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系教育出版:力战职业教育,创造半壁江山

情系教育出版:力战职业教育,创造半壁江山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五”期间,高教社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在这样的氛围下,7月6日下午,社务会专题研究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

情系教育出版:力战职业教育,创造半壁江山

高教社从1954年建社之初即开展职教教材的出版工作,从翻译苏联教材起步,到组织国内作者自编教材,逐步探索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出版。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教社出版的职教教材以普通中等专科学校教材为主。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教材领域,高教社是当时我国中专教材的主要出版机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专教材建设高等学校教材建设一同恢复。

自1978年至1985年,国家连续开展了两轮中专教材建设。国务院1978年2月15日批转的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出版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中专教材编审出版工作原则上应按照该暂行规定进行。198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确定和实施中等专业学校通用教材五年规划的几点意见》,明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部分)负责工科类及工科通用的技术基础课教材的编辑出版。

1975年年底入社后,我在物理编辑室也参与了中专教材的编辑工作。记得最初编辑加工的书稿中就有一套陕西咸阳机器制造学校(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中专《物理》(上、下册)教材。后来参与中专教材编辑工作的还有杨芝馨(负责中专《数学》)、岳延陆(负责中专《化学》)、胡淑华(负责中专《电工》)、马盛明(负责中专《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潘之信(负责中专《机械制图》)等。这些教材的出版,初步解决了当时中专教学的教材问题,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3年高教社正式恢复独立建制之后,各学科编辑室分别承担了相应学科的中专教材编写出版任务。为适应职业高中教育发展,恢复重建后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年初建立了综合编辑室,由其承担职业高中教材的编辑出版任务。1986年11月,综合编辑室正式更名为职业教育编辑室,明确其业务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编辑出版为主。1989年1月,高教社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与理科部、工科部、文科部并列的职教部。

“八五”期间,高教社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紧紧抓住我国职业高中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教社不仅在传统中专教材出版领域持续出版一系列具有权威性、高水平的教育部中专规划教材,而且联合行业部委和地方教育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制订了全国职业高中电子电器、机械加工等30余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出版了一大批教材及配套教学用书,满足了职业高中学校的教学要求。

到了“九五”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教材,特别是职业高中教材的快速发展,高教社职高教材编辑力量不足、已出版的教材质量不稳定、作者资源不足等问题凸显。1998年6月下旬,高教社全社中层以上干部在昌平(清华200号)开会,研讨高教社改革发展问题。在小组讨论会上,有人建议,把职高教材拆分到各学科编辑室,譬如把电类放到理、工编辑室编辑加工。这样既可以减少编辑人员编制,又可以保证书稿加工质量。针对这个问题,当时争论得很激烈。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职教相关编辑加工业务拆分到各学科编辑室;另一种是把各学科编辑室(理、工、文、外语、体育等)所负责的相关中专教材与职高教材集中起来,再加上未来的高职高专等教材,形成职教规模,体现职高教材是高教社教材出版的半壁江山,以便日后更好地发展。若采用前一种意见,意味着高教社负责出版职业高中相关教材的编辑部门没必要存在;若采用后一种意见,意味着必须下决心做改革、破常规。因涉及部门和人事,要做很细致、很艰苦的工作。

1998年6月在昌平(清华200号)全社中层干部会议上留影(自左至右:刘燕、高志英、张增顺、苏雨恒、朱仁、郭思旭)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针对这两种意见,于国华社长慎重思考后提出,改革只能往前推,决不能往后退,不能拆分职教编辑室的业务。因此,这场风波后,职教编辑室保留编制,不仅没有被拆分,反而得到加强。具体说来有如下措施:

一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酝酿各学科编辑室的中专教材并入职教相关编辑室。社务会讨论时有人提出,具体实施也有很多实际问题:现有职教编辑力量不够,与学科编辑室配合采用什么方式(雇佣、代加工等);职教的整体效益怎么核算;如何提高学科编辑室和职教编辑室两个部门编辑的积极性等。

二是调配编辑骨干。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从工科把电工编辑室楼世进、电子编辑室任庆陵等一些老编辑陆续调入职教相关编辑室,充实编辑骨干力量,提高书稿质量。

三是充实编辑力量。1998年下半年,高教社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人员。为了加强中职编辑力量,第一批招聘人员绝大部分被优先安排在职教各编辑室,像席冬梅、陈红、薛尧、王江华、李新宇等都是第一批招聘的人员。

四是改善办公条件。随着职教人员增加,队伍壮大,迫切需要改善办公条件。社里决定租用成都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作为办公场所。1998年年底,职教各编辑室从沙滩高教楼搬出,迁至新址。此间,时任总编辑助理王军伟协助蒋鉴副总编辑负责职教各编辑室的工作。

到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这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6月21日,也就是全教会闭幕的第二天,高教社召开“八大助理”(社长助理和总编辑助理)参加社务扩大会。会上大家学习全教会精神,都纷纷表示,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向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出版集团迈进。7月2日,在全社党员大会上,于国华社长对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提出了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感,要拿出“绝招”“实招”的意见。

在这样的氛围下,7月6日下午,社务会专题研究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作为落实全教会精神的举措之一,决定加强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编辑部,责成我和蒋鉴副总编辑牵头,王军伟、杨祥两位分别协助职教和理工的总编辑助理,整合全社理工、文科、职教等相关业务,尽快完成全社职教(主要是中职)产品归属和人员调整。记得7月9日是周末,社领导在昌平开会,特地把王军伟和杨祥从社里请到会场商议此事。晚上,王军伟和杨祥彻夜未眠,思绪万千,他们矛盾、纠结的心情可以想象,但最终还是着眼于大局,积极配合社领导落实具体调整工作。第二天上午,我和蒋鉴副总编辑又同他俩一道研究确定了职教部门编制和人员调整方案,充实、调整、加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编辑部,为迎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大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调整过程中,为加强职教干部领导力量,社里还把时任社总编辑办公室主任的黄元铭和计算机室主任的鲍湧调至职教编辑部,分别任职教部办公室负责人和电工编辑室负责人。还把张华人力资源部直接调到文化课编辑室任负责人。把孟方调到农林编辑室任负责人。原职教室的杨述先、禹天安、沈秀兰分别任机械、三产、财经室负责人。至此,六个编辑室负责人和一个办公室负责人全部到位。另外,把各学科编辑室的中专课程联络员调整到职教各编辑室,加上社外招聘及教育部公务员转岗来社,至1999年下半年,职教编辑部已有编辑近50名,其中副编审占一半以上。

在调整过程中,相关部门如理工部顾全大局,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有人力支援,而且工作上把中专课程组的联络工作无条件地由理工部转到职教部,还在考核指标上切分了占比很大的利润

至此,于国华社长提出“发力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高教社教材出版的‘半壁江山’”这一目标,已初步实现。

1999年8月初,教育部在包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这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启动了“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于国华社长和蒋鉴副总编辑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后,8月12日,社内召开了有关编辑室主任和各中专课程组联络员会议,传达“包头会议”精神。8月19日又召开了社务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包头会议文件,并研究有关问题。提出主动服务,不打折扣,投入1000万元的启动经费,全力配合职成司工作,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任务。于社长在社务会上再次指出,要把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工作放在高教社“半壁江山”的位置来考虑。9月9日,召开了全体编辑和全社科以上干部近300人参加的会议,邀请时任职成司副司长刘占山来报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这一系列的会议都是为即将召开的高教社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准备。

9月10日,高教社在海淀颐泉宾馆召开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重大,说它是高教社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绝非言过其实。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副司长刘占山、王继平,职教所副所长余祖光、刘京辉到会并讲了话。社领导于国华、刘燕、杨松涛、蒋鉴、郑惠坚、顾恩祥都出席了会议。大会由蒋鉴副总编辑主持,我受于国华社长委托,汇报了高教社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工作内容和举措,特别强调把中职教材出版工作放在高教社整体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视为“半壁江山”。王军伟就下一步高教社职教工作做了部署和要求。会上宣布,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个单位正式成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三方就协作组主要工作、成员、活动内容等达成协议。刘占山、刘京辉和我分别代表三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协作组的成立,为高教社打造职业教育教材的“半壁江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占山(前排中)、刘京辉(前排右)、张增顺(前排左)分别代表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高教社签署合作协议

在此期间,高教社还作为协作组成员,参与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82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相关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的开发工作。200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立项及管理意见》,高教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迈入了“国规教材”系列,承担了千种国家规划教材中60%以上的出版任务,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之首。

时至今日,高教社中职教材编辑队伍不断壮大,贾瑞武从中心主任晋升为高教社副总编辑;出版规模已超过7亿元码洋。再加上高职高专教材,高教社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每当念及这样的成绩,我总会想到“九五”这段历史。这在职教发展史上虽是一段插曲,鲜为人知,但留下的记忆是永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