评价的媒体上来分,可分为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语言评价,即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你的想法真不错”“大家鼓掌表示向他学习”。体态语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达出信任、鼓励、赞赏的信息,从而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的体态语言相当丰富,可以用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可以用摇头、提醒的目光等方式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否定与制止。教师合理使用体态语,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表演欲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各个教学环节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因为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教师如果不进行情感的赋予,学生便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要尽量展现情感性,这样还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意手势、语态和体态的变化,能够增强情感的支出。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客观性,不能太过于偏爱某一个学生,当学生呈现自身的观点时,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这样的表达是否合适,要站在中立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3.语文课堂即时性评价实施策略

课堂即时性评价体现了这种评价方式施予时的随机性和突发性,也体现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差异。不同的语文课堂可能有千差万别的变化,很难保证给出的策略和建议能够具体到教师与学生的一举一动上,但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 45 分钟有效地捕捉契机和实施即时性评价确是有规律可循的。

(1)要积极鼓励,多用鼓励性的评价

评价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评价要精心设计,使其丰富多彩。有时不一定正好“对准”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

(2)及时准确,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准确的、富有启发性的评语,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或点拨。

(3)客观公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会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所左右,教师一定要克服两种偏见:对后进的学生评价过于严格,而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即时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本身加以肯定或褒奖,对学生消极的学习行为本身加以否定或劝诫,以引起学生对积极学习行为的保持与仿效,对消极学习行为的转移或终止,而不应该就学生某一学习行为的优劣来评判该名学生的优劣,更不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一消极的学习行为作为攻击、讽刺学生的依据。换句话说,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4)情真意切,话语暖人心

语文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现在教育体制倡导多表扬少批评,所以在很多语文课上经常能听到“太棒了”“太好了”“老师喜欢你”这样千篇一律的表扬,缺乏情感和说服性的评价。情感是意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有着强化或弱化的作用。所以,评语尽可能带点感情色彩,应情真意切,富有个性,以达到既可对学生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关系的目的。即时评价是师生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的立即反应,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主要内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