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人乃原居于渝水左右的一个古老的土著部族。史载,賨人之得名源于他们向统治者所缴之赋称为賨,而任乃强则从賨人的住宅形式去考查:“賨字的制音,则是因为他们把那种三层碉楼叫做宗,即《后汉书 ·冉駹传》所谓‘邛笼’。”賨人天性劲勇,在作战时常执木楯牌,所以又被称为板楯蛮。秦昭襄王时,賨人曾应募射杀为害秦、蜀、巴、汉之境的白虎,受到奖赏。黄烈、庄燕和邓少琴等学者以賨人、巴人皆与廪君直接相关,且居地重合、秉性相似,谓賨人为巴人之一支。而童恩正、翁家烈论曰,賨人世居渝水而巴人由“武落钟离山”迁入,賨人首领有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而巴人为巴、樊、曋、相、郑五姓,賨人有射虎特长而巴人崇拜白虎,“两者的文化特征不同”,因此賨人和巴人“是指两种不同的民族”。童、翁之论更为可信。
賨人自西汉至东晋的五六百年时间里,以应募、流徙、定居、平乱、起义和统治者等多种形式、身份与汉中发生联系。汉初汉王刘邦北定三秦,用賨人为兵,賨人至汉中。秦地既定,賨人返回巴中,其七姓首领不输租赋,其余各户岁入賨钱每人四十。两汉期间,賨人常应募参战,屡建战功,被称为“神兵”。安帝、桓帝时,羌人几次攻汉中,均赖賨人之力将其击退。但是,官吏对賨人的盘剥压榨却日趋严重,致使民族矛盾激化,面对“嫁妻卖子,或乃至自颈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的悲惨境地,賨人在桓灵时数度奋起反抗,振动汉中,益州地方无力平息,汉中郡计曹掾南郑人程苞上书朝廷曰:“板楯七姓……本无二心。长吏乡亭,耿赋至重,仆役菙楚,过于奴虏……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于是以恩信服之。
汉末,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值天下大乱,自巴西之宕渠迁于汉中杨车坂,……号为杨车巴”,賨人再度大规模进入汉中。益州牧刘璋杀张鲁母、弟,三巴賨人首领杜濩、朴胡、袁约(一作任约)等与刘璋为敌。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下汉中,賨人来附,曹操以袁约、朴胡、杜濩为三巴太守。賨人李特之祖父李虎率五百余家归顺,曹操从战略需要出发,拜李虎为将军,将賨人“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賨人首领的归附,具有巨大的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著名文学家陈琳就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用“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率种落,共举巴郡 ,以奉王职”震慑孙权。(www.xing528.com)
统治者的予取予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最终导致暴力冲突。晋惠帝元康中,关陇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运动。元康八年(298),秦州略阳、天水等六郡的賨、氐、汉人数万家,10万余人,在賨人李特及其他氐豪、大姓带领下,大量涌入梁(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益(治成都,今属四川)二州。光熙元年(306),李特之子李雄称大成皇帝于成都,7年后的建兴二年(316),梁州人张咸率兵逐走自称梁州刺史的氐帅杨难敌,以汉中地属成。其间的永嘉元年(307),秦州(治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流民邓定、訇氐起事,据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东),攻掠汉中,与成相结,成太尉李离等徙汉中民于蜀,馀者东走荆沔(今湖北中西部)。咸康四年(338),成王室、汉王李寿废成主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从建兴二年汉中属成至永和三年(347)汉(成)灭亡的30多年间,汉中賨人甚众。成汉后期,僚人 自山岩间大量涌出。寿子李势亡国后,巴蜀、汉中、略阳的賨人被僚、氐、汉人融合。东晋以后,再未见賨人之记载。
賨人的生息繁衍,对汉中的文化风俗产生了深刻影响。賨人好歌善舞,汉高祖曾使乐府习賨人之舞,名曰“巴渝舞”。南宋兴元知府章森有咏汉中“渝舞气豪传汉俗”之诗,反映了賨人习俗在汉中的延续。北宋《太平寰宇记》载与汉中邻近的金州、商州风俗曰:“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巴中渠帅七姓居商、洛之间,至今犹存。其俗至今犹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这种风俗也影响着汉中。清光绪时,沔县(今陕西勉县西,汉末賨人往依张鲁的中心地带)一带仍“崇敬鬼神”,这与古代賨人“敬信巫觋”的习俗分不开。20世纪90年代,在汉中西乡县西南神仙崖发现悬棺葬遗址,论者以其为賨人的葬俗和遗址。賨人的罗、朴、昝、鄂、度(杜、庹)、龚、袭、范、袁、句等大姓汉中古今皆有。西晋时汉中郡吏袭祚,南北朝梁州土豪范凝当即賨人;朴、昝、鄂、度、庹、泉等具民族符号的姓氏,今汉中仍有;城固、勉县还有地名昝家庄、昝家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