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基于学科本质的创新实践,见解新颖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基于学科本质的创新实践,见解新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解新颖是指文章的主题和文中的思想有新意,有启发作用。如何才能“见解新颖”?这也是一种观点求深刻、求新的办法。变换角度,是寻求观点深刻、新颖的重要途径。这样变换时机,一种深刻、新颖奇特的观点就产生了:只敢一枝独秀。(三)拓展通过对个体的拓展来拓宽、加深文章观点的境界,这是使观点深刻、新颖的一种办法。先例举于“无”看“有”。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基于学科本质的创新实践,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是指文章的主题和文中的思想有新意,有启发作用。这种能力与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全面的理解能力以及求异思维、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才能“见解新颖”?

(一)变换认识角度

即多角度地去感受和认识生活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时,常常在注意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后就忽略了事物的另一些方面,从而失去了对于事物的全面、深入和独特的认识。所以,变换认识角度是产生深刻性、个性化、独特性立意的重要方法。

1.从正反角度

这个角度是产生深刻、新颖看法的重要方法。

(1)对作文题目从正反角度去探究,以获得对题目全面、深入的认识

比如,题目“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这句话是什么话,它的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是什么?能够这样去思考,主题就容易深入。比如老师、严父经常挂在我们耳边的一句话是“听话”,长辈们每天把必须听话作为一个标准来约束我们。就正面这个角度去分析,是长辈们在关心我们,在教育我们,让我们学会他们要求我们掌握的东西;从反面这个角度去分析,这些话对我们就真的没有反面作用吗?我们在长辈们的这种要求之下,成了一个唯唯诺诺,没有创造力的乖孩子,这样的人的前途会是怎样的,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将会多大?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开发题目,就获得了对这个题目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赋予了主题和文章内容的深度和新意。

(2)运用反向思维对一般材料、习惯观点的合理性从新的角度去开发

即翻旧出新。常见的一般意义是很容易想到的、受到认可的,对一般材料和习惯观点从反向去思考,可以寻找到深刻、有新意的观点。这是观点创新的重要方法。比如,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宋定伯捉住了鬼,很聪明;鬼轻信人,说出了控制自己的法宝,愚蠢。这是人们对材料的一般认识。运用反向思维去认识宋定伯和鬼就可以产生新意:宋定伯奸邪卑劣,鬼诚实可爱。把这两个方面收束起来,就可以得出“人不及鬼”这个深刻、新颖的观点,让人叫绝。

(3)从非处反推

这种办法即是从人们通常认为不合理的地方,运用逆向思维去寻求合理的因素。这也是一种观点求深刻、求新的办法。比如,丢下善良不好,这是人们的一般认识。我们可以从这不合理的地方去寻求合理的因素:难道是他涉世过深,体验了太多的老实人吃亏的前车之鉴,才丢下善良?从中可以锤炼出一个观点:现实逼迫我们扭曲心灵,这是无奈的选择。这个观点深刻有新意,表达出了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认识与批判。

2.变换上下角度

这也是在观察、感受中产生深刻、有新意的观点的重要方法。比如,对“正直”这个作文题目,学生一般都从这是一种美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这个角度去认识它,并以此来要求、评价自己、他人(如官员等)。但人们对上级官员,都要用正直去要求,这是下对上的一个角度,变换上下角度,可以一个奸狡的上级行政官员的视角和语气去铺写上级行政官员对于一般老百姓追求正直的嘲笑,认为那不是一种有用的生存策略,是愚蠢。这不是就变换了上下角度,产生了深刻、新颖的立意吗?变换角度,是寻求观点深刻、新颖的重要途径。

(二)变换认识时机(www.xing528.com)

即变换时机多角度地感受和认识生活现象。对问题、事物的认识,不仅受到观察、认识角度的影响,而且观察的时机也影响认识的形成。一方面,事物始终是在运动中存在,它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会呈现出自己的另一种面目;另一方面,事物的种类、存在形式是十分复杂的,有了特殊的时机你才可能观察认识到它的这些特殊形态,所以变换观察、认识的时机就能产生深刻、崭新的认识。

比如对于自然风景,四季风景不同,风雨睛晦的差异都会使人产生新鲜的审美感受和认识,把握住这些不同时机的特征就能产生对景物的新颖认识。以梅花为例,人们感受它,常是把它放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于是一般感受特征是:不惧寒冷、顽强等。但若把它放入四季的环境中,在春天百花盛开时它开花吗?在夏日神州一片葱绿时它盛开吗?在秋天金菊满地、桂花飘香的时节它开花吗?这样变换时机,一种深刻、新颖奇特的观点就产生了:只敢一枝独秀。

不仅对景的认识如此,对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感受也是如此。比如题目“跑的体验”,跑的体验是什么?变换感受时机去考虑:当你精力充沛的时候,跑是愉快的,它比走更接近目标;但当你还不会跑的时候,走比跑好;当你气息奄奄的时候,跑会让你很快停下来,这时走比跑好;当你心情沉重或者不愉快的时候,这时走或许更适合你。变换了对于跑的时机的感受和思考,对跑就产生了很多深刻的、新颖的认识。如果把这些角度集中在一起,就可以锤炼出这样一个观点:跑让人困顿和失败。即使只就前边想到的几点中的一点来写,也可以寻求出深刻、有新意的主题。时机不同,人和事在不同情景的表现特征也不同,对事物的观察与感受就应抓住这些不同时机所表现出的特征,去寻求深刻、新颖的立意。

(三)拓展

通过对个体的拓展来拓宽、加深文章观点的境界,这是使观点深刻、新颖的一种办法。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作文也是这样,由个体性的认识拓宽,开阔的、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新颖的见解、阐述往往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智慧闪光。

1.相似性的抽象性拓展

即由一个体的抽象意义拓展开去。比如,对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学生一般都是把视角放在自己母亲的范围,这是一个平常的角度,但如果这“妈妈”是像母亲一样养育你的老师,是你赖以生存的祖国,“提篮春光”是去看哺育你的老师或回报你亲爱的祖国,作文的主题不是就有了深度和新意吗?

2.因事悟理,以小见大,于“无”看“有”

写作来源于生活,一方面,当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知道其中的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另一方面,从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去发现新颖、深刻的本质,也是让观点有启发性的一个方法。

先例举于“无”看“有”。在《民族之魂——汉语》里,小作者面对“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却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等国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时,敏锐地意识到国人对母语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冷落极有可能导致“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真是振聋发聩、警醒世人啊!为此,小作者还进一步从“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使命感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这见解是何等的深刻与独到!

再比如在《拒绝平庸——风沙渡》一文中,作者因赶考时看见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餐馆,由此生发,情思飞扬,联想到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发出“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的感叹,事由虽小,阐释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看我们是否有心而已。作者从细微处着笔,由此生发出不凡的人生哲思,以小见大,让人折服。

前边提到了让见解产生新意及深度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能让观点产生新颖性和深刻性,最后达到使观点具有启发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