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亚信仰重构隋唐五代对东亚思想信仰的影响

东亚信仰重构隋唐五代对东亚思想信仰的影响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东亚文明核心的唐帝国走向封闭之后,产生的后果并不局限于中国自身,而是带来了整个东亚思想、信仰实际的变迁、重组和再造。经过长期与日本本土信仰的冲突与融合——其间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对抗——到了七世纪,佛教已经基本成为日本主导性的宗教,并被官方认定为国家宗教。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最古老的佛典古文书都在日本。国民中的大多数也是佛教徒。九世纪初,佛教上升为吐蕃王朝的国教,取得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东亚信仰重构隋唐五代对东亚思想信仰的影响

作为东亚文明核心的唐帝国走向封闭之后,产生的后果并不局限于中国自身,而是带来了整个东亚思想、信仰实际的变迁、重组和再造。重组和再造后的格局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供养人像(五代,敦煌壁画

从六世纪开始,佛教即传入日本。经过长期与日本本土信仰的冲突与融合——其间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对抗——到了七世纪,佛教已经基本成为日本主导性的宗教,并被官方认定为国家宗教。日本的佛教植根于从中国输入的佛教文献与教义。根据输入时间的顺序,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尤其是平安朝前期,最澄和空海传入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这些教派跟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本土文化。但是一直到唐朝中期,日本佛教仍视中国佛教为其母本。长安的著名大寺院被日本各宗派视为祖庭,而唐朝的一些大和尚被树立为其宗派的祖师,比如日本净土宗视曾经活跃在长安城的善导为祖师。随着唐朝宗教宽容政策消失,中国佛教的一些高僧也越来越感到佛教生存环境的恶化,希望能够开拓新的佛土,将佛法永远传播下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唐朝的高僧不断东渡日本,将佛法传到日本列岛。一方面,佛教东渡日本是中国文明对日本文明的感染与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保存法脉,拓展佛土的运动。(www.xing528.com)

武宗灭佛之后,作为体系化的、官方意识形态化的佛教在中国一蹶不振,衰落了下去。但是有关教义传入新罗、日本。尤其是在日本,佛教反而昌盛起来,在重塑日本文明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进而变为日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至今,佛教仍是日本最大的宗教,保存了七万多座寺院,三十万尊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最古老的佛典古文书都在日本。国民中的大多数也是佛教徒。而曾经作为日本佛教母体的中国佛教,反而彻底衰落下去,开始走向世俗化和民众化。与佛教一样,曾在儒家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纬学,在唐宋之际也不断被排斥出儒家正统知识体系,反而在日本,与阴阳五行相关的知识得到了保存,跟日本文化融合后,在日本发展出阴阳道的传统。

有趣的是,在唐朝本土佛教去体系化、教会化、意识形态化的同时,佛教在吐蕃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在与苯教等本地元素融合后,佛教在西藏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藏传佛教。虽然有多次的波折和起伏,但大体上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藏传佛教成为西藏民众的主要信仰,也主导了西藏的政治生活。吐蕃王朝在隋末唐初兴起,与尼泊尔和唐朝联姻,佛教也由南北两路传入藏区。佛经,以及有关天文、历算、医药等书籍也被介绍到西藏。八世纪后半期,藏人开始出家为僧。佛教译经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藏文的改革,藏文词汇更加丰富,拼写规则更加规范,语法结构也更为完善。九世纪初,佛教上升为吐蕃王朝的国教,取得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与赤祖德赞在藏文史籍中合称为“三大法王”。赤祖德赞大兴佛教,并在王朝中重用僧人,甚至把国家大权都交给僧人,引发了有关吐蕃贵族的反对,在其暴死后,朗达玛(838—842年在位)即位。朗达玛原名“达玛”,又叫“朗达日玛”,《新唐书》作“达磨”,是吐蕃末代赞普。当时吐蕃经常发生霜、雹、瘟疫等天灾人祸,朗达玛遂于840年声称是由于推行佛法而触怒了天神,下令禁止佛教,并强制推行苯教。佛教遭到大规模的镇压裁抑。842年,佛教僧侣贝吉多吉刺杀了朗达玛。随后吐蕃王朝陷入争夺王位的内战,地方军阀纷纷割据,臣服于吐蕃的各部族独立,吐蕃王朝终结。朗达玛禁佛以后,一度被压下去的苯教,又开始复兴。直至十世纪后期,整个西藏地区社会逐渐稳定下来,佛教方复兴和发展,成为西藏地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