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究文化的内部层次

深入探究文化的内部层次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如我国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两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就将文化分为数十类。如中国古代礼制对人们衣食住行的种种规定,就淋漓尽致地体现着等级社会的差别观念。其三,制度文化一经建立,又反过来影响物质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如中国历史上的“贱商”制度压抑了工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深入探究文化的内部层次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根据层面大小,文化可以有多种分类。如我国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两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就将文化分为数十类。较宏观的审视,是将文化按其最大特质层面进行划分并说明其相互关系,即文化结构的研究。有的采用五分法,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人本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有的采用四分法,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这里采用三分法,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物质文化的产生,源于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各种特殊形式。这种方式体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由此决定了一定社会的全部物质生活面貌,并呈现为各种物质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日用器物文化、劳动工具文化、工艺技术文化等。它贯穿在人的全部物质生活中,因而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水平密不可分。从文化内部的关系看,物质文化中大量凝聚、积淀着制度文化的因素,如古代之所谓“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同时也凝聚、积淀着精神文化的因素,如不同建筑风格体现不同文化精神。物质文化具有三种作用:其一,满足人的实际需要;其二,具有标示作用;其三,具有寓托作用,如酒文化茶文化中寓托的深远意味。从物质文化所处的时空关系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总是随着经济的转换而改变原貌,如交通上有人力车文化与摩托车文化;也具有民族性,例如,平原上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物质文化面貌迥异。

制度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产物,如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不是个人的,而是联结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的,任何社会为了保证其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都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结构中,这种结构被提升到规范、规则的层面,就成为制度。例如,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家国同构、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就是从现实的等级结构中提升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名教而形成的。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作用有三个特点。其一,制度文化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理论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而自觉建立的,必然以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理论观念为指导。其二,制度文化中总是凝聚、积淀着观念形态的文化。如中国古代礼制对人们衣食住行的种种规定,就淋漓尽致地体现着等级社会的差别观念。其三,制度文化一经建立,又反过来影响物质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如中国历史上的“贱商”制度压抑了工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在人的精神领域的反映和汇聚,是文化在人的知、情、意中的投射、表现和凝结。根据存在方式的不同,精神文化可以大概分为显和隐两部分。显的部分是指心理、观念对象化为一定的意识形态,即所谓物化的观念形态文化,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伦理学说、艺术宗教哲学等。隐的部分指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其一,表层结构,指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其二,中层结构,又称观念积淀层,指人的心理所含的关于经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观念因素。其三,深层结构,指心理最深、最原始的精神实质。由于人的大脑是一个系统、有机制约的整体,所以人的心理结构也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心理结构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它们与物化的观念形态文化之间也存在密切的交互影响,而社会意识形态内部各体系,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伦理学说、艺术、宗教、哲学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普遍状况,因此,精神文化具有时代性。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因其地理、历史、经济等环境的制约而具有不同的民族性。一定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为一定时代的制度文化所制约的,特别是国家制度,更是强有力地决定着主导的观念形态文化,使之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为巩固政权服务。精神文化归根到底是由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所决定和制约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考察任何精神文化时都应该特别注意的。

总之,根据种种文化各自的特质及其相对独立性,把它们划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类。它们是一个系统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结构。物质文化中渗透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为物质文化所决定,但其建立又以一定的精神文化观念为前提,而其中又凝结、沉淀着精神文化,而它一经建立又反过来给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重大影响。精神文化最终为物质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但又要受到制度文化的制约,并且也反作用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有机网络,是一个与自然相区别的包含无限意义与价值的文化世界

为了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学者纷纷提出了企业文化的结构模型或理论。例如,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四层次模型,认为企业文化由内向外依次是价值观、礼仪活动、英雄人物、符号系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沙因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可观察到的人造物、公开认同的价值观、潜在的基本假设三个层次。也有不少人将企业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例如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物质形式和观念形式等。这些不同的结构划分都有其合理性。(www.xing528.com)

综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为科学准确地描述企业文化的结构,本书把企业文化划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如图2.1所示。理念层决定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制度层是理念层、物质层和行为层的中介;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都是理念层的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理念层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企业文化的结构

图2.1 企业文化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