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础设施投资的这一不可分性决定了其初始投资规模巨大的特征。即使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竞争者也难以进入市场,这强化了这些基础设施服务的自然垄断特征。这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庞大的固定成本构成,与使用者数量相关的变动成本很小,这一技术性特征直接决定了基础设施领域的自然垄断现象。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尽管基础设施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但归总起来,大多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一)基础设施的基础性特征

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产业或部门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与其他产业或部门相比,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产业或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其他直接生产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如交通通信、动力设施是一、二、三次产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其他生产部门(也包括本部门)生产和再生产时所必须的投入品,如电力和水的供应等;第三,就价格构成来看,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构成了其他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这一基础性特征表明,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价格变动,必将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连锁发应。为此,基础设施又被称为“社会先行资本”,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先行性”作用。

(二)基础设施的外部经济性特征

从企业层面看,基础设施的外部经济性是指其“利润常常通过许多间接的因果关系回到整个社会,而不直接回到创办的企业家手中”,即基础设施产业和部门的社会收益高于其经济收益。从区域层面看,基础设施的外部性作用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是引起区域产业集聚和创造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现代工业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会导致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取得都有赖于基础设施所创造的要素和产品空间转移以及生产交易的便利。只有基础设施发展了,企业的市场范围才得以不断扩大,才能实行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也正是由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才引起生产和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中,由此创造了另一种规模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中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反过来又推动基础设施部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刺激了基础设施产业自身的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正是基础设施在企业和区域层面表现出的上述外部性特点,使其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都通过实施积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发展。

(三)基础设施的空间依附性特征

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空间效应。一方面,基础设施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区域空间而存在,受到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具有区位稳定性,一经落成,不易移动,且周围地区通常不再进行类似的建设,因此基础设施服务显著表现为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例如,供水服务是在一定水压下将自来水输送到特定区域;交通服务是在特定的线路上运送货物或人口;供电和供气服务是将能源输送到一定地区。基础设施服务的地域空间依附性特征使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与一定的区域和特定的线路相对应,这使得基于区域层面研究基础设施配置问题在指导实践上具有重大价值;与此同时,对使用者而言,不同区域、不同线路的基础设施提供的同一类型服务是不具备显著替代性的,异地的同类企业难以与本地企业展开竞争,这可能导致区域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失当及提供服务的低效率的现象。

(四)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具有时间上的不可分性(www.xing528.com)

与直接生产部门相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形成生产能力的周期很长。以交通运输业为例,铁路线路建设一般需要5—8年的时间,加上建设前期的工作,往往需要十多年时间,而大型运输网的建设通常需要几十年时间。因此,基础设施必须在建设时间上比其他直接生产投资先行一步,以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经验来看,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都普遍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这在促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周期长导致其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因此大型基础设施和服务于全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往往由政府直接投资,或者由政府与私人合作投资进行建设。从各国实践来看,基础设施规模大小与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之间并没有绝对联系,如美国的阿拉斯加石油管道就是由民间私人投资建设的,总投资额高达80亿美元。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仍主要以政府为主,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

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初始投资规模大,且投资具有“不可分性”。由于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如交通基础设施等规模宏大,各部分联系紧密,互为依存条件,只有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必须具备最低限度的大量投资作为初始资本,而零星、分散的投资往往无效,这就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不可分性。例如,在修建一个水电站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修筑水坝和发电站,购买发电和通信设备,而且需要修筑运送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公路,以及建筑安装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设施等,这些投资预算数额巨大,且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投资建设水坝,而没有相关配套设施,即使电站建成了也不能投入使用。修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也是如此。正是基础设施投资的这一不可分性决定了其初始投资规模巨大的特征。

二是基础设施具有大量的沉淀资本。大多数基础设施资本具有耐用性、专用性和非流动性,资产不易出售或转换用途,具有凝固性特征,因此投资一旦实施,就会形成大量的沉淀资本。这些沉淀资本远远超出了基础设施运营中的变动成本,因此在客观上形成了市场进入障碍。即使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竞争者也难以进入市场,这强化了这些基础设施服务的自然垄断特征。

三是规模经济特征明显,规模效益巨大。当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其提供服务的成本会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庞大的固定成本构成,与使用者数量相关的变动成本很小,这一技术性特征直接决定了基础设施领域的自然垄断现象。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为例,其产品生命周期长,营运成本相对固定,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客源量的增加,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经济效益逐步增长。这意味着当交通运输及其他类似的基础设施产业或部门,如管道供排水、电网、煤气电信等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通过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一个网络比通过多个网络提供同一服务更为经济节省,也更符合社会经济效率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