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陶艺中的肌理装饰特点与非遗地区制陶技艺创新

现代陶艺中的肌理装饰特点与非遗地区制陶技艺创新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国辛因势利导地将这种无意识的拉裂痕迹变成有意识的选择,在多次煅烧后使其呈现材料肌理的美感,从而使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实验性。图4-9杨国辛《未知物化石》总之,现代陶艺强调审美和实用,注重情感表达,突破了传统陶艺的审美理念,把材料的演化及特殊的烧成方式引入陶艺,肌理不仅没有因为实用功能的减弱而减弱,反而由于个性化技术变得丰富多彩。

现代陶艺中的肌理装饰特点与非遗地区制陶技艺创新

肌理是视觉要素,是材料的物理表现,是物质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纹理。随着历史的演进,肌理审美意识日益成熟,从其表面就可感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工艺特征、材料特点。陶艺的肌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故可将陶艺肌理理解为:人们有意识地使用陶土或瓷土,经过制作、煅烧形成的表面纹理,如拉坯成型的旋纹、雕塑品的刮刀刀棱、窑火的向背面烧痕,可综合反映材料结构、制作工艺,强调表面纹理组织给人的视觉、触觉的感受。肌理能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是设计观念的形象表现。陶艺肌理丰富了材料结构和纹理组织,保留了创作的技巧和痕迹,提高了鉴赏水平,开创了装饰的技法,强调生机盎然的气韵、活力,构成美的造型,体现了气韵生动的精神境界。用泥可以去表现木材的质感,表现金属的质感,表现纸的质感,表现陶泥可能表现的一切质感。其手法很多,有精雕细刻法,有压印法,有制模注浆成型法以及多种方法的混合。由于陶艺自身的特点,陶艺家常采用肌理点缀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内在语言的自然表现力,进而构成感人的视觉艺术效果。

肌理取决于陶瓷材料的矿物组成和工艺过程,具有科学性和自然性;而制作性肌理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念和审美水平,具有人文性。陶瓷肌理的表现及审美不仅承载着科学技术,而且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价值观念,具有文化符号特征。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展现了中国传统肌理的观念,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在陶器表面上创造丰富的肌理(如席纹、点戳纹等)。进入封建社会,这种肌理观日渐成熟,如冰似玉、釉若凝脂的肌理的品质逐渐得到完善。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时代精神,要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肌理观念显然已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例如,在杨国辛看来,“意在陶而心不在陶”,他的作品《未知物化石》(图4-9)就是将高铝浸泡在釉色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复煅烧而成。因为承受釉色的材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陶土,该作品的内部结构是个空心。这种特殊材料与釉料的收缩比例不一致,在燃烧中和冷却后会出现拉裂痕迹。杨国辛因势利导地将这种无意识的拉裂痕迹变成有意识的选择,在多次煅烧后使其呈现材料肌理的美感,从而使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实验性。

(www.xing528.com)

图4-9 杨国辛《未知物化石》

总之,现代陶艺强调审美和实用,注重情感表达,突破了传统陶艺的审美理念,把材料的演化及特殊的烧成方式引入陶艺,肌理不仅没有因为实用功能的减弱而减弱,反而由于个性化技术变得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