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民部门合理消费水平调查与研究

居民部门合理消费水平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否存在合理的消费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消费率是衡量经济结构平衡与否的重要指标。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大背景下,研究居民合理消费率问题,对于认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表9.13最优消费规模回归结果本书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对于我国合理消费率的估计结果相当,这说明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消费率过低,而本书的结果也比较可信。

居民部门合理消费水平调查与研究

是否存在合理的消费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消费率是衡量经济结构平衡与否的重要指标。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大背景下,研究居民合理消费率问题,对于认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总产出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构成,图9.5给出了近年来我国与发达国家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对比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消费占GDP比重自进入21世纪之后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虽有所回升,但仍然不到55%。对比美国、日本德国,这一数据都在65%之上,中国明显低于这些国家。尽管因为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不宜简单认为中国当前的消费率就处于过低水平,但国际比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而钱纳里和赛尔昆(1988)通过研究1950—1970年101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发现了收入变化与消费率的关系,钱纳里的研究给出了大国消费率标准值,具体见表9.12。

图9.5 1995—2017年中国与发达国家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对比

注:美国消费比重不包括政府支出。
资料来源:中经网。

表9.12 大国消费率标准值

除了基于国际数据的经验研究,也有研究从理论出发对最优消费率进行测算。根据主流的经济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拉姆齐增长模型、叠代增长模型),消费者为了实现长期效用最大化,需要将投资率设定在某一水平,即所谓的黄金律水平。但是这一标准经常被易观测指标替代用来观察经济体是否动态有效,并不直接涉及消费率与储蓄率,而且进行最优消费率的测算需要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复杂的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本书将运用自然效率条件估计最优的消费规模。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L)和资本(K),但是产出必须依靠消费才能实现完整的经济循环,否则产出就会过剩;同时劳动也需要通过消费进行补充与再生,因此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消费的变量,即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由劳动、资本和消费三种要素组成。假设生产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方程如下:

式(9.9)中Yt为产出,A为全要素生产率,Kt为资本存量,Lt为劳动力,Consumt为消费,下标均为时间标识。将式(9.9)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根据经济学理论,当某一要素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即为最优状态,对于消费而言,每生产1单位的产品即需要1单位的社会资源,它的边际成本就是1,那么它的最优边际产出MPConsum即为1。如果对式(9.3)进行估计,那么就有:

在最优边际产出的条件下,消费对数的系数y就应该等于社会最优消费比重,因此只要估计出y值就可以得到社会最优消费比重。

为了估计γ值,本书搜集了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GDP、劳动力数量、固定资本形成额和每年的最终消费数据,固定资本存量按照张军等人(2004)的方法由固定资本形成额计算而得。所有变量均按1978年的价格水平处理为不变价格变量。在对式(9.10)进行回归前,已经对其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8],检验结果表明可以直接进行协整回归,结果如表9.13。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最优消费比重应当为60.99%。(www.xing528.com)

表9.13 最优消费规模回归结果(1978—2017)

本书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对于我国合理消费率的估计结果相当(具体见表9.14),这说明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消费率过低,而本书的结果也比较可信。

表9.14 近年来对于最优消费率的估计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