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建 冯 军
1969年2月,一批北京知青告别父母和家乡,来到贫瘠偏远的志丹县向阳沟山村插队落户。他们把青春、心血和汗水挥洒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奋斗的足迹!40年后,这批返回京城的知青魂牵梦绕着插队山村的乡亲们,想方设法为老区的建设、教育事业作贡献。而创立并实施“助学成才奖学金”,则集结了老知青们报答乡亲们当年养育之恩的情怀,了却了他们回城后为第二故乡再尽微薄之力的心愿。
向阳沟村民向北京知青赠送的锦旗
此事缘起于2004年10月,当20名北京“老知青”重返向阳沟,踏上那久违的山山峁峁,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后复苏的黄土地,一口口黑琼喷发的油井,一项项正在兴办的建设事业,都非常高兴……但走进村中老乡家里拉家常,知青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村民已解决温饱,但仍不富裕,知青们真想用自己的力量对特困户扶贫帮困一下。因为当年就是这些乡亲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周河水、小米饭把我们养育,教会我们做人。但苦于我们这批知青都是工薪阶层,财力有限,并且就是拿出些钱,暂时救几户穷,也无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怎么办?金风飒飒的村落间,当听到几位有见识的向阳沟乡亲紧紧拉住知青的手迫切动情地说:“当年,你们为陕北农村带来了知识,打开了我们的眼界,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想和你们一样啊,能读书上学,将来才能有前程!”热切的期望使知青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一项为老区建设和向阳沟山村后代造福的“助学成才”计划,在黄土地和知青心坎间孕育萌生了!
回到京城,许卫、冯军等几位知青先后来到小建家商议。大家感到:一次性捐款,解“燃眉之急”,不如“从长计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知青们一起捐款,创立“助学成才奖学金”,资助老区后代上大学,并由此形成山村年轻人学文化,学技术的风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问题。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众知青倾注心血,共同制定了《向阳沟北京知青助学成才奖学金章程》,起草了《北京知青致向阳沟乡亲们的信》,并确定了相关环节的“负责人”。这些已经各自有工作,分散多年的知青们,今天重又聚在一起,找到了当年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的感觉。
2005年五一节,原向阳沟大队的二十几名知青聚会,正式为助学金项目捐款。他们中有教师、工人、医生、干部,有企业负责人,外地的知青来不了,也托亲友带来善款,几位已办退休的老知青,也闻讯赶来,把自己的退休费献上。此时,一张张带着体温、饱含情谊的钞票从知青手中送来,汇入“档案袋”;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伴着和煦的春风传送:“这钱不多,表份心意!”“快给考上大学的志丹娃寄去!祝娃们早日成才!”
温暖的春阳下,“助学成才”这株蓓蕾迎着春风绽放了!按照《奖学金章程》,原向阳沟大队村民的后代,考入大学本科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考入专科的奖励1500元。第一批考入大学的何美芸等5人的奖学金,于2005年5月6日寄出。
当考上大学的村民后代接到奖金和一封封贺信时,激动万分。后山三队陈兆祥的孙女陈春梅考上了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因看到母亲到处奔波筹集学费的艰辛,曾难过地想放弃上学,2000元“助学成才奖学金”寄到家后,她看完贺信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信任与激励,“这不仅仅解决了我下学期的生活费,还真诚教导我不要放弃,北京的叔叔阿姨正看着我的进步呢!”终于圆了她的大学梦,在山村传为佳话。胡海芳的孙子张保宁考上了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在北京知青的支持鼓舞下,他奋发学习成绩优秀,两次荣获学院的“二等奖学金”。当年因家庭贫困被迫改嫁到县城里的胡海芳听到喜讯,欢喜得热泪盈眶,不顾66岁的高龄回到30里外的村里找到孙子,急切地拉着保宁给北京知青写信,动情地给孙子讲述当年知青插队吃苦奋斗,建设农村的故事,教导保宁懂得吃苦,学会做人,向知青叔叔阿姨学习。夜深了,老人戴上花镜伴着村旁周河的涛声,还在灯下为知青绣出一双双鞋垫。这一针一线凝聚了志丹人民几代人的深情啊!
李正孝的孙子李文隆考上了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接到奖学金,妈妈高兴得要做几双陕北的“千层底”寄给知青表心意;王玉斌、赵占芳等家长用大红纸写来感谢信,有的家长亲手炒了南瓜子寄往北京。“礼轻情义重”啊!这双双绣花鞋垫,白生生的瓜子,红格丹丹的信笺,蕴涵了老区人民多少情谊啊!谁也无法说清!
2006年至2007年夏,向阳沟村又先后有13个志丹娃考上了省内外大学。老知青们看到老区村民的后代勤奋学习,踊跃报考大学的热情这么高,十分欣喜。在第一批奖学金捐款用完的情况下,2007年11月12日,知青们又高兴地再次进行了第二次捐款。为不给那些下岗、已退休的知青增加负担,聚会没有通知他们,可捐款时,大部分人都来了。2007年春节前夕,知青们给每位考上大学的村民家里寄去慰问信,把首都人民的欢乐送往陕北农村。孟春、盛夏、仲秋又几次接待向阳沟村民后生们来京参观农科实验基地,游览北京名胜。首都人民与陕北乡亲的情谊源远流长!
自2005年春天,我们原向阳沟大队的30名老知青,创立“助学成才”奖学金,启动开展“助学成才”行动以来,历经三年时间,“助学成才”这株逢春萌发的春芽,在我们30颗红心的呵护、培育下,已枝繁叶茂,结出硕果。
到2007年底为止,30名老知青共捐献善款32500元,经我们激励、捐助,向阳沟村已先后有18名原一、二、三、四队乡亲们的后代考上了延安、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大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11名,专科7名。按照考入大学本科奖励奖学金2000元,专科奖励1500元计算,已发放“助学成才”奖学金32500元,寄出祝贺信函20余封。为表达感激之情,向阳沟村委会和11名考入大学的志丹娃,先后写来13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汇报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学习成绩和对理想的追求,并敬献北京知青两面锦旗,上面深情撰写:“昔日知青情意深,今朝支教系故里”、“情深义重不忘家乡”。(www.xing528.com)
目前,远在千里之外的向阳沟山村,在那我们曾洒下汗水浇灌过心血的黄土地上,陕北乡亲子弟们勤奋学习、进取成才已蔚然成风;报考大学、读书深造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热潮。2007年度高考,又有7名村里娃考上了大学,2008—2009年度,更有志丹新人“金榜题名”。群情振奋,形势喜人,一代崭新的志丹娃正在茁壮成长!
在这“助学成才”行动中,每一名老知青都作出了一份贡献!愿我们永葆这颗爱心,这种精神,为我们的第二故乡,为向阳沟的乡亲和他们的后代祝福!
谨此铭记。
2009年3月
附:
原双河公社(向阳沟大队)北京知青
捐献“助学成才奖学金”名单
张小建 李 华 冯学军 张涤尘 郑 钢
何新明 方元平 王林林 孟宪敏 张新华
陈晨光 王 珊 杨 昭 李云艳 许 卫
张 凡 谷志杰 徐 英 王英媛 陶家平
葛玉芝 李晓鸣 张德惠 胡向东 冯志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