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域辽阔,复杂的自然条件加之独特的自然历史发展,境内生物种类丰富。高等植物达3000多种,其中乔灌木树种1000多种,分属40多科,以松科、杨柳科、蔷薇科树种最多;草地植物2054中,其中禾本科77属243种,莎草科9属71种,豆科24属113种,菊科77属309种,蔷薇科28属99种,毛茛科24属102种,蓼科7属33种,藜科19属47种。另外,还有大量的低等生物和微生物[1]。
省域植物区系组成具有各种地理成分交汇、新老成分同时存在等特征。按照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甘肃处于亚洲荒漠、青藏高原、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四个植物亚区的交汇处[2]。
1.种类丰富,以温带科属为主
在裸子植物中,典型北温带分布类型的松科和柏科在甘肃与全国和全世界都一样,都是排在一二位的大科。其它科与中国和世界科的排序相比,不仅杉科排序较后,而且主要分布于热带的罗汉松科、苏铁科、南洋杉科和买麻藤科,在甘肃均无分布。
在被子植物中,其大科的排列顺序,与中国和世界大科相比,不仅数量差异大,而且存在着显著的顺序差异。最突出的像兰科、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等热带性大科其排序位置明显靠后,世界性热带大科如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番荔枝科等,甘肃没有分布。世界第三大科在甘肃却退居第四位,排序于世界24位和中国第五位的蔷薇科前移成为第三大科。毛茛科、百合科、十字花科、虎耳草科、杨柳科、蓼科等温带科排序位置明显提前。含40种以上的科仅22个,但它们所含属种数量却占绝对优势,共计602属2678种,分别占甘肃被子植物总属种数量的61.6%和70.1%。这22个科中除兰科是以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外,其余21科或系世界分布科或系温带分布科,都具有温带性质。甘肃含24种以上的大属21个,其中60种以上的只有苔草属和柳树两个属,而且所有的属都是温带分布属。充分体现了甘肃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
甘肃种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和变型统计表明,热带分布型科虽高达30%,但其所含的属和种的数量却显著降低,仅分别为18.5%和12.3%,世界广布和温带分布型科,却达81科709属3083种之多,分别占科属种的39.9%、71.4%和79.8%。而且,主要为少属种科和单属种科,这既反映了甘肃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也显示了它的温带性质,因为其余7类分布型及其变型,除个别变型具有热带性质外,其它均具有温带特征。在属的分布型中,世界广布属76属,占甘肃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7.7%,比全国该类型所占比例要高出一倍有余,而与横断山和西藏比较相近。温带分布型属总计653属,占甘肃种子植物属的65.8%,而热带分布型属211属,仅占21.2%,尤其是作为温带性质可靠指标的北温带分布型有239属,占24.1%,比整个热带分布型属之和的数量还多。与全国、横断山区和西藏对比,温带分布型属高出15.3%~16.7%,而热带分布型属却低17.5%~28.6%。科属的分布型统计进一步突出了甘肃植物区系的温带特征。
在种一级层次上,甘肃植物区系的温带特征就更加直接和明显。甘肃产1种属的468种之中,属于热带分布型的种总计只有36个,占7.7%;262种建群种的分布型中,属于热带性质的只有3个种,仅占建群种的1.2%。
2.地理成分交汇性显著
甘肃处于中国-喜马拉雅、中国-日本、亚洲荒漠和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交汇地带。甘肃省的种子植物有203科993属3867种,与横断山(226科1325属7954种)、西藏(164科1145属5296种)相比,数量虽然较少,但其分布型却更为齐全。如地中海至中亚和南非洲、大洋洲间断分布,地中海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布及中亚东部分布等三个分布变型在横断山区系中没有出现;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分布,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及中国-日本分布等三个变型在西藏没有出现,而这些分布变型在甘肃都存在一定的数量。(www.xing528.com)
从科属种的分布看,许多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科属种类,如海桐花、大风子、杜英、金缕梅等科;梁王茶属、山矾属、安息香属、羊蹄甲属、青皮木属、豆瓣绿属、钩藤属、红豆树属、胡椒属、石豆兰属、楠木属、栀子属、后壳树属、飞龙掌血属、野扇花属、石斛属、南五味子属等许多属种,它们的分布仅达甘肃的文县、康县和武都等地区,这里是它们的分布北缘地区。像猕猴桃属、双盾木属、青荚叶属、油点草属、鱼腥草属、领春木属、棕榈属、旌节花属、石蒜属、蜡瓣花属等,它们是东亚分布型的代表属种,其分布区的西北边缘就在陇南至天水一带。中国-喜马拉雅变型中的水青树属、星叶草属、桃儿七属、猫儿屎属、锚刺果属、甘松属等属种,分布的东北缘止于天水、兰州及祁连山一线。沙拐枣属、盐爪爪属、白刺属、红砂属、花花柴属、盐节草属、裸果木属、琐琐属、霸王属等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则是河西荒漠区的主要建群植物,且是这些属分布区的东南边缘。此外,甘肃中部地区还是许多中亚分布型属种,如沙冬青属、合头草属等的分布东缘。总之,甘肃不仅是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亚洲中部荒漠等高一级区系成分的交汇区,而且还是中国特有分布型中的华北、华中、横断山、蒙新和青藏高原等低一级区系成分的过渡区。换言之,甘肃是中国植物区系的一大交汇中心。
3.区系组成成分多源,特有科属和单种、少钟的科属多
从科的分布型看,除各类分布型和变型齐全外,甘肃植物区系中的少种属科和含1种属科数量巨大,分别占甘肃种子植物科的26.9%、34%和26.1%、47.3%。另一方面,热带分布型、间断分布型、以南半球为主的分布型和地域性特有分布型以及异常分布型中,包含6属和10种以上的科的数量却很少,仅分别为12科和26科,占甘肃种子植物科数的5.9%和12.8%。证明甘肃植物区系与欧亚、北美、地中海以及南半球的广泛联系,显示了甘肃植物区系起源的多样性。
在属的分布型中,多于20种的属有27个,占甘肃总属的2.7%,11~20种的属51个,占5.1%,6~10种的属90个,占9.1%;而少种属(2~5种)和1种属却有341个和485个,分别占34.3%和48.9%,后二者相加,高达826属,占83.2%。从中国特有属(257属)的数量看,甘肃有53属,少于云南、四川等省区,与广东相近但多于浙江、江苏等华东省区,远高于西藏(仅有35个特有属)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在53个特有属中,其1种属占86.8%。从特有属及甘肃产1种和建群种的特有种分布型看,虽然种类相对较少,但分布型和亚型复杂多变,青藏高原、横断山、华中、华南、华北、蒙新等各种成分一应俱全。此外,许多古地中海成分的残遗、许多东亚特有科和单型中国特有科的出现,也给甘肃植物区系增添了古老成分的含量。
4.存在大量古老科属和孑遗属种
甘肃省仅有15个古老木本科,是樟科、山毛榉、山茶、五加、金缕梅、冬青、杜英、大风子等典型热带科分布的北缘。在18个东亚特有科和单型中国特有科中,在甘肃出现11个,占61.1%。其中,星叶草科、独叶草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领春木科、珙桐科、杜仲科等许多科都具有古老的残遗性质,刺山柑、半日花、琐琐、瓣鱗花、骆驼刺、盐穗木、苦马豆、锁阳、裸果木、沙冬青、胡杨等是典型的古地中海成分,穗花杉、瘿椒树、北美鹅掌楸、山白树、枫香、化香树等是古热带残遗种类。仅产于迭部旺藏的苞藜属,则是甘肃特有的藜科孑遗属。
5.特有属种数量较少
由于本底不清,特有属种的数量还无法确切统计。苞藜属和穴丝荠属,是目前所知甘肃仅有的两个特有属。在已统计的1300种(含种下等级)木本植物中,甘肃特有种仅55个(含种下等级),占4.2%。在262个建群种中,只有2个半特有种,占建群种的0.8%,特有种则完全没有。甘肃产1种的468个属中,甘肃特有种也只有5个,占1.1%,半特有种12个,占2.6%。甘肃特有属种数量较少的事实与甘肃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相适应,也与甘肃植被区系的过度交汇特点相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