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桥梁发展:从殖民地到自主创新

中国桥梁发展:从殖民地到自主创新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桥梁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数很少的桥梁主要由西方列强派遣的工程师进行设计与施工。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桥梁建设也在其中。□建于1908年的上海外白渡桥1961—1980 年,中国桥梁处于就地取材与创新发展时期。该时期中国桥梁人面对资金及建材缺乏,仍然坚持桥梁建设发展,能就地取材的圬工拱桥成为公路桥梁主要选用的桥型。

中国桥梁发展:从殖民地到自主创新

按照时间顺序,最早诞生的桥梁是木桥,接着是石梁桥、浮桥、索桥以及拱桥。中国建于公元前1075 年至公元前1046 年商纣时期的钜桥(多孔木梁骆驰虹桥)比古罗马建于公元前630 年的桩柱式木桥早400 年左右。首次出现于公元前965 年的浑脱浮桥要比国外早472 年。我国石拱桥的出现则比古罗马晚近500 年,西班牙的6 孔阿尔坎塔拉(Alcantara)石拱桥跨径达到28 m,比建于公元605 年的主跨37.02 m 的中国赵州桥早507 年。1779 年英国建成主跨30.65 m 的铸铁拱桥—Coalbrookdale 桥结束了西方仅用木、石造桥的历史。中国在公元581—600 年建造了云南巨津铁桥,比西方结束木、石造桥要早1 200 年,但其发展远不如西方快。中国在1631 年建成了贵州北盘江铁索桥,为西方建造铁索桥起到了示范作用。虽然西方在1741 年(英国)才建成第一座铁链桥,但随后的发展远快于中国。1883年建成的美国纽约布鲁克林跨径486 m 的公路悬索桥开启了现代悬索桥建设的先河。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桥梁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数很少的桥梁主要由西方列强派遣的工程师进行设计与施工。

1873 年建成开启桥—上海苏州河外白渡木桥,后由于该桥不能满足交通需要,1906 年拆除并由英国公司新建了外白渡钢桥(至今仍在使用)。1887—1926 年,天津在海河上相继建成6 座钢结构开启桥,尤以万国桥最具特色。

铁路桥梁方面,1888 年由英国人金达设计、比利时公司施工的蓟运河桥(主跨62 m)是中国第一座具有近代水平的铁路钢桥。1905—1909 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以及怀来桥等获得成功,震惊西方工程界。代表性铁路桥梁有1894 年建成的京山县滦河铁桥(钢桁梁,主跨61 m)、1911 年建成的陇海线伊洛河桥(双悬臂钢桁梁,主跨90 m)、1934 年建成的松花江桥(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桥)、1936 年建成的粤汉线系列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中国工程师设计建造)。1937 年9 月由茅以升主持建成的钱塘江大桥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桥梁,1937年12月因抗战需要而炸毁,后又复建。

□建于公元605年的中国赵州桥

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就积极倡导修建公路,但由于国家内乱、日本侵略等影响,公路桥梁发展十分缓慢,其发展主要体现在:建设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如1922 年建造的12 孔跨径6.1 m的山西文峪河桥,为当时最大规模的石拱桥。各地建造、改造了一批木桥,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地开始修建钢筋混凝土桥梁,1925 年安徽建成首座跨径16 m 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1940 年四川建成首座近代新型钢筋混凝土双悬臂梁公路大桥—通川桥(全长301 m,主跨20 m)。另外,针对山区大跨径桥梁需要,修建了少量钢桥和悬索桥。

1929 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师独立设计施工的代表性桥梁之一。

归结起来,我国古代桥梁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 世纪。据文献记载,最早的桥梁为木桥,在这方面无论历史还是遗迹,我国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古代最巅峰的桥梁当属石桥,石桥不仅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世界,而且在规模上亦是世界罕见。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值得称颂的桥梁就是索桥,国外不少桥梁专家认为索桥是我国首创。自明、清开始,由于历代当政者施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桥梁技术裹足不前,尤其是自西方工业革命后,中国的桥梁技术更是远远落后于西方。英国1890年建成的主跨519 m 苏格兰福思桥等代表了19 世纪钢桥的最高成就,而同时期的中国在桥梁方面的建设成就非常少。具体来看,中国桥梁发展主要经历了下列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以及此前的古桥的萌芽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三国时期的古代桥梁初步发展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的古代桥梁发展辉煌阶段;以元、明、清三朝为主的桥梁发展饱和阶段;以及近代的桥梁发展停滞阶段。

□建于1894年的滦河铁桥至今屹立

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征程。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础是交通,而陆路交通发展的重点在于桥梁。70 年来,中国桥梁建设经历了修复借鉴与基础奠定、就地取材与创新发展、学习追赶与桥梁崛起、跟踪提高与桥梁大国以及技术突破与桥梁强国等时期。(www.xing528.com)

1951—1960 年,中国桥梁处于修复借鉴与基础奠定时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桥梁建设也在其中。当时,一方面要对既有的桥梁进行修复,另一方面要在桥梁人才、技术等均缺乏的情况下,虚心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进行桥梁建设。1955 年和1956 年,铁路与公路部门相继引进预应力技术,并设计建成陇海线新沂河桥(23.9 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和京周公路哑巴河桥(20 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已成为20~50 m 梁桥的主要桥型。从1956 年开始,石拱桥得到快速发展,1959 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大桥跨径达到60 m,为该时期中国最大跨径石拱桥,同期建成的主跨63 m 的河南唐河大桥(片石混凝土拱桥),使中国圬工拱桥首次突破60 m。20 世纪50 年代中国修建了一批悬索桥,1956 年建成的岗拖金沙江大桥跨径达92 m,为中国第一座斜缆式吊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设想始于1913 年,历经多次勘察设计,直至1957 年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成长江第一桥—主跨128 m 钢桁梁桥武汉长江大桥(公铁两用)。武汉长江大桥为20 世纪60 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建设发展桥梁的信心,为我国桥梁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于1908年的上海外白渡桥

1961—1980 年,中国桥梁处于就地取材与创新发展时期。该时期中国桥梁人面对资金及建材缺乏,仍然坚持桥梁建设发展,能就地取材的圬工拱桥成为公路桥梁主要选用的桥型。1961 年建成的跨径112.5 m 的云南南盘江长虹桥使中国石拱桥跨径首次突破100 m。同时,积极创新桥梁技术,以适应桥梁建设与交通需要,20 世纪60 年代无锡建桥者发明了用料省、施工快速方便的双曲拱桥,并迅速得到推广,建成的河南前河桥跨径达150 m,目前仍为同类桥梁中最大跨径。同期创造出了桁架拱桥和刚架拱桥新桥型,并得到推广。1965 年建成的主跨50 m 的河南五陵卫河桥为中国第一座预应力T 型刚构桥。1975 年引进创新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试验性斜拉桥—主跨75.84 m 的重庆云阳云安桥(后因三峡水库蓄水拆除),为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斜拉桥强国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南京长江大桥在1968 年的建成,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81—1990 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桥梁建设也进入了学习追赶与桥梁建设崛起时期,桥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该时期斜拉桥得到广泛推广,1982 年建成的济南黄河公路斜拉桥,主跨220 m,成为中国早期斜拉桥建设的里程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建设进入高潮,1980 年建成的主跨174 m 的预应力T 型刚构桥—重庆长江大桥成为中国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发展的里程碑,至今仍为世界同类最大跨径桥梁。跨径180 m 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番禺洛溪大桥1988 年建成,为后续混凝土桥大发展打下基础。1988 年,中国自主建设上海南浦大桥结合梁斜拉桥,实现了我国斜拉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中国桥梁建设开始崛起,这增强了中国桥梁界的信心,掀起了20 世纪90 年代在全国范围内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高潮。

1991—2000 年,中国桥梁进入跟踪提高与桥梁大国形成时期。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桥梁建设得到更多重视与更大支持。桥梁建设全面起步并进入跨江会战期,黄石长江大桥(梁桥)、铜陵长江大桥(斜拉桥)、万州长江大桥(拱桥)、南京长江二桥(斜拉桥)、江阴长江大桥(悬索桥)、上海杨浦大桥(斜拉桥)等大型跨江桥梁建造技术障碍被攻克。其中,主跨400 m 的斜拉桥—上海南浦大桥于1991 年建成,成为中国自主建设大跨径桥梁的开始。1993 年建成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 m,在双塔空间、双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中居当时世界第一。1999年竣工的江阴长江大桥,以1 385 m 的跨径居20 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更重要的是该桥为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大桥。1997 年,主跨420 m 的重庆万州长江大桥建成,保持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纪录20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时期中国桥梁在数量上迈入世界桥梁大国行列,不同类型桥梁的建设实践,为新世纪更大规模的跨江海公路桥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世界级桥梁的建成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桥梁界的地位。

和谐号穿过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

2001—2019 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对交通建设更加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交通强国,对桥梁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向山区攻坚延伸,向海洋克难伸展,在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复杂的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建设日新月异,跨海桥梁建设如火如荼。中国桥梁进入技术突破与桥梁强国形成时期。2001 年建成南京长江二桥,主跨628 m,为钢箱梁斜拉桥,其跨径在当年同类桥型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2003 年,主跨550 m 的钢结构拱桥—上海卢浦大桥通车,该桥建成时居世界同类桥型跨径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钢拱桥。2004 年建成的主跨460 m 的重庆巫山长江大桥为当时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2005 年,主跨1 490 m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跨径居当时世界第三。2006 年,最具创新性的主跨330 m 的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建成,将世界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从301 m(南斯拉夫KRK 桥)提高到330 m,成为世界同类桥梁跨径新纪录。2008 年,世界第一座超千米的斜拉桥—主跨1 088 m 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成为世界斜拉桥建设新的里程碑。2009 年,主跨552 m 的钢桁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建成,为当今世界最大跨径拱桥,该桥被称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年,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成为世界上主跨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西堠门大桥以主跨1 650 m,成为悬索桥跨径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桥。2012年,湖南矮寨大桥主跨达1 176 m,多项技术创世界第一;同年,江苏泰州大桥为世界上首座三塔两跨千米级悬索桥。2013 年,主跨530 m 的四川合江长江一桥建成,该桥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2016 年,主跨720 m 的斜拉桥—贵州北盘江特大桥桥高达565.4 m,为新的世界最高桥梁。2018 年,港珠澳大桥通车,全长55 km,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由世界桥梁大国迈入世界桥梁强国的里程碑。即将建成的主跨1 700 m 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其悬索桥跨度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桥梁数量为12 万座,如今公路、铁路、城市等桥梁总数已超过110 万座,也就是说,改革开放40 多年,中国新增桥梁近100 万座,平均每年建成桥梁2.5 万座,且在世界跨径处于前十的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中,中国桥梁超过1/2。中国桥梁不但数量最多,桥梁设计理论、建造技术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中国桥梁标准、技术开始走向世界,由中国设计、制造、施工、提供咨询的桥梁遍布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中国正在迈入世界桥梁强国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