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熙和湾花灯世界,欣赏忠信花灯

文化熙和湾花灯世界,欣赏忠信花灯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5月,忠信花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方日报》早在2009年3月12日就刊登了题为《忠信花灯:遗落在民间的宫廷艺术》的文章:前两年,“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忠信吊灯习俗”以民俗类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忠信图书馆、文化馆馆长口述,忠信民间流传的花灯,在清代时期请兴宁花灯制作师傅到忠信传艺,一直流传至今。

文化熙和湾花灯世界,欣赏忠信花灯

忠信,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下辖的一个镇,是连接粤东与粤北、广州与赣州的交通枢纽,一向车水马龙,商贸云集。1958年连平、和平两县合并,忠信镇一度成为县城。

连平县,秦始皇时期是赵佗任县尉的龙川县地。明崇祯七年(1634),置连平州;清宣统三年(1911),连平改州为县。自隋代以降,历代都有客家居民迁入,其中大部分均系明朝初期从福建、江西迁来。民国期间,有少部分居民从粤东兴宁、五华、梅县等地迁来。因是客家人聚居县之一,故客家文化底蕴丰富,忠信花灯就是其中之一。

忠信花灯,指的是流传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东南部六镇(即忠信镇及周边五镇)传统赏灯民俗中的艺术精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造型艺术。

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灯联,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规格大的直径有12m,小的也有40cm。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灯大而精致,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穗等,整个灯饰五颜六色。忠信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灯联是忠信花灯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和一般对联不同,对联为上下联,而灯联则可以是6联至12联为一副,按照忠信的传统风俗,以花灯边数而定。

世界客属第二十三届恳亲大会上,客家花灯作为河源著名民间艺术品代表之一,于河源文化广场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12个品种、1200多盏客家花灯亮相世客会,短短几天时间里,绚丽多彩的客家花灯深深地烙在了参会的各位世界客属乡亲的心里。客家花灯这种原先只悬挂在家族祠堂的民间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姿态,走出了狭小天地,走向世界,收获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忠信龙灯。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忠信凤灯。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忠信花灯的制作工艺源于宫廷。据赖家花灯技艺的第四代传人赖海明说,其祖上有一个关于花灯渊源的传说,据说赖姓家族的祖宗洪祖曾是皇帝儿子的老师,洪祖告老还乡之后,从宫廷里带回了制作花灯的技艺,他将这一门技艺传授给了赖姓后代,从此赖姓家族便传承了花灯制作技艺。客家人的祖先在落居客家山区的迁徙过程中,结合了沿途花灯的共性,经过创新后形成了品种多样的客家花灯。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状元灯。据吴旺宜介绍,在古时,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将儿子送给了别人,孩子长大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皇帝命人到状元生父家察看风水,生父要求状元升挂花灯认宗后才允许来人察看风水,于是状元请花灯制作师特别制作了一个花灯用于吊灯认宗,后人便称此种花灯为状元灯。现在连平忠信镇仍然流传这一风俗,即抱养的儿子,不管年纪大小,养父要为他吊灯认宗,只有这样才算是自家的人。

忠信镇有一个相当特别的吊灯仪式。按照当地习俗,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祠堂里吊花灯,每年的正月初九日,隔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知祖先和乡亲。吊灯仪式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一直吊到正月十八日,然后烧掉祭祖。因为客家话中灯和“丁”谐音,于是便可以传递“添丁”的欢喜。吊一盏花灯就是一次盛会。吊灯习俗是忠信镇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交流融会和区域风情的影响下形成的,已分别于2006年、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忠信花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方日报》早在2009年3月12日就刊登了题为《忠信花灯:遗落在民间的宫廷艺术》的文章:

前两年,“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忠信吊灯习俗”以民俗类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寮村是忠信花灯的主要产地,年前,全村有160多人做花灯,平均每户是两个到两个半。

72岁的赖明甫是上寮村制灯资历最深的老艺人,从六七岁起,他就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在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他所说的“宝贝”——明清时代祖先留下来的大量印版、花样、手稿。木刻或石刻的印版,背后还刻着制作者的名字,端正的楷体,透着家族式的自信。看着它们,你很难把它们跟“模具”这样硬邦邦、冷冰冰、充满机械感的词联系在一起;你会说,这是一种渗透着天然艺术感觉创造。一朵莲花,一鳟金鱼,一弯柳絮,凹凸之中,刻下旧时的审美肌理

后人可以轻易复制出这些图案,填上色彩,但才情不可复制。让我们惊讶的那些手绘图画,那些凌乱的草图,透露出赖家祖先的大胆和前沿。这些图,要么是已经发黄的白纸,要么是月历牌的背面,貌似孩童过家家般的随意,却有似大师的手笔。有些图乍看比例夸张,实则为细致观察下的逼人真实。比如一副“白鹤蜻蜓”,从俯视的角度画白鹤,有力的长脖子硬挺向蜻蜓,粗糙的线条充满力量感,而画中的蜻蜓竟和白鹤一样大。同行的摄影记者也被震撼:这个角度太刁了,学院派的可能不敢这么画!有一幅男女共舞图,不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水彩水墨,也完全没有中国民间的大红大绿,倒充盈着西洋宫廷画中的华丽奢靡。

宫廷画风怎么会出自乡野艺人?赖明甫的儿子赖志稳告诉我们,这些画作还真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他小时候,他爷爷跟他讲,明末有个画师,名字已经湮没,从朝廷告老还乡,和赖志稳的老太公交好,特意以宫廷画手法画了几幅图相送。赖家是书香门第,在乡里一直帮人写书柬,对绘画也颇有讲究,祖祖辈辈对这些画非常珍视,嘱咐后人好好保存。传到赖明甫手里的时候,文革“破四旧”开始了,不让做花灯;他来不及沮丧,想的都是怎么藏好这些宝贝。据说,这个画师不仅为赖家带来了这几幅画,还教给当地人宫廷花灯的制作方法,逐渐完善了起源于宋末元初的忠信花灯。

忠信凤灯。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当然,忠信花灯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是博采众家之长的结果。据忠信图书馆、文化馆馆长口述,忠信民间流传的花灯,在清代时期请兴宁花灯制作师傅到忠信传艺,一直流传至今。(www.xing528.com)

每年正月十二日、十三日是连平忠信镇“赏灯”的好日子,镇内人潮如海,彩灯争艳,蔚为壮观。按照当地风俗民情,凡是家里添了男丁的村民,都会在正月初九购买一盏或几盏花灯,挂在祠堂里以示祈子盼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在连平县上茔村,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祠堂里挂满了大小不一的花灯。五彩的花灯,绚丽的笑脸,就像一场大盛会,场面热闹非凡。村民赖建阳说:“我们赖氏祖宗落基上茔有500多年历史了,一直都有到祠堂吊灯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九闹花灯,正月十二、十三吊花灯,正月十八暖花灯。”

为更好地推广花灯文化品牌,弘扬客家民族文化,从1999年至今,连平县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广东·连平客家花灯节”,其中第四届、第七届分别与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合办播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花灯走出了祠堂,有了不同的内涵,它象征着百业兴旺、丰衣足食。

五福灯之传统型

竹制品,有色彩热烈、穿透性强、比例修长的特点。其外形很像古体字的“畐”字,其装饰图案有梅开五福图、蝙蝠角花等,因此取名为“五福灯”。

宫廷灯之传统型

外形与古代皇宫用的宫灯很相似,灯身层层掩映,有环形回廓,有花格窗,有彩门,很像古代的宫廷建筑设计模样。

五福灯之传统型(作者罗胜红)。

宫廷灯之传统型(作者赖焕清)。

凤灯之改良型(作者赖焕清)。

龙灯(作者赖焕清)。

凤灯之改良型

由于其外形装饰多以凤凰图案为主,故取名“凤灯”。凤灯的上部有凤檐,有凤凰缠柱,有凤彩门,装饰得金碧辉煌,富贵华丽,是忠信当地的精品灯之一。

龙灯之改良型

龙灯,顾名思义是由于其外形装饰多以龙图案为主。龙灯的上部有龙檐,有黄龙缠柱,有龙彩门,装饰得金碧辉煌、富贵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