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措施

加强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措施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应该是地方博物馆重点保护和展示的内容。记录、保存和展示这些反映各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历史资料是地方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任务。博物馆收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特别是展览教育的需要。

加强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措施

为了做好博物馆的展览,保证博物馆建设的成功,任何博物馆在新馆及其展览建设之前,必须加强对展览学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为博物馆展览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以我国地方历史博物馆来说,学术支撑不足是各个地方历史博物馆的通病。因此,要做好地方历史博物馆展览,首先必须加强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地方博物馆的收藏和展示与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是不同的。地方博物馆是展示一个相对独立文化地理单元的独特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平台,是人们了解一方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其常设展览主要反映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面对生存环境而产生的生存智慧,即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创造。因此,地方博物馆要有别于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要重点做好地域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工作。这包括:自然的,如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自然遗产、物产、生态资源等;历史的,如地方历史沿革、政治变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经济的,如地方农业水利手工业、生产活动、商品经济等;文教的,如宗教、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文学、工艺、戏曲、教育等;风俗的,如饮食、丧葬、节庆、时令、信仰、服饰、游艺等。不仅要对这些领域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弄清其发展概况、文化内涵、个性和特点等。

在挖掘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特别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地域性”原则。地方博物馆展览主题和内容要突出地域性,要反映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要讲述富有个性的地方自然和历史文化故事。而且,越有地域个性和差异性的东西,往往越能吸引观众,越有展示价值。因此,地方博物馆必须紧扣“地域性”挖掘本地的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

●“优势性”原则。每个地方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地方博物馆展览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反映地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重要的是要把地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有优势,或最有影响的,或观众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

●“文化多样性”原则。“文化只有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快慢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我们尤其应重视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12]“今天,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把它作为社会凝聚力、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因素,已经成为国家和国际政治考虑的核心。”[13]文化多样性正是存在于地方之中。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因此,保护和弘扬文化多样性,不仅是地方博物馆工作的新领域,更是地方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使命。

●“重视非物质文化”原则。非物质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保护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应该是地方博物馆重点保护和展示的内容。(www.xing528.com)

地方博物馆是反映地域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的窗口。这种功能定位决定了其收藏和展览不能简单模仿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模式,而要强调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突出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地方博物馆在藏品科学体系构建上,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的藏品及形象资料的收集。要改变只有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才是博物馆藏品的错误认识,要从自己的地域文化出发,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收集反映有关地域文化的藏品及形象资料。我国土地幅员广大,各地地域文化不仅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丰富多样。除了考古文物和传世文物外,其他关于本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统经济、生活方式、科教文化、风土民俗、宗教活动、民间艺术等的藏品形象资料都在地方博物馆收藏的范围,各种反映地域文化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商品、民间工艺品、宗教物品、方志、宗谱、族谱、碑文、题词、匾额、楹联、诗词、歌赋、书画民谣、手稿等都应该是地方博物馆收集的对象。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形象资料的收集。要改变过去只有“物”才是博物馆藏品的狭隘认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博物馆收藏的范围中来。因此,要重视收藏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口头记忆、表演艺术、民俗节令、庆典仪礼、传统手艺等,收藏与当地人传统生活形态、方式、技艺、技能等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性资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有形”的物质载体,又有“无形”的传承载体。因此,不仅要收藏其物质载体,如工具、制品、服装乐器、道具、稿本、剧本、曲谱、插图、文献、祭品、祭文、庆典场所等,也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收集其“无形”的内容,例如影音资料、文字记述、创作构思、操作手法、表达方式、记诵方法、传授模式、行业规矩、信仰禁忌等。

●重视近现代文物资料的收集。近现代历史是我国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近150多年是我国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150多年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地过去曾经几百年、上千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地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建筑住宅、服饰穿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记录、保存和展示这些反映各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历史资料是地方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地方博物馆要改变只有古代文物才是博物馆藏品的错误认识,重视反映近现代地方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文物资料的收集。

●重视藏品的背景或环境资料的收集。博物馆收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特别是展览教育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展览教育普及的需要,博物馆的收藏必须完整科学,即不能只收藏实物本身,还应该包括相关的背景和环境资料,科学的博物馆藏品概念应该是“实物+背景资料”。举一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如蝴蝶标本的收藏,不仅要收集蝴蝶的成虫,还要包括蛹、幼虫和卵三个生命阶段,还要收集蝴蝶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活动影像资料,这样才能展示蝴蝶生命的全过程,才能向观众展示真实、科学和生动的有关蝴蝶的信息。其他博物馆藏品的收藏也是如此。总之,只有收藏完整科学的藏品资料,博物馆展览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才能给观众完整、真实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为了做好地方博物馆的展览,地方博物馆收藏要改变只收藏实物本身而忽视相关背景和环境资料的简单做法。

●重视藏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揭示研究。我国地方博物馆藏品研究往往侧重于从器物学和考证学的角度对藏品的时代、尺寸、类别等作简单的描述,而对藏品背后的历史信息、使用信息、相关信息等的揭示研究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藏品作为展览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众所周知,博物馆的收藏主要是为了满足展示传播的需要,作为展示意义上的藏品,它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要使博物馆藏品真正成为展览的信息传播媒介,必须对藏品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进行揭示和阐释,这样才能发挥其作为展览信息传播载体的作用。因此,地方博物馆要改变仅仅从器物学和考证学的角度研究藏品的简单做法,加强对藏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揭示研究。这样方能发挥藏品作为展览媒介和特殊语言的作用,达到藏品形象反映展览的主题和内容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