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泽历史文化之个性特点与堂琅学术体系

会泽历史文化之个性特点与堂琅学术体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怎样坚持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挖掘会泽历史文化资源,是名城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上总结,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发掘会泽文化的特点,创建堂琅文化学的学术体系的重视。对会泽历史文化这一总结,为我们今后创建具有学术体系的“堂琅文化学”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会泽历史文化之个性特点与堂琅学术体系

会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怎样坚持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挖掘会泽历史文化资源,是名城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共同追求的目标。建会伊始,本会在“会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课题”中,就提出了153个研究课题,其中包括会泽名城在全省及全国名城中的地位和优势比较研究,及本土文化、铜商文化、会馆寺庙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重大政治事件、名城保护修复等10个方面研究的内容。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把“会泽名城个性特点研究”和“古城性质定位研究”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十七年来,什么是名城文化的特点?用什么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她博大精深的内容呢?21世纪初叶,我们的总结是:两条主线(即铜商文化和彝族祖源文化),三张名片(钱王之乡、会馆之城、护国元勋之家),六个支撑点(会馆、寺庙、宗祠、民居、街区、铜产业及工艺),若干个子文化(地理、民俗、名校饮食等)。这次对会泽历史文化的总结,因是站在名城的角度,在“几线”“几片”“几点”中,交叉过多,没有准确简练地总结会泽历史文化的特点。近些年来,县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尹正祥是这样总结的:两大主脉为铜商文化、彝族祖源文化;四大板块为以会馆为代表的铜商文化,以唐继尧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水城扩红生态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若干个子文化,如祠堂文化、神仙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等。以上总结,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发掘会泽文化的特点,创建堂琅文化学的学术体系的重视。另外,本会的会长卞伯泽对此这样总结的:“绵亘会泽三千多年的铜商文化和彝族祖源文化,形成了会泽纵向上的两大文脉,由此派生出来的会馆文化、寺庙文化以及民居文化等十多种子文化,形成了会泽横向上的经线,这种纵横交错、经纬互织的特点,编织了云铺绮丽、霞叠瑰秀的云锦天章会泽文化大观图。”

会泽的历史文化,近些年提出了“铜商文化”这一新概念,它概括了会泽3000多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外运等文化现象。但会泽还有一种文化,那就是彝族的祖源文化,这种文化从彝族的“六祖分支”始,到康熙三十八年的“献土设流”止,两千多年一直是这一地域的主体文化和引领文化。我们在创建会泽地域文化时,用了“堂琅文化”这一概念是比较适合会泽文化的实际的。所谓堂琅文化从地域上讲,它包含了现云南会泽、东川、巧家乃至四川会理、会东、通安等处,为古东川所辖之地。从文化现象上讲,则包含了绵延3000多年的铜商文化和彝族祖源文化。以上两组会泽文化的总结,都把铜商文化和彝族祖源文化当做这一地域的主脉,成了会泽文化的两大纵线。由此派生出来的会馆文化、寺庙文化、民居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方言文化、名人文化、名校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演艺文化、传统街城文化成为了地域文化的经线,这种经纬互织、纵横交错也就形成了会泽云锦天章的文化大观图。对会泽历史文化这一总结,为我们今后创建具有学术体系的“堂琅文化学”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这些年来,县名城研究会有意和无意地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诠释研究“会泽云锦天章文化大观图”的专著,为堂琅文化学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加之散见于《名城研究》及各种刊物介绍会泽寺庙、民居、宗祠等方面的文稿,为会泽创建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的地域文化“堂琅文化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县名城研究会一定不负众望,创建出十分具有这一地域特点的“堂琅文化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