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受到教育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文言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实词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面对文言文实词,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当前,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实词教学效率低下。
文言文实词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文言文实词教学方法,习惯把文言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典型的串讲翻译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很常见,教师对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反复讲解,但却很少对文言实词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讲解,也很少对文言实词的含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其实,每一个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文言实词的词义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来的,每一个义项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教师在进行实词教学时要是忽略了文言实词的这一特点,只讲解某一实词在某篇文言文中的含义,不对词义来源做更详细的讲解,也不谈及这一实词在其他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与用法,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背实词的含义,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实词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实词的能力,当学生在其他文章中再次遇到某个实词时,早已把这个实词的含义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文言文实词的学习。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丝毫提不起兴趣。教师在讲台上讲了半天,收效却微乎其微。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文言文实词教学始终走不出这样一个怪圈——效率低下。
由此可见,文言文实词教学已经陷入了“效率低下”的泥潭,难以自拔。改变实词教学的低效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只有不断地提高实词教学的效率,才能达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读懂文言文,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并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
(二)文言文实词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师实词教学方法单一
在现实的课堂上,过于精细的知识灌输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多少年来,实词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串讲翻译法,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几乎对每一篇文言课文都做到了字字解释,句句翻译,而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教师要求详细记录其讲过的概念定义,笔记做的不齐全就认为没有认真听课堂上的内容,将知识形式化。有人把这种传统的实词教学方法总结为“八字真经”,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高考文言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和对句子含义的翻译,“八字真经”更是被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奉为文言文教学的“武功秘籍”,以至于使人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就应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教师认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就是逐词翻译,把学习过的文言文用法全部记下来,而不是像古人所说的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种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置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不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到头来,教师一厢情愿的付出换来的就是并不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对用字现象不够重视
由于语言文字的发展,用字问题成为阅读文言文的一个障碍。用字问题也成为影响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因素。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望文生义,则会出现错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因此,在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用字知识,在阅读中遇到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时,能够识别各种用字情况,进而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可见,文言文中的用字问题应该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然而,目前用字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课本进行教学,依据课下注释来教学生,但是文言文的有关用字的注释本来就存在注释术语不科学、注释混乱等问题,而学生更是不明白。无论是“某,通某”,还是“某,同某”,统统当作通假字,一背了之。教师即使在教学中想对用字问题多做一些介绍,讲一讲注释中不但有通假字,还有古今字和异体字,但面对文言文注释中这种“通”“同”不分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有时,恐怕连教师本身也对用字问题难以做出正确的分别。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培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能认为用字问题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能认为讲解用字问题没有什么必要。因此,遇到用字问题时往往回避,一般不做讲解,只是让学生根据注释一背了之。其实,用字问题并不神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完全能够理解用字问题的。(www.xing528.com)
教师还可以从用字问题入手,向学生渗透一些古文字学的知识,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根据注释死记,那么这样学习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但学得不深刻,也容易淡忘。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文言文就会感到越来越头痛。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对每个字的形义关系做个分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具备一定的用字知识,这些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也会成为他们阅读的一个障碍。既然文言文中存在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的问题,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学生对实词学习缺乏兴趣
在高中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和交流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习文言实词是重要的,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不重要。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意识到了文言文实词的重要性。
但在文言文实词喜欢程度方面,不喜欢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而喜欢文言文实词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学生虽然意识到了文言文实词的重要性,却对文言实词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文言实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各种考试。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欣赏古代散文。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实词的目的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对自身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很看重。
从实词学习方法方面来看,很少学生会提前查阅工具书,主动地进行文言文实词的学习。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然后在早读课的时候背诵课文及课下的注释。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对学过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整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缺乏文言实词学习的主动性。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学习文言实词缺乏兴趣,主动性不高,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学习文言实词,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应试体制的驱动下进行的机械运转。这种单纯的功利性目的与文言实词教学的目标不符,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把文言实词知识学扎实了,在课后把文言实词知识积累充分了,才能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注重课文上的实词学习,在课后要注重前后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只会死记硬背,既不注重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也不会对同一实词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课内知识掌握得一知半解,课外又不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再加上学生课外阅读有限,缺乏一定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语感不强。
学生在学习文言实词时,只是学一词懂一词,只记住这一实词在这篇课文中的意义与用法,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不知道联系这个实词在其他课文中的意义与用法。在遇到文言文试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寻求当前语境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不会对已有知识进行灵活处理,找不到有效的解题策略。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实词的时候,不应该学一课懂一课,而应该及时对已学过的文言实词知识进行归纳、对比、整理,形成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文言知识框架。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文言实词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实用的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这样即使遇到了以前没有学到过的文言实词,也可以通过这些实用的方法推断出实词的词义。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文言知识结构,才能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