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越高,就能养活越多的人口,随之而来也会积累更多的财富。
水稻原产于中国。
中国北方有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南方则有规模与四大文明相当的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发展的是以谷子、大豆等为主的旱地耕作文化,而长江文明则是稻作文化更为发达。
一些历史资料证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起源时间不相上下。公元前5世纪,气候逐渐变冷,住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人们向着适宜农耕的温暖的南方地区迁移。当时的南方地区湖泊、河流众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广人稀,农业开发相对于北方黄河流域较为落后。随着南迁陆续进行,长江流域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空前的人口压力有效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于是,适宜在南方湿润环境下生长的水稻产量便大幅提高,很快便跃居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后,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北方黄河流域的人就与原先住在南方长江流域的人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战斗,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争霸也与此紧密相关。
在这场名垂青史的吴越争霸战争中,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国灭亡。战败的越国人一部分逃到了山岳地带,并在险峻的大山中开辟了梯田;还有一部分人被迫选择东渡出海,这群人最后漂流到了日本列岛。此时的日本正处于绳纹时代[1]后期到弥生时代初期,水稻刚传入日本,越国人带来的稻作技术相对成熟。从此,稻作便在日本列岛迅速扩展开来。
日本,可能是受中国稻作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
水稻虽然在东南亚等地广泛种植,但只不过是众多作物中的一种。在食物丰富的热带地区,水稻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从东南亚传来的水稻,种植地域的最北面正是日本列岛。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粮食不足一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日本用较长的时间引进了水稻。为了获取稳定的粮食供应,日本大力推广稻作,发展农业,水稻在日本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作物。甚至可以说,日本文化及日本人自我身份认同的基础就在于稻作。
稻作传入日本以前,芋头是日本人的重要粮食。
在狩猎采集时代,日本人把能够提取淀粉的食物称为“Uri”。栗子(日语发音为Kuri)、核桃(日语发音为Kurumi)等的发音就是从“Uri”发展而来的。另外,百合的球根也是一种淀粉来源,百合(日语发音为Yuri)的发音也是源于“Uri”。
芋头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区域也被广泛作为主食。芋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传入了日本,并且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芋头文化圈。
如今,芋头被作为日本主食之一的痕迹仍然留存。例如,过新年的时候,有的地方人们会吃用糯米做成的年糕,同时,在新年菜肴中,也一定会有芋头;日本一些地区将中秋节称为芋头节,并且还保留着供奉芋头的习俗。
稻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除了碳水化合物,也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还有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各种营养物质达到了完美的均衡状态。
稻米唯一缺少的营养素,就是氨基酸中的赖氨酸,而大豆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所以稻米与大豆搭配食用,营养更全面。日本人习惯用米饭配味噌汤,这在营养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幸运的是,亚洲很多地区都具备了种植水稻的优越条件。
季风就是指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从南亚的印度到东南亚,从中国南部到日本,都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这一地区被称为亚洲季风带。
在每年五月份左右,亚洲大陆气温升高,产生低气压,风就从印度洋上空的高气压区吹向大陆,形成季风。季风受到大陆上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后向东改变行进方向,湿润的季风就带来了降雨。此时亚洲各地处于雨季,特别是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会进入梅雨季节,由此而形成的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非常适宜水稻的种植。(www.xing528.com)
不仅如此,到了冬季,北风从大陆吹来。大陆吹来的风受到日本列岛山脉的阻挡后会形成云,在日本海一侧形成大量降雪。等到了春天,冰雪消融形成河流,丰沛的雪水也可以滋润大地。
尽管如此,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不是雨水越多种植水稻就越容易。要种植水稻,必须要有能够储水的水田。然而,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日本为例,日本地形的特征是山地陡峭,山间降雨会一泻而下流入平原,引起河流水位上涨导致水灾,所以,日本的平原地区多是一些人类无法居住的湿地地带。但如果住在高地,雨水又会流走,无法保证水田用水。因此,即便降雨很多,要开辟水田种植水稻却并不简单。
要开辟水田,必须要引导从山上流下来的河水淌到水田的每个角落。这样,从大河中引出小河,再从小河将水引到水田中,通过在水田中储水,山地降雨就不会一下子流到海洋中,而是慢慢地流动,滋润着大地。
人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劳动,花费了大量时间,将河流泛滥的平原改造成了水田。为了确保供水,还开凿了人工河。有人说:“水田发挥着大坝的作用。”其实,这并不单是因为它的储水功能,还因为它可以将湍急的河流变缓,使河流在缓慢的流动中滋润大地,涵养地下水。
随着土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掌握了开凿护城河、筑造土堡垒、堆砌石城墙等的要领,并在山间也能开辟水田了,这就是“梯田”。
无论是哪种形式,处处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其实,“稻米”不单是粮食,也是不折不扣的“货币”。开辟水田,生产稻米,这与创造金钱别无二致。用现在的话说,稻米代表着“金钱”,开辟能够产出稻米的水田,是有投资效果的。
特殊时期,稻米还能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比如,在战争后的混乱期,战时发行的纸币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废纸。相比之下,稻米可是实实在在的粮食。不管穷人还是富人,没有粮食就是死路一条,食物拥有最普遍的价值。由于粮食短缺,稻米远比货币或昂贵的首饰要有价值。
日本的江户时代就曾确立过用稻米发挥货币职能的经济体系,即米本位制。日本江户时代,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自然灾害、饥荒依然存在。如果将经济活动的重点过多地置于货币上,就会产生腰缠万贯却惨遭饿死的结果。反之,如果将稻作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各藩为了搞活经济,就会致力于粮食增产,这样就能构筑起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粮食供给链。
水稻喜欢炎热、湿润的生长环境。在相同的耕作技术下,水稻的亩产量更高,往往是小麦等谷物产量的数倍。与小麦等其他作物相比,一粒水稻的选留稻种可以产出700—1000粒米,这是其他作物所不具备的惊人生产力。
在15世纪的欧洲,小麦种子的收获量只是播种量的3—5倍。与此相对,在17世纪江户时代的日本,水稻种子的收获量是播种量的20—30倍,水稻的确是生产效率极高的作物。如今,水稻的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110—140倍。
水稻产量越高,就能养活越多的人口,也利于推广种植,随之而来也会积累更多的财富。
稻作不仅带来了稻米,还带来了制作青铜器、铁器等最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也是促进稻作推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用于稻作的土木技术和铁器制造技术被用于战争,立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军事力量。人类文明又得到了繁荣和进步。
稻作在全球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中国的总产量位列首位,印度的种植面积最多。当前,中国水稻科技创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更是拥有无可撼动的技术优势。
杂交水稻是指用两种遗传上有差异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他和他的团队攻关的超级稻育种项目,水稻产量屡次创世界纪录。中国用地球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