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妊娠与分娩:受精卵发育、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的重要作用

妊娠与分娩:受精卵发育、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妊娠是指卵子受精后,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形成胎儿,直到胎儿分娩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胎盘是妊娠期间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维持正常妊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妊娠两个月左右,hCG的分泌达到顶峰,此后开始减少,妊娠黄体逐渐萎缩,由妊娠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减少。

妊娠与分娩:受精卵发育、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的重要作用

妊娠(pregnancy)是指卵子受精后,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形成胎儿,直到胎儿分娩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时间一般以最后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算起,这样人类的妊娠时间为280 d,如果以排卵开始计算,则人类的妊娠时间为266 d。

(一)受精与着床

受精(fertilization)是成熟获能的精子与卵子融合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受精的部位一般是在输卵管的壶腹部。因此,只有精子和卵子都能适时地到达这一部位,受精过程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知识小贴士

人工授精与试管婴儿

人工授精是指将取得的男性精子注入女性阴道或子宫颈管内,以达到受孕的目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从妇女体内取出卵子,放入器皿中培养后,加入处理过的精子,待卵子受精后,继续培养。当受精卵分裂成2~8个卵裂球时,再将它转移到妇女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胎儿直至分娩。由于这个过程的最早阶段是在体外试管内迸行的,故俗称试管婴儿。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在1978年7月25日诞生于英国剑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与1988年3月10日,由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实施成功。

1.精子的运行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运行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穿过子宫颈管和子宫腔,并沿输卵管运行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受精部位。精子运行的动力一方面依靠其自身尾部鞭毛的摆动,另一方面借助于女性生殖道平滑肌运动和输卵管纤毛的摆动。一次射出的精液中一般含有2亿~5亿个精子,但能到达受精部位的只有15~50个。这是因为精子在向受精部位运行的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宫颈黏液的黏度、阴道内的酸性液体(pH为4)等都对精子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精子的运行也受激素的调节,排卵前的雌激素、精液中的前列腺素均有利于精子的运行;而黄体期的孕酮则阻止精子运行。精子从阴道运行到受精部位大约需要30~90min。

2.精子的获能 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精子必须在女性生殖道内停留几个小时后,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精子获能(capacitation)。研究表明,刚射出的精子由于与精液中的“去获能因子”结合而没有受精能力。精子通过子宫腔和输卵管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去获能因子”水解掉,才能获得受精的能力。获能的本质是暴露精子表面与卵子识别的结构,解除对顶体反应的抑制。

3.受精过程 卵子由卵泡排出后,很快便进入输卵管的伞端,依靠输卵管平滑肌运动和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将卵子运送到受精部位。精子与卵子在女性生殖道中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很短,精子为1~2 d,卵子仅为6~24 d。受精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当精子与卵子相遇时,精子的顶体会释放出多种酶,这一反应称为顶体反应。在顶体反应中释放出的酶,可协助精子进入卵细胞。当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表面的性质即发生变化,如产生某些物质,封锁透明带,使其他的精子难以再次进入。因此,到达受精部位的精子虽然有数十个,但一般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子结合。

4.着床 受精卵在运行至子宫腔的过程中,一面移动,一面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大约在排卵后的第4天抵达子宫腔,此时,受精卵已经形成胚泡。进入宫腔后,开始处于游离状态,大约在排卵后的第8天,胚泡吸附在子宫内膜上,并通过与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入子宫内膜,于排卵后的10~13 d,胚泡完全被埋入子宫内膜中。上述这种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

(二)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

胚泡着床后,其最外层的一部分细胞发育为滋养层,其他大部分细胞则发育成为胎儿。滋养层细胞发育很快,不久就形成绒毛膜,其绒毛突起可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成分以供给胎儿。与此同时子宫内膜也增生成为蜕膜。这样,属于母体的蜕膜和属于子体的绒毛膜相结合而成为胎盘。通过胎盘,既可以实现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又可以起到屏障作用,同时,胎盘还可提供维持妊娠所必需的一些激素。因此,虽然正常妊娠的维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完成的,但胎盘在其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人类胎盘可以产生多种激素,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雌激素、孕激素和人绒毛膜生长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hin,HCS)等。因此,胎盘是妊娠期间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维持正常妊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该激素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生理作用主要有:①与黄体生成素的作用相似,在妊娠早期刺激母体的月经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并使其继续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维持妊娠过程的顺利进行;②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力,防止母体产生对胎儿的排斥反应,具有“安胎”的效应。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第8~10天就出现在母体血中,随后其浓度迅速升高,至妊娠2个月左右达到顶峰,然后又迅速下降,在妊娠20周左右降至较低水平,并一直维持至分娩(图14-5)。由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妊娠早期即可出现在母体血中,并由尿排出,因此,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母体血中或尿中的hCG浓度,是诊断早期妊娠的一个指标。

2.雌激素和孕激素 胎盘和卵巢的黄体一样,能够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妊娠两个月左右,hCG的分泌达到顶峰,此后开始减少,妊娠黄体逐渐萎缩,由妊娠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减少。此时胎盘所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逐渐增加,可接替黄体的功能以维持妊娠,直到分娩(图14-5)。

在整个妊娠期内,孕妇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都保持在高水平,对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起着负反馈作用,因此,卵巢内没有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故妊娠期不来月经。胎盘所分泌的雌激素中,主要成分为雌三醇,其前体主要来自胎儿。因此,检验孕妇血液和或尿中雌三醇的含量,可用来判断胎儿是否存活。

图14-5 妊娠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分泌的变化

IU为国际单位;雌激素的量指相当于雌二醇活性的量

3.人绒毛膜生长素 是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单链多肽激素,具有生长激素的作用,能调节母体和胎儿的物质代谢和促进胎儿生长。最初发现该激素对动物具有很强的催乳作用,故命名为人胎盘催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但后来的研究证明,hPL对人类几乎没有催乳作用,而主要具有促进胎儿生长作用,因此又称为人绒毛膜生长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但hPL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三)分娩与授乳

分娩(parturition)是指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子宫排出体外的过程。人类的孕期约为280 d。妊娠末期,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渐渐提高,最后引起强烈而有节律的收缩,驱使胎儿离开母体。分娩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分娩时,子宫颈受刺激后可反射性地引起缩宫素(催产素)的释放,缩宫素(催产素)可加强子宫肌的收缩,使宫颈受到更强的刺激,如此,直至分娩过程完成为止。至于为什么胎儿发育成熟后就会自然发生分娩,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弄清。在多种动物实验中都能看到,分娩前孕激素水平的下降或功能性撤退是启动分娩的先决条件。

妊娠后,由于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使乳腺导管进一步增生分支,并促进腺泡增生发育,但尚不泌乳,因为此时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过高,能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见第十三章内分泌)。分娩后,由于胎盘的娩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大大降低,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解除,于是,乳腺开始泌乳。在哺乳过程中,婴儿吸吮乳头,可引起排乳反射,促使乳汁排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