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理论及方法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理论及方法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4如前文所述,规模效应是城市景观系统整体涌现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城市景观系统的簇群分布则正是系统整体优化的表现形态。《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特色集合体”及其分析结论也证明城市景观质点的簇群分布的优化表现形态。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理论及方法

非均质原理描述了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该原理较为形象、准确地反映了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在城市景观系统中的宏观分布,但是也容易带给读者一个疑问:非均质性是对一种缺乏规律的分布现象的描述,那么这种“非规律化”的结构体系是如何体现城市景观系统的优化特性的呢?这个疑问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非均质特性只是城市景观系统宏观结构优化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原理的依托,这也就是下文要分析的簇群原理。

“簇群”本是经济学用语,用以描述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产业上的集中和地理位置上的集聚为特征的地区经济,后被一些学者借鉴运用于城市群研究中。所谓城市景观系统内部的簇群优化现象,反映的是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在空间上聚集后所带来的一些积极促进效果(图7-4)。比如对于某些本身特色不是很突出的城市景观系统要素而言,如果能在其周边增加一些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一个整体,产生规模效应,不仅能对城市空间环境优化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也能使这一城市景观簇群的景观禀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图7-4

如前文所述,规模效应是城市景观系统整体涌现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城市景观系统的簇群分布则正是系统整体优化的表现形态。例如在《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市具有一定空间特色的资源进行分类、分级叠加后得到图7-5-a,由此对空间特色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客观上许多特色空间有向某些特定区域聚集的现象,并提出“空间特色集合体”的概念,用以描述特色空间的这种聚集现象。基于对武汉城市空间特色要素的研究与分析,该研究报告进而提出武汉城市空间中的三个空间特色集合体:环两江四岸集合体、环东湖集合体和环汉阳六湖集合体(图7-5-b)。(www.xing528.com)

图7-5 城市空间特色“集合体”

(图片来源:《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报告》)

上述图示在表示空间特色要素分布时,都是用城市功能片区代替具体城市景观系统要素,这是由于课题研究切题的需要(题目为“空间特色研究”而不是“景观特色研究”)。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以及景观场所(即景观质点)都是城市特色空间要素的主体,换言之,在图7-5-a中,每个特色功能片区实际都已包含若干景观质点,特色功能片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景观质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聚集体,而特色功能片区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聚集规律也代表了城市景观质点的聚集规律,二者具有一致性。《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特色集合体”及其分析结论也证明城市景观质点的簇群分布的优化表现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