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高校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有效途径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高校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学生工作者,重点应抓好学风建设工作,做好此工作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广大师生落实和体现在的日常行为中。在工作中同时注意硬件和软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网络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高校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有效途径

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有哪些途径呢?冯刚教授在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观点,即高校校园文化要重点做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建设。[45]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校园文化可以从这五方面切入。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工作者应重点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这三部分切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精神文化。高校精神文化是指高校人在校园生活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包括高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高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科研精神等。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精神文化。高校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通过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作为学生工作者,重点应抓好学风建设工作,做好此工作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通过对学生加强价值观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狠抓日常管理,完善评价机制等方法,做好“学风”建设。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除在课堂、班会宣讲等方法外,还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积极创新教育形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让学生逐步充满“正能量”。学校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思想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基础,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元素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或间接来源。因此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弘扬,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在课余活动中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创建高雅、健康的文化活动品牌。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等有意义的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逐渐形成涵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进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广大师生落实和体现在的日常行为中。要让广大学生把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最终落实到自觉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要让学生努力做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要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要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生活俭朴;要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文明使用互联网;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为文化还应该体现在学生校园活动中。要在校园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丰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活动中,如可以开展优秀诗歌朗诵比赛、“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结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积极探索开展品牌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活动品牌,构建属于自己大学文化的品牌体系。不仅如此,还应该结合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中。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实践,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实习见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应是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好坚定理想信念实践,以团校、党校、为依托,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抗战胜利日、“十一”国庆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为契机,以“红色”爱国主义、革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革命历史遗址参观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要开展好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尤其是志愿服务实践,例如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做好支教、支农、服务留守儿童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心等。(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网络文化。目前,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校园网络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首先要注意打造好平台。在工作中同时注意硬件和软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网络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要建立好门户网站,在门户网上灌输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这是最基础的工作。积极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网络平台及各种应用APP的开发,提高信息化服务师生的水平,让师生切实感受到网络带来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师生的各种贴心服务中。要重视新媒体建设,整合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级新媒体平台,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构建好校园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及时有计划地、全面地在新媒体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送正能量的信息,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正能量”始终充满高校网络文化,影响着在“网络世界”徜徉的大学生。发挥新媒体灵活、快捷、多变、互动等的优势,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世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纷繁复杂,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吸引力,只有内容好,才能吸引学生,进而潜移默化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他们。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一定要关照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创新形式,如,积极推送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符合学生口味的“正能量”的微电影、微动漫、微视频等,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还应注意要逐步完善网络管理监控机制。互联网是“双刃剑”,我们在利用其带来的便利和欢愉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不断完善网络管理监控机制。要坚持网络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遵循信息网络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引导、管理和监控,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学校及时进行网上管理监控和舆情引导,过滤和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体系保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的途径及要求。如,平时要建立相应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要制定大学生互联网规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明使用电子产品,要禁止正常休息期间在宿舍打网络游戏等影响他人休息的行为,禁止上课期间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倡导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不浏览黄色网站、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反动言论、诋毁他人等。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共同性。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是整个“融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理论和实际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