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保护区大型真菌图鉴

甘肃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保护区大型真菌图鉴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距城区仅15 km。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稀有野生动植物、古文化遗迹和地质遗迹,拥有黄土高原保存较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属于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植被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

甘肃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保护区大型真菌图鉴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距城区仅15 km。其范围东起平泾公路甘沟大湾梁,西至泾源县界,南至大阴山,北至西兰公路,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6°26'18″~106°37'24″,北纬35°25'08″~35°34'50″,总面积162.83 km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稀有野生动植物、古文化遗迹地质遗迹,拥有黄土高原保存较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太统—崆峒山为突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石质山区,属六盘山系的支脉,周边为黄土梁峁丘陵,因此整个保护区地形复杂,主要有侵蚀构造中山地、侵蚀构造低山地、堆积侵蚀黄土丘陵区、堆积侵蚀河谷阶地5种地貌类型。保护区平均海拔为1850 m,最高峰位于太统林场东北部的太统山,海拔为2234 m,最低点在崆峒水库坝面下,海拔为1456 m,相对最大高差为778 m,辖区内主要山岭有太统山、崆峒山、大阴山、大帽山、杨家山、香山、祁家山等,峡谷主要有崆峒后峡、泾河峡谷、十万沟等。保护区内的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是泾河和其一级支流胭脂河,其中分布于全境的泾河水系是黄河的五大支流水系之一,主流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内六盘山以东,横贯全区,在保护区内流长15 km,区内大小河流共11条。

保护区处于东亚季风区边缘,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秋温热湿润,多东南风。年均气温8.6℃,最高气温出现在6~8月间,月均气温18℃左右,7月平均最高温21.0℃;最低气温出现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间,月均气温-4℃左右,1月平均最低温-5.2℃,气温日较差11.6℃,年较差26.2℃。年极端最高温差达37.3℃(1944.8.3),年极端最低温达-25.4℃。初霜期在每年10月初,终霜期为翌年4月底。年均风速2.1 m/s。年均日照时数2 424.8 h,日照率55%。全年日照日数平均为208 d。由于受东南、西南海洋性暖湿气流、西北干冷气团和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区空气湿度大,年均气压866 hPa。年平均降水511.2 mm,且多集中在7~9月,其间多连阴雨、暴雨冰雹,日最大降水量67.7 mm。7~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53.6%。降水的变率大,冬季降水则极少,仅占全年的2%左右。冬季积雪较厚,时间较长,积雪平均厚度达25 cm。年蒸发量为1430 mm左右,是降水量的2倍多。(www.xing528.com)

保护区属于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植被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保护区植被主要有4种类型:①温带针叶林,主要是华山松林和油松林;②夏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以栎属、桦木属、杨属、椴属为主;③落叶阔叶灌丛,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山地和沟谷,其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灌木层和草本层;④草甸草原,最常见的是白羊草草原和长芒草草原。其中,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分布落叶阔叶林,主要是以辽东栎林为山地前缘地带的森林顶级群落类型,此外还分布有山杨林和白桦林;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以白羊草为代表的草甸草原和耐旱灌丛。

保护区是黄土高原地区物种资源与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蒙新、中国—喜马拉雅等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