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发兴趣与探索的悬念:《谈骨气》深度阅读教学案例分享

引发兴趣与探索的悬念:《谈骨气》深度阅读教学案例分享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节引读课,旨在诱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性。生文章是谈作者对骨气的看法。生第二节引用孟子的话来阐述骨气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通过自读、讨论,我们不但了解了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而且能自己分析《谈骨气》的特点,说明我们初一的学生能不能学好议论文啊?

引发兴趣与探索的悬念:《谈骨气》深度阅读教学案例分享

【引读意图】

这篇课文的引读重点是:设悬置疑,培养学生自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去读,理应成为学生的“乐事”,而非“苦差”。“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好之”并“乐之”,方能主动去读之,潜心去攻之。这两节引读课,旨在诱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性。这是引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本原则。

【教例展示】

第一课时

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从题目和内容来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啊?

生 (齐答)议论文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 题目上有个“谈”字。

生 文章是谈作者对骨气的看法。

生 这篇文章是摆事实讲道理的。

师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在小学里读的议论文很少,可是今天大家通过预习,很快能讲出议论文的一些特点,可见同学们是很会动脑筋的,也可见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是明显的。是的,题目上有“谈”“说”“论”之类的词,一般是议论文的标志。可也不是说,议论文一定要有这类标志性词语,比如,上一课学的《纪念白求恩》就是这样。所以,是不是议论文,光看有没有标志性词语是不够的,主要是应当弄清议论文的性质特点。那么,什么是议论文呢?请大家看知识短文

(学生了解议论文,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师 现在,我们先重点研讨一下,为什么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它好在哪里?请大家各抒己见。看谁准备得充分,谁说得准确,说得清楚。发表意见要运用课本上的语言

生 题目定得好。

师 好在哪里?

生 “谈骨气”,只三个字,就讲清了议论的对象,也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生 醒目突出,简明扼要。

师 是的,好题目总是一下子就接触中心,叫读者一看就忘不掉。

师 还有什么好呢?

生 论点明确。

生 不,叫论点鲜明。

师 什么叫鲜明?

生 鲜明就是不含糊,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明明白白。

师 这篇文章肯定了什么?

生 “我们(拉长读音)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师 大家注意,刚才这位同学把“我们”这个词读得又重又长,表明什么感情?

生 骄傲。

生 不对,是自豪。

师 说得真好。这种自豪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同学们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

生 我认为观点鲜明,还有另外的意思。

师 什么意思?

生 观点鲜明还要求把观点的意思讲清楚。

师 说准确点,就是阐述清楚。作者是怎样阐述论点的?

生 第二节引用孟子的话来阐述骨气的含义。

师 怎样用孟子的话来阐述的呢?

生 先引用孟子的话,再对孟子的话作解释,最后作者对骨气的含义进行概括。

(教师对第三节“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第四节不同社会、不同阶级骨气的不同含义作扼要分析。)

师 这篇文章,除了题目醒目、观点鲜明外,还有什么好的地方?(www.xing528.com)

生 举了不少例子,有说服力。

师 举了例子,文章就一定有说服力吗?

生 例子要举得好。

师 什么例子举得好?

生 文天祥的例子感动人。

师 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 (简述文天祥的事迹,诵读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 其他例子不感人吗?

生 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也感人,闻一多的例子也感人。

(学生概括事例,略)

师 大家说得好。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一定要感人,一定要有说服力。所以要选择典型的例子。

(有的同学小声议论:“写成记叙文不是更感人吗?”)

师 有同学讲“写成记叙文更感人”,这是对的,但记叙文要求以事感人,可以铺叙;而议论文要求以理服人,应以说理为主,用例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所以用例不但要典型,而且文字要概括。这篇文章举三个例子,只用了两三百字,写得很简练。

生 请问老师,既然议论文举例是为了说明论点,那么举一个例子不是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举三个例子?

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哪位同学能回答?

(学生沉默)

师 可以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也可以再读读课文。(同学们纷纷看书,有的小声议论)

生 我认为三个例子各有各的用处。第一个文天祥的例子说明“富贵不能淫”;第二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说明“贫贱不能移”;第三个闻一多的例子说明“威武不能屈”。每个例子各说明一句话。

师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事例是用来说明论点的,因此,用例子要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也就是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当然,也不是机械地一个观点对一个例子,有时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几个观点,有时一个观点也可以用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也得看需要。

大家再想一想,用三个例子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 课文第三节写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现在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举三个例子,更能说明“漫长”“每个时代”“很多”,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师 你补充得很好。这样我们对文章用例的好处,理解得比较全面了。大家再看,文章写到最后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无产阶级的骨气是什么呢?它跟过去“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骨气有什么不同呢?

生 无产阶级的骨气,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一定能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师 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骨气吗?

(学生举王若飞、叶挺方志敏刘胡兰李四光张志新中国女排等事例,证明什么是无产阶级的“不能淫”“不能屈”“不能移”。)

师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读、讨论,我们不但了解了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而且能自己分析《谈骨气》的特点,说明我们初一的学生能不能学好议论文啊?

生 能!——(齐声)

师 学议论文难不难啊?

生 不——难。

师 大家不怕难就好。下课以后希望大家围绕班级里如何建设精神文明这个中心,各人确定一两个观点,选择一些例子加以证明。课后开一个主题班会,每个人对班级如何建设精神文明贡献一个建议,并申述理由,看谁的意见有价值。好不好啊?

生 好。

师 学议论文不难,不过我得提醒大家一句,我们今天学的是简单的议论文,以后还要学比较复杂比较深的议论文。但大家只要有信心,肯钻研,又掌握了方法,就可以用自己的钥匙去打开议论文学习的大门。

【教例读后】

这两节课的引读意图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究竟怎样去激发呢?洪宗礼自有他独到的招数,如恰到好处地进行预习指导,以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有目的地指点自读自研的门径,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入境,与作者的感情接近,进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层层追问,让学生逐层深入思索,一步步地去发现文章的妙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积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地破“难”,从畏难转而生趣;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独创的快感和兴趣;让学生把初步掌握的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以运用的实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读完这两节课的教例,我们不难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招数,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师生共同梳理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二是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自然渗透规律和方法,效果极佳。

比如,洪宗礼先请两位学生板书课文分段情况和自己概括的中心论点,而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讨。师生合作探讨之后,洪宗礼再板书更合理的课文分段情况。这样引读,针对性很强,也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探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洪宗礼这样引读,也大大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真正理解和把握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再比如,当有学生讲“写成记叙文更感人”时,洪宗礼马上适时强调,记叙文要求以事感人,可以铺叙;而议论文要求以理服人,应以说理为主,用例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所以用例不但要典型,而且文字要概括。这篇文章举了三个例子,只用了两三百字,写得很简练。当有学生认为课文的三个例子各有各的用处,每个例子各说明一句话时,洪宗礼又马上适时强调,事例是用来说明论点的,因此,用例子要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也就是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当然,也不是机械地一个观点对一个例子,有时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几个观点,有时一个观点也可以用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也得看需要。这样的强调是在发现学生概念模糊的当口及时跟进的,自然针对性很强,效果也极佳。这就叫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当讲解时必须讲解。

可见,洪宗礼的课堂是充满引读智慧的,这也是他深厚的语文素养和高超的引读艺术之体现。当学生思维就要跑偏、就要产生混淆、就要以偏概全之际,洪宗礼总是能够明察秋毫,“该出手时就出手”,立即进行明辨和纠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学得规律和方法。这种功夫才是洪氏引读的真功夫,是洪宗礼长期潜心修炼的结果,很值得我们用心学习、体悟和借鉴。

其实,学生自读课文并非全无兴趣。比如新学期开始,许多学生就把新课本上那些诗歌小说、故事、寓言等类课文都读过了,真所谓先睹为快,兴致勃勃。然而,读书毕竟不是仅仅为了好玩、有趣,而是为了从文章中、书籍中获取知识,吸收滋养,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这两节课,洪宗礼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学议论文之初的畏难心理,引导学生从自读、自查、自释、自问、自答以及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等一连串学习活动中,体会范文本身的魅力,从而满足了他们对知识、对提高自己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渴求。这样做很有利于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章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主动学好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意志品格

洪宗礼的激趣、引读艺术,充满了激发、尊重和鼓舞学生的爱心与智慧,我们这些有志于把语文教好的晚辈,不可不虔心学习,深刻反思并用心实践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