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应带着问题去观察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最好有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知道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观察活动在一定的思维启示和要求下进行。建立这一活动过程,不应靠平铺直叙的讲述,而应根据思维内容的层次设问质疑,引发观察前的思考和观察的取向及重点。
观察是手段,旨在发现和探索。是要将观察得到的信息,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达到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目的。在观察时,学生往往容易被事物的性状和表面现象所吸引,并停留在单纯的感官被动反应上。对于此,我们在观察前可以先设问质疑,引发相应的思维活动。
比如,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在观察前应提出一些问题:氧化铜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氢气通入试管之前要验纯?经验纯的氢气通入试管中,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才对试管中的氧化铜进行加热?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物质是什么?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至室温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对思维的引发和引导,带着问题去观察,从而达到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技术原理的目的,通过感性知识得到理性的认识。这样的观察才能准确、有序、完整、细腻,从而提高观察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关键。其中,学生的问题离不开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可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确定研究的主题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确定主题。课堂的观察往往是老师创设一些实践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的主题。
另外,还可以用提纲法进行观察前的提问。在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之前,老师可以列出观察提纲,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比如,学《爬行动物》观察壁虎时,老师可以结合挂图或幻灯片出示提纲:
1.壁虎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壁虎怎样运动?
3.为什么壁虎在墙上不会掉下来?(www.xing528.com)
有了提纲,学生就能依据提纲的基本内容有序地进行观察。
当然,父母的提示引导也很重要。父母可以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内容和要求,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比如,在孩子玩风车的时候,父母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去观察:风车什么时候转?什么时候不转?为什么拿着风车跑的时候风车就转得快些?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具体要求,孩子就会带着家长提出的问题,集中注意力去仔细观察,从而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前,老师可以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就会有目的地去思考。
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①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将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又如,在观察根对矿物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①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②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③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④如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老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装片,让全班学生对比观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了错。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解离时间短,二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出现颜色过浅,学生会分析出可能是漂洗和染色时间短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实验中,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主动提出问题,如某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不这样做会怎样,对实验的某一步进行改革……
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培养了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超级链接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提问题,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的。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不能不耐烦,也不能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