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庆富
公元121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那时每逢新年伊始,朝廷都要举行盛会,这一年比往年更为热闹,不仅有文武百官来庆贺,还有四面八方的使臣前来朝阙。宫殿庭前钟鼓齐鸣,一队队优伶轮番奏乐歌舞。歌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一队从未在宫廷演奏过的乐队登场了。文武百官窃窃私语,猜测这支乐队来自何方。从歌舞者的衣饰一看便知他们来自“蛮夷”之地。一阵优美动听的歌声停止后,几个奇装异服、卷发碧眼的幻人(魔术师)开始献技。当演员表演到口中吐火和自缚自解、换牛马头的魔术时,安帝和群臣都看得目瞪口呆。幻人献技成为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被历史学家记载在史册之中。
说起这些“幻人”,他们既不是内地人,也不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而是来自遥远的“海西人”。海西,即大秦——古代罗马帝国。远在1900年前,这批海西人是通过什么途径登上汉王朝庆贺元旦的舞台的呢?原来,这些幻人并非大秦国派遣,他们是作为掸国朝贺献乐队伍的一部分来到长安。
掸,是东汉时期傣族的先民。掸国,是傣族先民建立的早期政权组织,其地域在东汉永昌郡徼外。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春正月,掸国就“重译奉贡”(由于语言不通,要经过几次转译),从此,掸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正式关系。这时,掸国的国王雍由调派遣的使者到达东汉王朝首都洛阳,向朝廷贡献了珍宝。汉和帝很高兴,赏赐雍由调金印紫绶,并对掸国所属的大小各部落酋长也赐给印绶和钱币。雍由调统治掸国几十年,与东汉王朝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就在“幻人献技”的盛会上,汉安帝正式封赐雍由调为汉大都尉,并赏赐印绶及金银彩缯。这样,掸国和中央王朝建立起正式的隶属关系。永建六年(公元131年)雍由调再次遣使入朝。
傣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民族,掸并不是傣族最早的称呼。见于文献记载的傣族最古老的族称是滇越,他们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为“乘象国”。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发现从我国蜀地到身毒有一条国际通道。他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引起汉武帝的重视。不久,汉武帝便派出许多使者去探求这条蜀身毒道。经过初步探索,没能打开这条通路,但是探路的使者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知道在昆明族活动的地区(今洱海地区)的西部1000多里的地方,有一个“乘象国”,那里的居民被称为“滇越”,当时不少蜀国商人曾到过那里。于是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了开拓西南夷的事业,以便尽快地开通经过滇越到达印度的道路。汉武帝时代,西南夷地区设郡范围仅到达滇西洱海地区,蜀身毒道没能畅通。直至东汉光武帝时期,永昌郡设立,使包括今日德宏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域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位于蜀身毒道咽喉地带的掸国归附中央王朝,使蜀身毒道开始畅通无阻。(www.xing528.com)
作为傣族的族称,为什么称作“滇越”呢?这与傣族族源有关。“越”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族群,分布很广,包含着许多民族,因而被称为“百越”。滇越是百越中的一个民族。百越种类很多,但彼此间具有许多共同的习俗。百越是今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先民的主体。百越民族的许多特点,如“文身”、“黑齿”、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等习俗,至今在傣族中仍可见到。
那么滇越为什么又被称为乘象国呢?顾名思义,滇越之民一定是善于骑乘大象的民族。滇越主要分布在今云南西部德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这里是气候炎热的亚热带地区,很适宜象的生息。西汉时期,滇越先民以乘象著称,说明这里已普遍驯养大象,并掌握了高超的使役大象的技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乘象和使役大象,始终是傣族先民的特点。唐代,这一地区的傣族先民被称为“金齿”,老百姓用象耕田。南诏王室有成群的象队,是从金齿地区征调来的。明代滇西傣族首领思伦发把持的麓川政权发动叛乱时,其军队重要组成部分是象队。直至现代社会,大象在傣族人民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小乘佛教的佛寺或壁画中,随处可见到白象是一种被奉拜的吉祥物。傣族中常见的乐器——象脚鼓,其形制即是模拟象脚的样子。在傣族人民流传的民间诗歌中,更有数不清的有关大象的美好传说。自古以来,傣族是爱象的民族,也是善于使用象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建立的最早政权组织被称为乘象国,真是得其所哉!
傣族人民不仅以他们驯养大象的高超技艺名载史册,而且还以其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傣族先民在远古时代已是滇南和滇西广大土地上的主人。考古工作者在傣族聚居澜沧江沿岸发现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有肩石斧,属百越文化的典型的考古学器物。傣族先民的农耕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在水稻栽培方面有突出贡献。许多研究者从考古、语言及野生稻分布的考察等方面进行研究,证明云南是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地,而傣族先民的功绩尤为显著。
古老的乘象国位于滇西门户,是蜀身毒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外交通的枢纽。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的幻人首先到达掸国,又随掸国的朝贡队伍到达洛阳。这件事说明远在1800多年以前,傣族先民就在中外交通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使这一地区享有“出异物”之称。当时,从这一地区输入内地的“异物”,有一部分是当地的土特产品,如精美的纺织品兰干细布,用木棉织成的广幅布,独具风格的贯头衣,竹节相去丈余的濮竹等等;还有一部分是海外舶来品,如光珠、琥珀、水精、琉璃等等。傣族先民在古老的乘象国筚路蓝缕,为发展中外交通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