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创新实践与新鲜材料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创新实践与新鲜材料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新鲜即材料新颖鲜活。所以要想文章生动感人,应到自己的生活里、思想里及阅读的书刊中去选取新鲜的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高考作文材料新鲜是文章获得发展等级分数的重要方面。这是获得新鲜材料的两个重要范围。比如,以“爱心”为主题作文。材料的新是选材的核心。他的行为与他父母抛弃他、周围的人冷落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战栗,充分揭露了正常人的伪善。请以“用第三只眼”为主题作文。

语文教学高阶策略:创新实践与新鲜材料

材料新鲜即材料新颖鲜活。写记叙抒情类文章,材料陈旧,无典型性;写议论文,材料平庸,缺乏时代气息是考试中的常见现象。著名作家浩然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要想文章生动感人,应到自己的生活里、思想里及阅读的书刊中去选取新鲜的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高考作文材料新鲜是文章获得发展等级分数的重要方面。

(一)现实中求新

国内外新闻中的焦点时事,材料新,视点高,意义大;生活中的事情虽然普通,却有独特亮点。这是获得新鲜材料的两个重要范围。

比如,以“爱心”为主题作文。有关爱心的材料比比皆是,是选择在时下造成轰动效应的国内外有关爱心的故事,还是在普通的,甚至是令人鄙屑的寻常故事中去选择材料?材料的新是选材的核心。在《你的善良是一把尖锐的刀》一文中,作者在人们鄙屑的范围内发现了一颗闪光的爱心:一个幼小的乞丐对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狗的感情与付出,材料很新。他的行为与他父母抛弃他、周围的人冷落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战栗,充分揭露了正常人的伪善。

(二)材料创新

1.故事新编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故事、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中已有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改造或再创造,既可以以原有的人物环境和人物特点、情节为基础,编写那个时代的故事,也可把古代人和现代人融合在一起编成创新情节。这种手法很有新意,在考生的作文中时有发现。(www.xing528.com)

比如作文题:人有两眼明眸,观览自然风物、人间百态,但世事纷繁,需跳出常态,用心体悟,才可获得明鉴,看清真相。请以“用第三只眼”为主题作文。就与主题相近的角度发散:唐太宗魏徵为第三只眼,吴王夫差后悔不用第三只眼看越王勾践、西施苏轼在逆境中运用道家思想寻求超脱……可是有位考生在《八戒破产记》一文中,采用故事新编的另一种类型——古今结合创新,给全文增添了极强的新意。

这篇文章的故事中有两类人物:一是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悟空、八戒;另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吴刚。这两类人物本不能胶合在一起,更不可能开公司,有什么户头,可作者独出新意,把八戒的事业成败与悟空、嫦娥联系在一起,八戒的贪玩和愚蠢、悟空的精明和义气、嫦娥的美丽等都没有发生变化,并把它作为故事编写的基础,使故事显得合情理。八戒封官,悟空帮工,嫦娥骗财,八戒的昏庸使故事起伏不断,离奇新颖。咋看十分好笑,像消遣之读物,仔细想来作者的立意既立足于现实,又紧扣主题。文中个别词语如“美眉电脑公司”“一哭二闹三上吊”等的运用,也使文章有一种喜剧色彩,末尾八戒的破产更让人哑然失笑。文章含蓄,发人深省。

2.材料的修辞式

把材料的表现形式由一般性的现实材料变为全文以修辞格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材料创新的一种特殊技法。打比方、拟人是两种主要的方式。

比如以“静与动”为主题作文。采用材料的修辞式的写作策略,可以发散到:丰富博大的人生是智慧如大海,性情如高山,主要采用打比方的修辞,辅以拟人的手法;一只大雁爱情失落的故事,静以求息,静中伤情,动中追求,采用拟人式的材料……

江苏一考生创作的《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一文,构思很巧妙,材料的拟人化运用是文章的明显特点。如何结合这一主题表现沉稳与灵动?作者借华夏文明中具有代表性的西安与南京的文明特点与形成,以及将沉稳与灵动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表达,并以秦岭长江的对话结构文章。在对话中,秦岭陈述了中华历史文明既有山的沉稳,也有“绚丽多姿的青春”这一事实;长江既以中原文明的发展为“灵动飘逸”来证明了秦岭的这一描述,还以南京因世人偏见造成的“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的后果,来印证了秦岭对后人“山只有沉稳、水只有灵秀”这一观点的否定,然后推出结论:中国只有具有了山的沉稳、水的性灵这个特点才能繁荣发展。用要运用的材料中的地名作为事例和事理的陈述主体,通过对话来铺陈内容是一种材料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