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掠影

上海市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掠影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点力平衡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状态,因此学习共点力的平衡为后续学习力和运动之间关系拉开了序幕。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条件及其平衡条件的应用三部分内容。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学生对二力平衡的认知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演绎得出三力平衡应该满足的条件,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予以验证,在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之后获得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上海市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掠影

本设计选自上海市现行高中物理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D节,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是之前所学力学知识和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共点力平衡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状态,因此学习共点力的平衡为后续学习力和运动之间关系拉开了序幕。

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具体问题,需要选择相互作用的对象、分析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列出相互作用关系的方程,这是一种分析物理问题基本而且重要的思路,这种核心思路和视角,普遍用于力、电、热等问题的分析,是概念和规律的提炼,是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重要内容。

本次授课的学生为市示范性学校理科班的学生。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有良好的表达意愿。在本章前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力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本节课中学生将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获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初步学会应用这个条件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应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条件及其平衡条件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采用“情景-探究-应用”的模式组织教学。基本思路是:从“马踏飞燕”“高铁上立硬币”等实际现象作为情景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平衡状态和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在二力平衡的认知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演绎得出三力平衡应该满足的条件,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予以验证,在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之后获得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应用环节,通过例题尝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的应用——设计风洞测力仪,以作业题的形式呈现,根据时间做机动安排。(www.xing528.com)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采用的方法是:先创设情境,学生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并通过实验的视频资料看到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力情况与静止时相同,从而理解将两种不同的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的本质力学的原因,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迈出第一步。在学生对二力平衡的认知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演绎得出三力平衡应该满足的条件,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予以验证,在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之后获得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规律的构建过程:从二力平衡条件到三力平衡条件的得出,学生先经历自主推理演绎表达,然后再通过演示实验予以验证;在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环节中,请学生在示例体验的基础上,自行归纳出应用平衡条件的一般步骤。

本设计还注意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通过图片、视频,建立平衡的概念,平衡条件的应用也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