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因素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因素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也是一种接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在体育运动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之所以能走、跑,靠的就是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说没有摩擦力,人就会寸步难行。在摩擦力起动力作用的项目中,增大摩擦力以提高运动效果,如跑鞋上装钉子,在体操等项目中使用镁粉等。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因素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人体在运动中的力,主要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自体位移)或人体与器械相互作用(他体位移),结果是使人体整体、局部环节或器械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外效应)或发生形变(力的内效应)。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人体内力

在研究动力学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的研究对象称为力学系统。若将人体整体看成一个生物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组织黏滞力、关节约束反作用力等都属于人体内力,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要动力,肌肉张力(肌力)是人体唯一的、主动的和可控的力。

人体内力是人体力学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可引起人体力学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但不能引起人体整体(以重心位置表示)运动状态的改变(图3-8)。就像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离地面,举重运动员力大无穷也无法自举其身。

图3-8 人体内力不能改变人体重心的运动状态

(二)人体外力

若将人体整体看成一个生物力学系统,则外界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称为人体外力。使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只能是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即人体外力的作用。人体各环节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只能是环节以外的力(环节外力)对此环节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体失去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那么人既不能走,也不能跑,也就是说人不能改变人体整体空间的位置移动;人体自体位移如果没有肌肉张力主动对外界环境的作用,人体自体位移也将难以实现。

(三)人体内力与人体外力的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1.人体内力和人体外力概念是相对的

如何确定某个力是人体外力还是人体内力,取决于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同一个力既可看成外力也可看成内力。肌力对于人体整体来说是内力,但肌力对于作用的人体环节来说是外力。如肱二头肌的肌力对上肢运动来说是外力,但对整个人体来说则是内力。把人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肌力是人体内力,而在研究人体环节运动时,环节周围的肌力是此环节运动的外力。

2.支撑状态时人体内力可以改变人体外力

虽然人体内力不能直接引起人体整体的运动,但是可以通过人体局部环节的作用,改变人体对外界物体力的大小,外界物体则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反作用于人体,从而使人体发生整体运动。例如,跑步蹬地动作,人体靠蹬地腿肌肉收缩力(人体内力)使下肢诸关节伸,通过摆动腿和手臂的加速摆动(人体内力),人体整体给地面以向后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地面以支撑反作用力(人体外力)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向前向上加速运动(图3-9)。人体内力和人体外力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力是人体整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内力只有在支撑状态下才能形成作用于人体的各种外力,使人体产生整体运动。另外,人体在支撑状态下,可以通过人体内力的改变以减小人体外力对人体的作用,如各种落地缓冲动作。

图3-9 跑步蹬地动作的人体内力和人体外力

3.改变人体内力的主要手段是利用人体外力的作用

肌力(人体内力)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产生的力,肌力的大小除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外,还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控制等有关,发展肌力时必须不断给予肌肉各种负荷刺激。在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方法是阻力训练法,就是利用外界物体产生的阻力来训练肌力。

(www.xing528.com)

(一)重力

人体重力是指地球对人体的引力,人体重力与人体质量成正比,作用点就是人体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人体每时每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人体运动形式不同,重力对人体的运动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人体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时,重力起动力作用;人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时,重力起阻力作用。例如,斜坡跑训练(图3-10)中,重力两个分力一个为垂直指向斜坡,一个平行斜坡向下。上坡时平行斜坡向下的分力成为人体的阻力,人体利用此力训练下肢的力量和爆发力;下坡时此力又成为人体的动力,可以加快速率和肌肉收缩速度,提高步频。

图3-10 上坡跑和下坡跑

(二)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大小为F=k·Δx(其中,k是弹性系数或虎克系数,Δx是形变量)。弹力在运动中是普遍存在的,运动器械的选择,人体与运动器械的接触形式、接触时间、接触时机都会对人体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准确、适时地利用弹力可以帮助人体有效地完成动作;反之,会造成动作的失败。有时物体在接触过程中发生的形变肉眼观察不到,但弹力依然存在,这时可以认为弹力与支撑反作用力数值相等。

(三)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也是一种接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3种。

摩擦力在体育运动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之所以能走、跑,靠的就是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说没有摩擦力,人就会寸步难行。在摩擦力起动力作用的项目中,增大摩擦力以提高运动效果,如跑鞋上装钉子,在体操等项目中使用镁粉等。而在摩擦力起阻力作用的项目中,要减小摩擦力,如滑雪板、游泳衣表面提高光滑性。

(四)支撑反作用力

人体处于支撑状态时,力作用于支点(支撑面)上,支点(支撑面)又反作用于人体,这种反作用力称为支撑反作用力,它是一种约束反力,分为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和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

当人体静止不动站立在地面时,重力使人体压向地面,地面给人体以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称为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R与人体所受重力G相等,人体保持平衡状态,R=G。

当人体处于支撑状态,人体局部环节做变速运动,其结果是给支点(支撑面)以作用力,支点(支撑面)给人体以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称为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局部环节加速度有3种情况:

①加速垂直离开支点。这时产生向上的加速度,支撑反作用力R大于人体所受重力G,增大的值与运动环节质量及加速度成正比,R-G=ma。如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和摆动臂向上加速摆动,人体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减速垂直朝向支点的过程等同于加速垂直离开支点。

②加速垂直朝向支点。这时产生向下的加速度,支撑反作用力R小于人体所受重力G,减小的值与运动环节质量及加速度成正比,G-R=ma。如人体做下蹲动作时。减速垂直离开支点的过程等同于加速垂直朝向支点。

③加速斜向离开(朝向)支点。这时支撑反作用力R与支撑面有一定的角度,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出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