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期饥饿对身体的影响—现代营养学

长期饥饿对身体的影响—现代营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饥饿时,肝脏通过协调葡萄糖和酮体的产生而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这一机制使机体能够保存大量LBM,使得饥饿得以持续。在长期饥饿时,肾脏不仅继续起着调节机体pH值水平、排泄废物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葡萄糖的主要产生地。由此看来,所有生命重要器官都参与适应饥饿。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存机体蛋白质,平衡有限的葡萄糖产生和增加游离脂肪酸及酮体的氧化,使机体的能量需求降低。

长期饥饿对身体的影响—现代营养学

长期饥饿时,肝脏通过协调葡萄糖和酮体的产生而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血浆胰高糖素水平的增加抑制了肝细胞内的单酰CoA活性,从而刺激来自游离脂肪酸的酮体合成。酮体在机体适应饥饿和影响骨骼肌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Garber等发现在饥饿2天后肝脏酮体产生明显增高,随后血中的酮体水平也逐渐升高,这主要是由于除大脑外,其他组织对酮体利用减少和肾脏排泄酮体降低所致,从而保证了对大脑的供应。对人类研究表明,大脑可利用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1周以上饥饿时,大脑的2/3~3/4氧供来自酮酸氧化。当大脑越来越多利用酮体作为能源,则葡萄糖的氧化相应减少,具体表现在大脑利用酮酸氧化的产物抑制了脑中己糖磷酸激酶,从而产生葡萄糖磷酸化。然而,最有意义的是大脑减少了葡萄糖利用,越来越少依赖肝脏的糖异生,从而减少了骨骼肌蛋白分解的程度。因此,饥饿2周后,机体每天的肌肉蛋白质分解量从75 g/d下降至20~30 g/d,每天的尿氮排泄量为4~5 g。这一机制使机体能够保存大量LBM,使得饥饿得以持续。有研究表明,机体每天由脂肪酸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10~15 g,尽管表面上看上去并不多,但对于节省肌肉蛋白分解,却显得十分重要。

在长期饥饿时,肾脏不仅继续起着调节机体pH值水平、排泄废物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葡萄糖的主要产生地。由骨骼肌来源的谷氨酰胺在肾脏实质中转化为谷氨酸和氨,谷氨酸脱氨基成为α-酮戊二酸,后者是生成葡萄糖的一个前体物质。由此看来,所有生命重要器官都参与适应饥饿。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存机体蛋白质,平衡有限的葡萄糖产生和增加游离脂肪酸及酮体的氧化,使机体的能量需求降低。(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