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激励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激励计划,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主要有股票期权和绩效股两种方式。“股票期权”是允许经营者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的权利。

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目标也不同。他们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导致利益冲突。企业必须协调这三方面的利益冲突,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与协调

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

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所有者的目标是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管理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是增加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并希望付出一份劳动便得到一份报酬。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的目标,伤害所有者的利益。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

(1)道德风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他们没有必要为增加所有者财富而冒险;他们不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从而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样做,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所有者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

(2)逆向选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目标。例如,装修豪华的办公室,购置高档汽车等;借口工作需要乱花股东的钱;或者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

2.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

为了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一般有两种方式:

(1)监督

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其条件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经营者了解的信息比股东多。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路是:股东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时,减少其各种形式的报酬,甚至解雇他们。

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是必要的,但受到监督成本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监督。监督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愿的行为,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2)激励

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激励计划,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主要有股票期权和绩效股两种方式。“股票期权”是允许经营者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股票未来的市场价格高于约定价格的部分就是经营者所得的报酬,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从而增加所有者财富。“绩效股”是企业运用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绩效,并根据其绩效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绩效,从而增加所有者财富。

无论是股票期权还是绩效股,都存在一个给予经营者股票数量多少即报酬高低的问题:报酬过低,不足以激励经营者,股东不能获得最大利益;报酬过高,股东付出的激励成本过大,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激励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通常,股东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其最佳的协调办法是能够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和最小的办法。(www.xing528.com)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利益冲突与协调

1.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当公司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也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

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划到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其常用方式是:

(1)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如果高风险的计划侥幸成功,超额的利润归股东独享;如果计划不幸失败,公司无力偿债,债权人与股东将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2)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旧债券价值下降的原因是发新债后公司负债比率加大,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企业破产,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加、价值下降。

2.所有者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的协调

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契约限制

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

(2)终止合作

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三)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

企业的目标和社会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企业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自然会使社会受益。企业的目标和社会的目标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企业为了获利,可能生产伪劣产品;可能不顾工人的健康和利益;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可能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等。

股东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人,他们在谋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应当损害他人的利益。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公众利益的法律来调节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一般说来,企业只要依法经营,在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就会使公众受益。但是,法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有可能在合法的情况下从事不利于社会的事情。因此,企业还要受到商业道德的约束,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进一步协调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