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坚守生态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构建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求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避免和遏制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攫取和掠夺行为,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系统能够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社会经济在良性的循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自然生态环境直接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财富之母”。人类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我们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这样,绿水青山也就直接可以转变成金山银山。此外,金山银山不只是金钱意义上的财富,还包括诸如审美、文艺创作等精神文化财富。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优势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核心内容。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色发展,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这是新时代增加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2018年3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生命共同体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唇齿相依的一体性关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之间的合理配置和统筹优化对人类健康生存与永续发展的意义。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山水林田湖草充满生机活力和健康安全的体现,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提升幸福度的象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从哲学的高度理解人与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不仅存在着能量的相互交换,而且也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关键是要有大格局,让各相关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在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类生存发展与生态的平衡,强化和完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就是要针对一些领域存在制度空白、无法可依的情况,针对部分领域存在现有制度落后于环保实践的情况,解决好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真正构建起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生态共识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落地生根,转化为全国人民的积极行动和巨大合力,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中国图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同住一个地球,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共同面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连为一体,一国的生态环境,直接间接地具有了全球价值和人类价值。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走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的发展大势。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负责任大国,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既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而承担的应有责任。

(二)构建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

1.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良好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坚守生态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天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过得既幸福又健康,这就是百姓心中的梦。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要大力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注重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只有当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习惯,生态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内核。(www.xing528.com)

2.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才可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扩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重、扶大扶优扶强与选商引资引智并重,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抓好全域旅游,促进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3.目标责任体系

目标责任体系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明确政府部门相关主体权责配置并实施问责的体制机制,是生态文明体制的组成部分。生态环保目标落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是关键,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政绩观,就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担当。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4.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就要求从治理手段入手,提高治理能力,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5.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首先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处理好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包括妥善处理好国内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生态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问题,这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着力点,是最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六项基本原则和五大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为今后一段时期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