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3(2020)、CI4(2020)、K1(2020)、K2(2020)四张子表(详见附录)的数据可视化情况如图3-1所示。其中,左上图为6重度疾病对应的发生率和K值数据,右上图为28重度疾病对应的发生率和K值数据,左下图为6重度疾病和28重度疾病的发生率数据,右下图为6重度疾病和28重度疾病的K值数据。
图3-1 重疾(2020版定义)数据图
从中可知:重疾发生率整体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上升;因重疾死亡比例在60岁附近达到最大值,超过60%。
1.重疾定义变化对重疾发生率的影响
2020版定义与2007版定义对重大疾病的定义存在差异。定义标准不同,意味着对应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对于同一疾病,定义标准越严苛,则对应的发生率越低;反之,定义标准越宽松,则对应的发生率越高。
关于重疾定义变化对发生率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对不同定义标准下重疾发生率的比较来进行分析,即观察CI3(2020)、CI4(2020)分别与CI1(2020)、CI2(2020)的比值,如图3-2所示。
图3-2 两版定义下的重疾发生率比较
可以看到,在孩童阶段和老年阶段,两版定义的重疾发生率基本一致。重疾定义变化对中青年段的重疾发生率影响较大。造成两版定义重疾发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的定义发生了调整,2020版定义将TNM分期为Ⅰ期的甲状腺癌归入了轻度疾病,而中青年段甲状腺癌较为高发。
相较于2007版定义而言,2020版定义中部分病种定义更为严苛,部分病种定义则更为宽松,部分病种定义则维持原标准。但从发生率对比情况来看,可以认为2020版定义相较于2007定义整体而言更为严苛。(www.xing528.com)
2.重疾发生率变化
2013版重疾表编制的样本观察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020版重疾表编制的样本观察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两次重疾表编制的观察期整体间隔了8年时间,这期间重疾发生率也发生了变化。在此以2020版重疾表中6病种的发生率与2013版重疾表中6病种发生率之间的百分比为例进行比较,其对比数据如图3-3所示。
对于男性,0~17岁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低于2013版重疾表,前者平均只有后者的76%;18~43岁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高于2013版重疾表,其中在27~38岁是2013版重疾表的130%以上;44岁开始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低于2013版重疾表,前者平均只有后者的86%。
图3-3 2020版重疾表与2013版重疾表中6病种发生率比较
对于女性,0~17岁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低于2013版重疾表,前者平均只有后者的64%;18~57岁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高于2013版重疾表,其中在24~36岁是2013版表的200%以上;58岁开始2020版重疾表发生率低于2013版重疾表,前者平均只有后者的87%。
究其原因,少儿段和高龄段发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2020版重疾表编表的数据量较为充足,波动性调整幅度较低导致;而中青年段发生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受甲状腺癌发生率恶化影响。
3.因重疾死亡人数
因重疾死亡比例(K值)是指因重疾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6重度疾病的K值的平均值为男性36.0%,女性37.0%;28重度疾病的K值的平均值为男性41.2%,女性42.1%。然而,由于各岁度的死亡人数并不相同,K值平均值无法真实反映因重疾死亡人数总占比,即因重疾死亡总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比值,或者说是人们一生中因重疾死亡的概率。
通过与生命表(2010—2013)的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各岁度因重疾死亡人数分布情况和累计因重疾死亡人数,如图3-4所示。其中,0岁时的人群数量设为单位1。
累计因重疾死亡人数代表着出生后若干年因重疾死亡的概率。计算可得,人们一生中,43.0%的男性和31.4%的女性会因6重度疾病死亡;49.0%的男性和38.1%的女性会因28重度疾病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