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厥崛起及贺兰山战区

突厥崛起及贺兰山战区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突厥“控弦数十万”,不把中原的北齐、北周政权放在眼里,并讥笑中原政权的皇帝是突厥大汗的“两个孝顺儿”。由于这场不义战争的失败与打击,突厥内部矛盾日益加深,分裂为东、西二部。东突厥除启民可汗与隋友好之外,都蓝可汗及其死后继位的达头可汗都与隋廷为敌,贺兰山一带成为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区,隋廷在贺兰山东麓先后设立州、郡和总管府,以防突厥军越贺兰山内犯。

突厥崛起及贺兰山战区

突厥各部落于十六国或北魏时期,由多个北方游牧民族融合而成。西魏大统十二年至废帝元钦元年(546—552年),在首领土门(阿史那氏)领导下,打败铁勒、柔然诸部族,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土门死后,汗位传子科罗(号乙息记可汗),仅一月死,但未传位其子摄图,而是传于弟俟斤,是为木杆可汗。在这位大汗领导下,突厥成为继匈奴、鲜卑之后的又一个漠北强大草原汗国。时西魏宇文泰政权曾以长乐公主下嫁。木杆可汗也嫁女阿史那给北周皇帝宇文邕。中原北齐、北周两政权均讨好来自北边的这股势力,作为外援争夺天下。木杆死后,也舍子大逻便而传位于弟,称佗钵可汗。当时突厥“控弦数十万”,不把中原的北齐、北周政权放在眼里,并讥笑中原政权的皇帝是突厥大汗的“两个孝顺儿”。北周还于静帝大象二年(580年)下嫁千金公主为佗钵可汗妻。此时突厥势力不仅控制了大漠,还时时越过贺兰山内犯,成为北方的一大边患。

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后,突厥在沙钵略可汗的治理下更加强大,有控弦之士四十万。沙钵略可汗之下,又封庵罗、大逻便、玷厥(原西部室点密之子,称达头可汗)为小可汗。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加之千金公主(按民俗改嫁沙钵略)为了复仇而不断挑唆,“日夜言之于沙钵略”,于是沙钵略于开皇三年(583年),率各部四十万骑兵,由灵州跨越贺兰山、黄河,经木峡关、石门关(均在今固原六盘山东麓)南下关陇地区掳掠,胡骑所过地方,“杀害吏民”“六畜咸尽”。在隋军的奋力反击下,突厥大败。公主无奈,反过来又劝可汗与隋议和称臣。隋廷赐千金公主杨姓,改封大义公主。由于这场不义战争的失败与打击,突厥内部矛盾日益加深,分裂为东、西二部。

西突厥势力范围在西域不在本志记述范围之内,从略。(www.xing528.com)

东突厥,一作北突厥,开创者应是沙钵略(亦作始沙罗)可汗(名摄图)。他在侵隋战争失败后,被迫称臣并迁至漠南。沙钵略卒,弟处罗侯继位(称莫何或叶护可汗)。处罗侯卒后才由沙钵略子雍虞闾继汗位,称为都蓝可汗。后因都蓝反叛,隋廷又封处罗侯子染干继位,称突利可汗,后改称意利珍豆启民可汗。隋廷先后下嫁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为其妻。因为启民可汗一直与隋朝保持友好关系,其部族遂迁入北边河套的“河南地”。

东突厥除启民可汗与隋友好之外,都蓝可汗及其死后继位的达头可汗(自称布迦可汗)都与隋廷为敌,贺兰山一带成为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区,隋廷在贺兰山东麓先后设立州、郡和总管府,以防突厥军越贺兰山内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