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希腊雕塑的起源与古典时期裸体立像

古希腊雕塑的起源与古典时期裸体立像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源头上看,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造就了古希腊雕塑艺术。在此前的古希腊,尽管有着荷马史诗这样的伟大作品存在,但雕刻艺术却很不发达。严格地说,器皿雕饰、浮雕面具并非典型意义的古希腊雕塑,真正古希腊雕刻史的首页应从古风时期开始,因为古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这一批裸体立像的出现标志着希腊雕塑正式进入了“古典时期”。

古希腊雕塑的起源与古典时期裸体立像

雕塑更是爱琴海乃至古希腊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学崇尚的理性追求、典雅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所谓古典艺术主要指的就是古希腊雕塑。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从源头上看,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造就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模样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形式。站在艺术史的高度,古希腊雕塑有一个相当清晰的发展过程,自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一书开始,学术界就对这一段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研究和描述,一般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世纪末),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至公元前334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0年),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

在此前的古希腊,尽管有着荷马史诗这样的伟大作品存在,但雕刻艺术却很不发达。当今考古发现除狮子门有装饰雕刻外,雕塑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金银工艺制品上。动物雕塑在酒器工艺中被广泛运用,人们经常提到的《狮头酒杯》是用金箔敲打而成的,形象以写实为基调,着力于装饰雕琢,简练概括,呈现狮子的基本形象特征。最有趣的是有双把手的高脚《鸽子酒杯》,造型不一般(图62)。这种形状的酒杯在史诗《伊利亚特》中曾有过描写:“旁边再放一只老人从家里带来,装饰着许多精美铆钉的酒盅,酒盅有四个把手,每个把手上面有一对金鸽啄食,下面是双重杯型底座,盅里装满酒时其他人很难挪动它。”[5]

图62 《鸽子酒杯》,迈锡尼出土,约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700年,今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真实的记录,史诗描述确有史实根据。

酒杯之外,还有金面具。在古希腊,金面具是丧葬品,摹仿死者的面容制成,一般是罩在身份高贵的死者的脸上。这些面具实际上就是氏族部落首领的遗像,所以每个面具的面型都有特点。面具分为平面图绘和凹凸浮雕两种,前者属于绘画,后者方为雕塑。这种为死者罩面具的风俗,古埃及人早已使用,以便死者的灵魂飘荡四方以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著名的如在埃及发现的“国王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而欧洲现存最著名的黄金面具应为迈锡尼时代的王公墓葬所出土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图63)。

图63 阿伽门农黄金面具,高26厘米,今藏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这副面具出土于1876年,年代为公元前1580年至公元前1500年。面具是用整块金箔在死者面部直接敲打而成,所以它直接表现了死者面部的表情和轮廓,匀称的眉弓和笔直细长的鼻子连在一起,形成最初的希腊作品风格典型。1876年7月,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发掘迈锡尼狮子门城墙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竖穴墓,他判断这就是阿伽门农的墓穴。掘开之后,墓中出现了大批随葬品,其中就包括这副金面具,施里曼相信自己找到了阿伽门农的金面具。但据后人考证,施里曼发现的竖井墓是迈锡尼早期的墓葬形式,年代约在公元前16世纪。而阿伽门农却是公元前13世纪时的人物。因此所谓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实际上并不属于阿伽门农本人,而是比他早三四百年的迈锡尼时代的王公贵族。不过,为了尊重最早发现者的命名权,目前一般仍以“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来命名。

严格地说,器皿雕饰、浮雕面具并非典型意义的古希腊雕塑,真正古希腊雕刻史的首页应从古风时期开始,因为古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

图64即为公元前600年的一尊大理石男子裸体立像,出土于萨尼翁。古风时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希腊人称为“库罗斯”(Kouros,意即“小伙子”)。作品带有古埃及的遗风:握成拳头的拇指是伸直的,形体结构显得较为僵硬,这体现了当时的一种风气。所有属于这一时期的裸体男子雕像,几乎都呈同一类型的姿态:直立、左腿前伸,两臂垂在身旁,两手握拳,头发梳成辫。人们从保存下来的属于古风时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窥见人类幼年时代的文明成就。然而,图64这一尊的膝关节处理得很好。两脚一前一后,腿部空间比较自如,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企图摆脱旧有程式的倾向。雕像在骨骼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变得生动,现出笑容。这同样体现了古风时期人体雕塑的另一特征: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图64 库罗斯的墓葬雕像,大理石,高1.9米,今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内。

在希腊艺术发展进程中,由古风发展到古典时期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指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在这段时期内希腊经历了一场反抗波斯入侵的战争,即著名的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具有深刻影响,严酷的战斗培养了希腊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催生了伟大的悲剧艺术,在雕刻艺术中也出现了战斗和歌颂英雄业绩的主题,无论是表现神话还是现实题材都与古风时代不同。与“古风式微笑”形成鲜明对照,此时期雕塑产生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严谨风格:从静态的姿势转向力求表现运动甚至激烈动作;从过去只表现人物的正面发展到表现人物的多种方面。雕刻的技巧更加熟练,逐渐形成一种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形体明晰的“团块”体系。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驾车人》《波赛冬》《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和《里切亚青铜雕像》等。当一批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的青年裸体立像被发现时,人们看到旧的程式被打破了,人体的重心落在了一只脚上,整个人体因而放松,显得自然、真实。这一批裸体立像的出现标志着希腊雕塑正式进入了“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即希腊雕刻的全盛时期,这时的希腊雕塑在追求“真实的完美”的境界上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表现手段逐渐丰富,技法亦大大改进,涌现了以菲狄亚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天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情感丰富、技法熟练、形象生动、写实性强。代表作很多,诸如帕台农神庙浮雕、阿西娜女神雕像、掷铁饼者雕像等等。(www.xing528.com)

图65 《命运三女神》,帕台农神庙浮雕,菲狄亚斯作,现藏大英博物馆。

《命运三女神》为菲狄亚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原系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东面人字形山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公元1687年,帕台农神庙在战争中被毁坏,大量雕塑被焚毁或搬走,随后流落到了英国,《命运三女神》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雕塑名作之一。在人类艺术史上,菲狄亚斯(Phidias或Pheidias,古希腊文:Φειδαζ,约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30年)是最早的有姓氏和生平可考的著名艺术家,在这之前,人们已经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但大多是无名氏,即使署名也无事迹可考,而谁都承认菲狄亚斯是伟大的古希腊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出生并活动在雅典,主要创作生涯皆与故乡雅典有关,二十来岁时便已蜚声艺坛,广泛地接受各城邦的订件。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在他领导下重建了雅典卫城,完成了众多的雕刻装饰杰作,除了《命运三女神》之外,尚有闻名世界的宙斯巨像和帕台农神殿的阿西娜巨像。[6]关于菲狄亚斯晚年的处境,文献史料的记载不一,有说法是他在雕塑帕台农神殿的阿西娜巨像时,被指控盗用宝贵材料,遭受贬黜,离开故乡雅典过放逐生活,终老奥林匹亚。更为可信的是菲狄亚斯与伯里克利关系密切,伯里克利民主派在政治舞台上的受挫,是导致菲狄亚斯个人悲剧的根本原因。

菲狄亚斯之后,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为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卒年代不详)和米隆(Myron,约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440年),前者曾创作过可与菲狄亚斯的《阿西娜》和《宙斯》相媲美的《赫拉女神像》,以及《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等名作。后者则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其雕塑代表作《掷铁饼者》名闻遐迩。

图66 《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大理石,高213厘米,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35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奥林匹亚博物馆。

普拉克西特列斯和菲狄亚斯齐名,除了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名叫《法式》。他认为最理想人体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并以此为原则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还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因此他的作品中人体结构和动作处理得非常准确,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技巧高度成熟,风格圆润、清秀、典雅,温克尔曼在其名著《古代艺术史》中将其作为古希腊艺术“理想的美”的突出代表。

文化史上,一般将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臣服于罗马帝国的历史阶段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题材相当丰富,名家名作众多,可谓群星璀璨。大理石群雕《拉奥孔》(图67)甚至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拉奥孔(Lindos)群雕,亦称为“拉奥孔与儿子们”,表现希腊神话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的两个儿子被海蛇缠绕而死的情景,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考古界、艺术界均推崇备至。文艺复兴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赞叹“真是不可思议”,大诗人歌德认为其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关于作者,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所称,该雕像是由三位来自于罗得岛的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及Polydorus所创作的。雕像创作年代众说纷纭,今从罗得岛发现的该雕像上的铭文可知,雕刻家生活的年代为公元前42年之后,因而公元前42年至公元前20年为拉奥孔雕像的创作年代较可信。雕像被发现时,拉奥孔的右臂以及一个儿子的手、另一个儿子的右臂均缺失,导致艺术家与鉴定家们对于缺失部分的原有情形争辩不休。米开朗基罗认为拉奥孔的右臂应该是弯向肩头,而其他人则认为右臂伸向空中的姿态更有英雄气概。当时的教皇曾组织雕塑家们进行了一次非正式辩论赛拉斐尔作为评判,最终手臂伸展的方案胜出并被安装到雕像上。有意思的是,1957年,在罗马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拉奥孔缺失的右臂,其正如米开朗基罗所主张的那个姿势,可见艺术史不遵循多数原则。这条右臂现在已经重新安装到雕像上。

图67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吉桑德罗斯等作,约公元前1世纪,现收藏于梵蒂冈美术馆。

总体来说,古希腊雕塑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扩张,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并且成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其崇尚客观真实之美的文化便是西方文明讲究思辨性、讲究再现客观之真的最初体现。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裸体雕塑中得以体会。反过来说崇尚裸体的风俗也给写实雕塑语言的发挥以淋漓尽致的机会。用温克尔曼的话概括,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也正因此,黑格尔认为精神和物质在这些作品里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